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做錯這件事,你的孩子可能“被單親”

做錯這件事,你的孩子可能“被單親”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4.0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爸爸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角色,以及“隱形單親”家庭中,父母缺位可能會給孩子性格帶來的偏差。除此之外,我們的身邊還有一類家庭,就是父母真正缺位的單親家庭。那單親家庭的孩子又該如何養育呢?

做錯這件事,你的孩子可能“被單親”

作爲單親家庭的媽媽,應該怎樣儘量降低爸爸缺失對孩子的影響呢?”

特別理解你的擔心。

你一定覺得,普通家庭裏爸爸缺位對孩子的傷害都那麼大,那真正沒爸的單親家庭不是更慘?

一時間,也許因爲離婚對孩子的各種愧疚,也都翻騰上來了。但我要特別肯定且負責任地告訴你——

單親家庭的孩子養好了,一點不比別的孩子差。

我們會產生上面的誤解,是因爲沒弄明白“父親缺位”、“隱形單親”的問題究竟出在哪裏。

“缺爸”這事本身,並不會給孩子帶來根本性傷害。

觀察一下,我們身邊有很多單親家庭養出來的孩子,都很好。

如果單親媽媽或爸爸,沒有因爲自己的婚姻狀態自憐自哀、抱怨指責,她把單身生活過得有滋有味,要麼享受單身、獨處、自由的狀態,要麼開開心心去交男朋友,敞開擁抱一段新的、更美好的情感關係……孩子在和單親父母相處的過程中,感受到的都是自在和快樂,他的成長沒理由出問題。

最傷害孩子的,是父母無休止的衝突、爭吵、冷戰、怨氣。

孩子最怕什麼? 是世界上對他最重要的兩個人——爸爸和媽媽,在自己面前形象坍塌。

孩子成長所需要的安全感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童年時把父母幻化成無所不能的完美形象。世界裏的兩根頂樑柱都倒了,等待孩子的必定是恐懼和破碎感。

我聽很多同齡人都分享過這樣的感受:看到父母整天吵吵鬧鬧、互相傷害,忍不住勸他們離婚。雖然父母總說:“我們不離婚都是爲了你”,但我們心裏的OS卻是:“如果真的爲我好,就趕緊離吧。”

對於孩子來說,看到自己最愛的兩個人互相傷害,不知道什麼時候家裏就會爆發大戰,還有比這更可怕的事情嗎?

父母決定分開,各自生活,對孩子來說的確是個遺憾。但相比父母分開,各自安好地生活,兩個人硬綁在婚姻的外殼裏互相攻擊、指責,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而且,孩子看到父母爭吵時,很容易有一種本能:“都因爲我不好,他們才吵架”,這種自責內疚對孩子百害無利。

“爸爸缺位”會造成隱患,但不是必然。

我們當然鼓勵爸爸儘可能參與到家庭中,給孩子父親的支持、給妻子丈夫的支持。

但如果因爲種種原因,爸爸的參與的確有限,孩子受傷害不是必然的,我們完全可以把風險降到最低。

我有一個閨蜜,老公工作特別忙。她不但沒有在孩子面前抱怨,還會跟孩子解釋:“爸爸在外面做很重要的事情,所以陪我們的時間有點少”,或者“爸爸這段時間特別忙,忙完這陣,就能多陪陪我們了。”

而她的老公,感動於她這份體諒,只要有時間就會盡量多陪孩子玩,給老婆情感陪伴和支持。

在這樣的家庭裏,孩子感受到的都是愛——父母對他的愛、父母間彼此的愛。所以即使爸爸陪在身邊的時間不多,孩子並沒有感覺到什麼缺失,成長得特別健康、特別陽光。

無論哪種家庭形態,最重要是給孩子示範:親密關係的相處和好好愛自己。

● 我們怎樣和人相愛?如何表達愛、怎樣接受愛?

● 當親密關係出現衝突和不美滿時,我們如何調整它?

●當關系無法維繫時,我們如何面對和處理?

● 如果沒有在一段理想的關係中,我們依然能愛自己,好好生活嗎?

我們的示範,會成爲孩子成年後,處理包括親密關係在內的、一切人際關係的模版。

也許你還有疑惑:一個家裏既然有爸爸、有媽媽,那他們一定有各自的角色和功能呀。

沒錯!傳統的角色分工中,媽媽負責供給乳汁、溫暖的情感體貼、無條件的愛與呵護。爸爸負責給孩子生活的資源、指導示範、規範要求的訂立、幫孩子適應社會。

爸爸和媽媽能各司其職,扮演傳統角色,當然沒問題。

但如果不行,甚至遇到極端的情況(如單親家庭或父親去世),父親和母親具體功能的部分是可以落到別人身上的。

例如,今天很多媽媽的社會化功能都非常強。她們完全有能力給孩子提供教育資源,給孩子示範怎樣和陌生人交朋友,怎樣在工作中實現價值。

或者,爸爸把母性的功能補充過來,對孩子有更好的同理心,細心照顧呵護孩子。

所以,父母身上的具體功能是容易替代的。

說到底,對孩子來說致命的不是缺爸,而是缺愛。

爲人父母,最棒的地方在於——

孩子給我們重新生長的機會。

有孩子以前,和另一半出問題時,我們也許會逃避、拖延甚至放棄。

有孩子以後,我們願意付出最大的努力,經營夫妻關係。

因爲我們希望孩子在有愛的家庭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