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生兒 > 新生兒護理 > 新生兒護理常見疑問詳細解答

新生兒護理常見疑問詳細解答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剛剛升級爲爸爸媽媽,但是對寶寶的護理問題卻完全不懂,現在我們就總結13大新生兒護理常見問題供各位新手父母學習。

1、新生兒抵抗力差需做哪些檢查?

相對成人而言,抵抗力差在新生兒中普遍存在。要提高新生兒的免疫能力之前,我們必須做一些適當的檢查,查免疫功能、血常規、免疫球蛋白、T細胞亞羣,還可以通過查血以判斷孩子是否缺鋅或缺鈣。

2、孩子到了多大就能打預防針?預防針該怎麼打?眼下除了傳統的疫苗接種外還有哪些其他疫苗呢?

新生兒護理常見疑問詳細解答

新生嬰兒一般在出生後就會給予疫苗接種,以後隨着年齡的增長將會根據需要定期接種疫苗。各種疫苗接種的時間和程序:

(1)卡介苗在小兒出生時注射1針。

(2)灰髓炎疫苗共接種三次,第一次接種在小兒2個月的時候,3、4個月各注射一次。

(3)百白破三聯疫苗共接種三次,第一次接種在小兒3個月的時候,4、5個月各注射一次。

(4)麻疹疫苗第一次接種是在小兒8個月的時候,到1歲時複種,在6-7歲、12-13歲和18-19歲各加強一次。

(5)乙肝疫苗共接種三次,在小兒出生時、1個月和6個月時各接種一次。

(6)流腦疫苗和乙腦疫苗都是在小兒出生6個月時接種,到1歲時加強。

對小兒來說,接種疫苗相當於得過一次輕型感染,因此對遇到不明原因的發熱,剛患麻疹或水痘不滿一個月,有心、肝、腎等重要臟器慢性疾病的孩子,是否要接種疫苗則應持謹慎的態度。

我們知道,醫學是與時俱進的,近幾年來,醫學界相繼推出了幾種新的疫苗:

(1)水痘疫苗:是一種活疫苗,用於預防水痘和帶狀皰疹,1至12歲的小兒接種一針可有10年的保護期,生過水痘的孩子已有自然免疫力,不必再種。

(2)甲型肝炎:有國產甲型肝炎活疫苗和進口甲型肝炎死疫苗兩種,前者只要種一次,後者要種兩次,其保護期可達10年以上,但對其他類型的肝炎(乙、丙、丁、戊)並無保護作用。

(3)風疹、腮腺炎疫苗經常和麻疹疫苗合在一起,稱之爲“麻風腮”聯合疫苗,可以一次注射,同時預防這三種病毒性呼吸道傳染病,但如果患者對雞蛋或有過敏體質,則應慎用(因爲這類疫苗均是從雞胚培養中抽提出來的),其保護期不少於5年。

(4)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和流感毫無關係,主要侵犯5歲以下的小兒,是引起2歲以下嬰幼兒肺炎的主要細菌,並可引起敗血症和腦膜炎等,預後相當嚴重,據測定上海地區5歲以下的兒童血中抗體平均僅有0。07微克/毫升,遠低於0。185微克/毫升的有效保護水平。嬰兒可在生後3、4、5月齡時各接種一次,間隔一個月,一年後再加強一針,如果出生後6個 月內未接種過,則需接種兩針,間隔也是一個月,1-5歲的兒童只需接種1針便可以了,一些發達國家已將本疫苗列入強制性接種的疫苗範圍。

(5)23價肺炎球菌疫苗:肺炎球菌也是引起肺炎的常見細菌,已知有84種血清型,本疫苗含有其中23種對人體危害最大的血清型,本疫苗主要用於2歲以上兒童及成年人和老年人,接種1針以後保護期達5年以上。

(6) 輪狀病毒活疫苗:輪狀病毒是引起6月-3歲嬰幼兒秋季腹瀉的主要病原體,患兒每日可瀉10-20次,排泄物多爲白色米湯樣或蛋花湯樣的稀水便,有惡臭但不含膿血,常可引起脫水或併發心肌炎,對2個月-2歲的小兒,每年服一次疫苗,保護率在80%左右。

