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習慣性無助該怎麼辦

孩子習慣性無助該怎麼辦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3.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女兒就是這樣,只要一摔倒就要我們託她起來,不託就坐在地上哇哇大哭,那麼在面對寶寶這樣習慣性無助該怎麼辦呢?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糾正嗎?一起來看看吧!

“不行,我害怕。”“我肯定做不到的。”“我的努力根本就沒有用。”“我不敢,肯定會摔倒的。”“學了也沒用,我也學不會。”家長們你家孩子說過這樣的話嗎?

在他們還未付出努力的時候,他們就否定自己,覺得自己做不好,如果有你家孩子已經有習慣性無助感這種狀態了。

這種狀態是指孩子因爲遭遇多次失敗的經歷或者否定後,他們漸漸變得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無論做什麼事都沒有激情,顯得很被動。

並且在這種狀態下的孩子,他們的成長也會伴隨着焦慮、恐懼、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情緒,長大後會出現不良行爲。

值得慶幸的是孩子的這種狀態雖然在長大後很難有所改變,卻在兒童時期很容易制止。

假如家長們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及時對他們進行引導,那麼擺脫這種困擾就很簡單了。

孩子習慣性無助該怎麼辦

家長該怎麼做?

多讓孩子自己解決

有些家長總覺得孩子事情做的慢而且也做不好,就沒有耐心去等孩子自己解決事情,於是家長就想幫孩子做了。

這種看似對孩子好的方式,長期以往會讓他們養成依賴別人的心理,並且對自己沒有信心,遇到困難就會習慣性尋求別人的幫助。

因而,家長最好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獨立能力,當孩子自己解決了一件事,他們的自信心也會隨着增加。

不要着急否定孩子

有孩子後,多數家長都會變得“急性子”。

爲什麼這樣說?

因爲孩子無論是思維模式還自己動手能力都比較慢,所以有些家長還沒等孩子說完、做完就中斷他們,轉而代之。

這種做法非常打擊到孩子的積極心,對他們的創造能力及想象力會有很大的阻礙。

多向孩子表達“需要他”的需求

家長可能覺得孩子幫忙總是幫倒忙,還不如不讓他們幫忙,所以一般不會去尋求孩子的幫助。

據有關調查顯示:家長明確向孩子“求助”,孩子會把事情完成得很好。因爲他們有“被需要”的感覺,會對自己獲得極大的價值感,從而表現出更多的責任感。

孩子習慣性無助該怎麼辦 第2張

給孩子設立合理的目標

作爲家長應該多給孩子一些鼓勵,避免給孩子提出較難達到的要求或者設立不合理的目標。

孩子都是一步步成長的,不可能一步直接到達設立的終點,給孩子制定一些合理且能完成的目標,這樣他們纔會有足夠的勇氣和力量去努力完成。

改變孩子不正確的歸因觀

有些孩子總會把所有不好的事情都歸因於自己,這是不正確的歸因。

畢竟有些事情是由於外界因素影響的,家長們應該讓孩子樹立正確的歸因觀,可以試着與孩子分析一些客觀因素導致的問題,讓孩子走出自我否定的錯誤,降低他們的自卑感。

善發現孩子的特長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長,家長要善於去發現且鼓勵他們把特長髮揮成自己的優勢,這樣會讓他們對自己更有自信,孩子會發現原來自己也這樣優秀啊!

多讓孩子有成就感

孩子都有自尊心,他們也都是渴求成就的。當他們獲得的成就感越多,他們就會越感覺自己是一個成功者,自尊心、自信心會更加十足。

家長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例如:適當的鼓勵、激勵使孩子有信心、有勇氣,這樣他們將會離成功更近。

與孩子有獨處的時間

儘管家長都有自己的職業,既要忙於工作又要照顧孩子,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照顧孩子,但是就算工作再忙、再重要,家長也要和孩子有獨處的時間。

陪伴孩子的這個過程,會讓親子關係更加密切,孩子會更直接地感受到你的愛與信任。

對孩子多些疑問的引導

多數孩子的思維會隨着家長的引導而進行,所以家長在回答孩子問題的時候可以多些疑問的引導,不要讓孩子只會求助而不會自己思考。

建議家長平時可以多問問孩子,讓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只有這樣今後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纔會更自主去解決困難,纔不會感到無能爲力。

教育孩子是一件既簡單又複雜的事情,家長需要多些耐心,如果孩子有習慣性無助感的狀態,家長一定要及時引導孩子,用積極的方式教育孩子,幫助他們把無助感消除,只有這樣孩子纔會變得更加自信、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