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健康 > 孩子包皮那些事

孩子包皮那些事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包皮那些事

孩子包皮問題最常見的是包莖,包莖指的是包皮將龜頭裹在裏面,不能翻起來,龜頭能外露,幾乎所有的孩子出生時都是包莖。隨着年齡的增長,陰莖自然勃起牽拉,包皮和龜頭之間的粘連會逐漸鬆開,漸漸的包皮可以翻起來了,龜頭也可以露出來了。

但什麼時候能翻起來因人而已,國外的教材說90%的孩子到了3歲時包皮可以完全翻起來,但國內的孩子似乎沒這麼早。浙江有醫生統計了兩千多個上幼兒園的孩子,發現3-4歲的孩子還有55.5%爲包莖,5-6歲時候還有44.1%。

包皮的腺體會分泌一些皮脂,這些皮脂和脫落的細胞碎片混合,形成包皮垢,包莖的孩子因爲無法翻起包皮清洗,包皮垢可以累積結塊,看起來像個小包包,很多家長以爲孩子長了腫瘤跑到醫院來就診。

從理論上講,包皮翻不起來可能容易導致包皮垢堆積和尿液粘留,增加包皮龜頭炎的風險;很多孩子因爲包莖做了手術。事實也是,2歲以內的孩子,切了包皮和沒切包皮的孩子比起來,泌尿系感染的風險要降低3-10倍,切了包皮後孩子長大了發生包皮龜頭炎的風險也明顯降低。

但並不是所有的包莖都會引發問題,大部分孩子長期包莖也不出現任何症狀,而且包莖絕大部分會隨着年齡增長自己解決,如果到了10歲還有包莖,或者是包皮末端疤痕狹窄引起的包莖可以去手術。如果沒有引發症狀,單純包莖和包皮垢都不足以成爲切包皮的理由,是否做很大程度取決於家長的意願,家長要求切,醫生一般也會滿足。

總體而言,在新生兒期做包皮切除術,可以明顯降低一歲以內泌尿系感染風險,長大後通過異性獲得HIV和其他性傳播疾病的風險也可以降低,就目前的研究證據來說,新生兒期切包皮的醫生收益是大於風險,在充分了解收益和風險的情況下,如果家長想給孩子切,美國兒科學會的意見是應該支持,但目前的證據還不足推薦所有的新生兒常規去切包皮。需要指出的是,歐美國家孩子切包皮很多是出於宗教文化的原因,國內沒有這種文化,國內也很少在新生兒期就去切包皮。

包莖包皮垢會增加泌尿系和包皮龜頭感染的風險,包莖的孩子如果經常泌尿系感染,或者包皮紅腫,醫生一般會建議去切,畢竟是個小手術。包皮手術沒有嚴格的年齡限制,國內醫生多建議在五六歲以後再做,如果是有經驗的醫生去做,手術很安全,可能會有出血、感染、粘連、外觀難看等問題,但也很少見,也不會影響以後的性功能

如果不切包皮,醫生可能會建議包莖的孩子去做擴張翻洗,有的是爲了擴開包皮讓它能翻起來,有的是爲了去除包皮垢,但包莖如果沒有引起孩子的不適,其實不需要處理,因爲這是生理現象。美國兒科學會和加拿大兒科醫生協會的意見是不要強制孩子去翻洗,因爲會引起疼痛、撕裂、出血,甚至引起疤痕粘連、疤痕包莖,反而需要手術了。在包皮能翻起來之前,平時可以用肥皂和水常規清洗,順其自然到了一定年齡,包皮能上翻起後,教孩子洗澡時把包皮翻起來清洗一下,洗完後要把包皮翻回去,以免水腫導致包皮卡住龜頭。

對於包皮垢,很多家長看到白白的一塊東西在包皮裏都很害怕,但如果沒有引起感染什麼的,包皮垢也是正常的,不需要特意處理,除非是自己出來,也不要特意去把包皮垢擠出來。至於有些醫生說包皮垢引起陰莖癌什麼的,只不過是一個從沒證實過的傳說。

包皮龜頭炎也不少見,有的孩子突然一天發現小雞雞又紅又腫,孩子又癢又痛,這種情況有的是因爲細菌感染,有的是因爲過敏或其它原因引起的皮炎,需要找醫生檢查確定,如果是細菌感染引起,醫生可能會開抗生素或者外用的消毒洗劑,同時要讓孩子多喝水,平時注意衛生,最好穿柔軟的棉質內褲,如果包莖的同時經常包皮炎可以考慮做包皮手術。如果是過敏或其它皮炎,醫生可能會讓吃點抗過敏藥,注意不要讓孩子去抓撓進一步刺激加重皮炎。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