(7) 狂犬病疫苗:狂犬病疫苗是人畜共患性疾病,是被攜帶該病毒的動物(如貓、狗、狼或馬、牛、羊咬傷所致,其潛伏期一般爲30-90天,一旦發病死亡率幾乎高達100%,因此對被咬傷的患者,應及時清洗傷口,接種疫苗,必要時還要加用抗狂犬病血清,以策安全。 

3、許多人都聽說過新生兒生後幾天皮膚會發黃,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家裏的老人也許會說,這是胎黃,沒關係。新生兒皮膚髮黃真的沒關係嗎?

新生兒皮膚髮黃真的沒關係嗎?答案是否定的。新生兒由於肝臟發育不成熟,血液中紅細胞破壞增多等原因,使大約50%的足月兒 、80%的早產兒在生後2-3天出現皮膚髮黃,醫學上稱之爲新生兒黃疸。新生兒黃疸又分爲生理性和病理性。

生理性黃疸是由於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生理特點決定的,常表現爲生後2-3天皮膚開始發黃,4-7天黃疸最重,足月兒總膽紅素應〈12mg/dl,早產兒總膽紅素〈15 mg/dl,此後黃疸逐漸減輕,足月兒黃疸10-14天消退,早產兒3-4周消退。黃疸期間精神及吃奶好,除皮膚黃染外一切正常,符合以上條件者診斷生理性黃疸。

還有一些新生兒黃疸出現過早,在生後24小時以內出現,如果伴有貧血和網織紅血球增多,應考慮母嬰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兒溶血;如果新生兒出生有窒息、肺炎、敗血症、胎糞排出延遲等,黃疸常常程度較重,超過上述生理範圍,而且持續不退,或退而復現;還有的新生兒出生時黃疸不重,2-3周黃疸加重,如果伴肝大和轉氨酶增高,要考慮患有肝炎。還有的新生兒黃疸因母乳中含有一些抑制膽紅素代謝的酶類所致,稱之爲母乳性黃疸;以上這些黃疸由於不符合生理性黃疸的條件,常由各種致病因素引起,均屬於病理性黃疸。

但對於年輕的父母來說,很難判斷孩子的黃疸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的,因此當孩子出現黃疸後,最好抱孩子到醫院,讓醫生對孩子進行全面檢查,以明確診斷。

4、新生兒爲什麼易嘔吐?

嘔吐是新生兒常見的一種表現。新生兒由於胃腸道解剖生理上的特點,本身就容易嘔吐。新生兒的胃呈水平位,食物不能容納過多;賁門鬆弛,易被胃內容物衝開使胃內容物反流至食道;幽門肌肉發達,受胃內容物刺激時易發生收縮,痙攣,使食物反流。由於上述原因,當嬰兒吮吸太急,吸進了空氣時,就容易發生嘔吐。若在餵奶後將孩子輕輕豎起,令其趴在大人的肩上,輕拍其背部使其打嗝,就會避免嘔吐發生。

孩子嘔吐的另一個原因是餵養不當。如:喂得太多,超過了胃容量;吃得太急;乳汁溫度不適(太涼或太熱),使胃蠕動增加,導致發生嘔吐。這種嘔吐往往偶然發生,且嘔吐量較多。對此就注意糾正餵養方法。

此外,一些消化道疾病也可導致嘔吐,如:先天性食道閉鎖,胃扭轉、先天性肥大性幽門狹窄、先天性腸閉鎖等,但這類情況並不多見。

5、有的新生兒當媽媽或別人用手指碰一下他的嘴,他的嘴馬上就會動起來,並把頭朝向手指的方向轉動。有的大人認爲,這就是孩子餓了的表示,於是就趕忙給孩子餵奶、餵食。新生兒的嘴一碰就動是餓了嗎?

其實新生兒的嘴一碰就動是餓了這種認爲是錯的,這並不是餓的表示,而是一種反射動作。這種動作不用學,不用教,是先天遺傳下來的,也是人類及其他哺乳動物能夠生存下來的一項基本反射,在醫學上叫作尋覓反射,用此來試探新生兒是不是餓了,並不正確。

小孩出現這種反射動作不是因爲餓,但飢餓時更容易引起這種反射。新生兒是不是餓,還是要靠母親掌握餵奶的時間,按時餵奶才行,利用反射的方法是不可靠的。

6、新生兒除了吃奶以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年輕的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小寶寶有很好的睡眠質量。我們知道,人的睡眠姿勢有3種,仰臥、側臥和俯臥,那麼嬰兒究竟採用哪種睡眠姿態最好呢?

嬰兒的3種睡姿各有長短,年輕的爸爸媽媽該做何選擇,實在是令人頭疼的問題。根據專家的建議,對嬰兒的睡姿,特別是一歲以內的要仰臥、俯臥、側臥3種姿勢交替睡,每天不能總固定一個姿勢。如果不能隨時有人在旁照料,以仰臥爲主,有人照料時以俯臥爲主,當寶寶生病(如感冒、發燒)時,體力肌肉會變弱,最好還是採用仰睡姿勢。

父母要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和不同的情況,交替選擇適合寶寶的睡眠姿勢,同時還要爲寶寶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播放一些輕柔舒緩的音樂,注意從小就培養寶寶良好的睡眠習慣。這樣在撫育寶寶的過程中,您會覺得很輕鬆,寶寶也會很健康地成長。

新生兒護理常見疑問詳細解答 第2張
點擊進入精彩育兒頻道!

7、爲什麼寶寶晚上總是睡不安,容易醒?

睡不安原因很多,寶寶夜裏睡不實有環境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響。周圍環境包括溫度、溼度、空氣新鮮度等。寶寶自身則有飢、飽、渴、尿等需要。此時的寶寶已有思維活動,這樣就會做夢,好夢寶寶會笑,惡夢寶寶會哭,還可能爬起來。另外,週歲以內的寶寶還會因缺鈣而夜驚、夜鬧。因此,父母首先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檢查寶寶所蓋的被褥是否過多;

第二,睡房的空氣要保持流通;

第三,如果寶寶晚上醒來哭吵,建議不抱,也不要開燈,輕拍給予安撫。

第四,1歲左右,夜奶可以不喝,改成臨睡前喝一次奶。

8、網絡上有文章說衣物靜電嚴重的會引發人體過敏和皮疹,是這樣的嗎?如果平時替寶寶換衣服時會有出現靜電現象,那是不是洗所有的衣服時都需要加入護理劑比較好呢?

靜電會將各種灰塵和細菌吸附在寶寶的皮膚上,它們會使寶寶出現紅腫、瘙癢、發炎等肌膚症狀,抵抗力弱的孩子甚至有可能引發氣管炎、哮喘等。寶寶的衣服,尤其是內衣,要選購全棉等天然面料,不要因爲耐髒和好洗滌而購買純化纖面料的衣物。洗滌的過程中應該適當加入一些寶寶專用的衣物護理劑,這樣會起到潤滑織物纖維,減少它們之間摩擦,從而杜絕靜電的產生。

9、在清洗寶寶衣服時還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項?

清洗寶寶衣物時可以用衣物護理劑,但是一定要是寶寶專用的衣物護理劑。衣物經護理劑漂洗能中和水及洗滌劑中的鹼性,洗後衣物呈微弱的酸性,與皮膚的pH值相近,所以不會刺激寶寶的皮膚;相反由於使用了衣物護理劑,織物更加柔軟,減少了與肌膚之間的摩擦,寶寶感覺會更舒適一些。

10、孩子頭頸部位經常發紅,還很癢,醫生看過說是溼疹。請問溼疹爲何就發在頭頸呢?其它部位都沒有,是衣服摩擦引起的,還是有其它的原因?

溼疹沒有固定發病部位,哪兒都可能滋長,但1歲以內的小兒容易發生於頭、面部。溼疹病因不清,一部分嬰幼兒溼疹與食物過敏有關,溼、熱、摩擦是加重因素。溼疹是複發性疾病,沒有所謂去根的藥,大多是孩子1歲以後會自愈。另外,天氣熱的時候,可以適當讓孩子少穿一點,因爲熱會加重瘙癢感,搔抓會導致病情加重,所以不要時刻都把寶寶裹得太嚴實。同時衣物長時間與寶寶肌膚接觸摩擦,太粗糙的衣服表面會對寶寶皮膚造成傷害。所以在寶寶衣物的選購上儘可能是棉製的,最好衣物清洗後用寶寶專用的衣物護理劑漂洗,能柔軟衣物,減少因衣物摩擦而導致的皮膚問題。

11、爲新生寶寶洗澡,需注意什麼事項。

新生兒的洗澡盆最好專用。洗前先將盆刷乾淨,媽媽的個人衛生也要先作好,再將大毛巾、衣服、包布、尿布等準備好。室溫最好在攝氏24度,水溫約爲37至38度,或用成人肘彎試水,感到不冷不熱即可。

給小兒洗澡,動作要輕柔敏捷。以臍部爲界,分兩部分洗。先使小兒仰臥,媽媽用左手托住小兒枕部,拇指及中指將小兒雙耳向前按,貼於耳前臉上,以防洗臉水灌入耳內。小兒臀腰部夾在成人腋下,背部躺在成人左前臀上,固定後,右手用小毛巾浸溫開水,先洗雙眼分泌物(自內眼角向外眼角擦洗)、耳後、頸、胸、背、雙腋窩、雙上肢及雙手。新生兒的手掌抓得很緊,應掰開洗淨。擦洗腹部時,不要弄溼臍帶。此後,將小兒倒過來,使小兒的頭頂貼在媽媽的左胸前,用左手抓住小兒的左大腿,右手用浸水的小毛巾先洗會陰腹股溝及臀部(女嬰一定要從前向後洗),最後洗下肢及雙腳。一般不需用肥皂。

洗完,立即將小兒用大毛巾裹上,輕輕擦乾,特別注意皮膚皺摺處更要乾燥,然後薄薄撲上一層嬰兒爽身粉。臉上不要抹香脂或雪花膏,以免刺激皮膚。如鼻腔有幹痂,可用溼棉棒輕輕捻出,最後用棉球蘸花生油少許抹在頭髮上。

12、哇哇大哭的小寶寶,有時惹人心疼,有時又讓人心煩,常常令爸媽摸不着頭腦,恨不得寶寶開口說他究竟在哭什麼?爲什麼寶寶總愛哭呢?該如何看待寶寶哭鬧現象。

寶寶大哭,傳遞給我們的信息會有以下幾種。

(1)肚子餓。吃飽穿暖,這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寶寶也不例外。尤其是離上一次餵奶的時間超過2、3個小時之後,寶寶就會漸漸有餓的感覺,然後想辦法讓您知道。仔細聽,這時他的哭聲會比較強而且有節奏。

(2)不舒服。不舒服有很多種,尿片溼了不舒服、太熱或太冷不舒服、有時流汗衣服包得太緊也不舒服。這時,他的哭聲會比較急促但是小聲,好像還可以稍微忍受一下。但是,如果你不理他,寶寶也會大聲哭鬧抗議你。

(3)痛。寶寶最怕身體不舒服了,有時呼吸困難、有時感冒發燒或是腸胃不適,都會讓寶寶痛、癢、噁心,但是,他卻一點也沒有抵抗、自我治療的能力。寶寶會哭得持久而且怪異,尤其是在吃飽之後或是睡前,哭鬧幾十分鐘,有時連帶着呼吸的不順暢,甚至還會有哭不出來的感覺。這時可要趕緊帶他上醫院檢查。

(4)怕黑。許多研究指出,處於黑暗、孤單時,人的大腦就會傳出訊息,讓人產生害怕、擔心的感覺,並且本能的想要找到依靠,尤其是新生寶寶。寶寶會因此發出哭聲,來試探爸爸媽媽是不是在身邊、有沒有人照顧陪伴。這時,您的迴應很重要,即使只是哼哼哈哈、唱個歌、發出一些聲音都可以安撫寶寶。 (5)不喜歡這感覺。大多數專家都說要給寶寶充分的刺激,許多爸媽便開始用力地給寶寶“刺激”。可是別忘了,寶寶也有權利說不。當外在刺激過度時,就變成了寶寶不愉快的經驗,比如過強的氣味、不習慣的味道、抱得太用力、拉扯手腳的力氣太過、觸碰的頻率太高,寶寶都會抗議。這時,寶寶的哭是漸進式的、然後轉頭,還會有很委屈的表情呢。

(6)我要換個姿勢。同一個姿勢坐太久,我們都會想要轉個方向、伸個懶腰。寶寶也有需要。只是,他不會自己動手動腳動身體,於是,用哭聲來提醒爸媽,我已經躺了很久了。這樣的哭聲,不會太大聲或是太久,只是哼個聲音,你稍微將寶寶搖動一下、換個姿勢,就可以讓他重新安靜下來了、滿足地看着您了。

(7)喘口氣。小寶寶還不能熟練運用自己的呼吸道,有時鼻子嘴巴的配合也不那麼協調,有些寶寶就會用哭的方式讓自己稍微舒緩一下,重新調整呼吸。也就是平日我們會喘一口大大的氣一樣。

哭,是小寶寶和外界溝通的語言。他可能是向您求助、可能是表示抗議,也可能是舒緩自己的不舒服。而且,不同寶寶會有不同的哭聲。爸媽能夠判別寶寶的哭聲,就容易找到應對的適當方法,換句話說,這還需要您用心聆聽欣賞寶寶是怎麼哭的,然後,就知道自己的寶寶究竟在哭什麼了。

13、現代醫學證明,新生兒有令人驚奇的行爲能力,並有神祕多變的心靈世界。有專家研究證實從新生兒起通過視、聽、觸覺給寶寶以親情的愛撫,有培養孩子良好情緒的作用,可促進心理健康發育。新生兒的媽媽們應該怎麼做呢?

新生兒的媽媽應該對新生兒的心理健康問題加以重視,多與寶寶對視,因爲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寶寶大腦有上千億的神經細胞渴望着從“窗戶”進入信息。你可以發現,他們最喜歡看媽媽的臉。有資料表明,被母親多加關注的孩子安靜、易笑,這爲形成好的性格打下了基礎。

另外,要多與寶寶說話,小寶寶的耳朵是他的第二個心靈的窗戶。當小寶寶醒來時,媽媽可在寶寶的耳邊輕輕呼喚寶寶的名字,並溫柔地與其說話,如“寶寶餓了嗎?媽媽給寶寶餵奶奶”;“寶寶尿尿了,媽媽給寶寶換尿布”……等等,寶寶聽到媽媽柔和的聲音,會把頭轉向媽媽,臉上露出舒暢和安慰的神態,這就是寶寶對媽媽聲音的回報。經常聽到媽媽親切的聲音使寶寶感到安全、寧靜,亦爲日後良好的心境打下基礎。

還要多給寶寶溫柔的撫摩,小寶寶的皮膚是他第三個心靈的窗戶。皮膚是最大的體表感覺器官,是大腦的外感受器。溫柔的撫摸會使關愛的暖流通過爸爸媽媽的手默默地傳遞到孩子的身體、大腦和心裏。這種撫摸能滋養寶寶的皮膚,並可在大腦中產生安全、甜蜜的信息刺激,對寶寶智力及健康的心理髮育起催化作用。在平時,你可以發現,常被媽媽撫摸及擁抱的孩子,性格溫和,安靜、聽話。

39健康網()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新生兒護理常見疑問詳細解答 第3張
點擊進入精彩育兒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