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教育孩子要避開哪些雷區

教育孩子要避開哪些雷區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教養孩子如何“少費力”?教育孩子要避開哪些雷區?榜樣盡在無痕處,教育需在點滴中用對力。“正念之父”卡巴金曾說過,爲人父母即修行,每天都是嶄新的挑戰。

多數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可以說是不遺餘力地投入,但有時卻發現費力不討好,原因還是教育方式存在問題,力氣用不到“點”上。

《舊唐書·魏徵傳》中有這樣一句名言: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

借鑑別人的經驗和教訓,可以讓自己少走彎路。方向、方法比努力更加重要,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避開這些雷區:

當孩子的面說謊

誠信是一個人在社會的立足之本,父母都很瞭解。本希望教孩子懂得這個道理,但是有時父母無意間的舉動卻讓努力化爲泡影:

爲了逃避社交麻煩,電話鈴響了,爸爸讓家人說自己不在家;爲了讓孩子聽話許下承諾,卻沒有兌現;大人向孩子展示謊言的便利,卻要求孩子誠信坦率。

很多孩子都有一個困惑——爲什麼大人可以說謊,而小孩就不能呢?孩子在思考這個問題,說明他已經發覺了大人是經常說謊的。雖然生活中的謊言不盡然全是負面的,也存在善意的謊言,但作爲孩子最直接的榜樣,父母要認真對待這個問題。

以身作則,發揮榜樣作用。

以前有一個公益廣告,一位媽媽給孩子的奶奶洗腳,而這一幕剛好被孩子看到了,後來孩子用自己的小手顫顫巍巍的端來一盆水給這位媽媽洗腳。

相比較父母的大量詞彙的言教,父母的身教是更能讓孩子記住、理解並且學習的。

良好的習慣和品格,永遠不是家長一句一句教育出來的,而是孩子慢慢積累,被時間塑造出來的。

通過明確的獎懲規則,讓孩子學會誠信。

孩子一旦覺得說謊可以逃避責任、不捱罵,就能慢慢變成說謊專家。

父母發現孩子通過說謊掩蓋犯錯事實,要給予一定的懲罰,讓他懂得承擔說謊的後果。

相反,當孩子敢於坦白承認錯誤,可以鼓勵孩子的誠信行爲。如果說實話可以得到實惠,誰還願意冒險去說謊呢?

? 教孩子辯證思考,分清善意和惡意的謊言。

告訴孩子,一個人說的話代表了他的口碑,損人利己、自私的謊言要堅決杜絕。

但同時,可以通過說話的技巧迴避自己不想回答的問題,還需要善意的謊言照顧他人的感受。

教育孩子要避開哪些雷區

家庭中的“踢貓效應”

一個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闆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心裏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

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

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踢貓效應”。人們的負面情緒會傾向於對弱者發泄,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懂得調整自己的情緒。

想清楚自己是在教育孩子,還是在發泄情緒?避免讓孩子成爲你負面情緒的“垃圾桶”。

相比媽媽而言,爸爸往往承擔着更大的社會責任和家庭壓力。當爸爸的壞情緒不能很好地調整時,就有傳染給家人,甚至轉化爲言語上、身體上的家庭暴力。因此,爸爸回家前,要清空壞情緒,帶着微笑走進家門。

如何清空壞情緒?

一是要認識到陪伴孩子是大事。李嘉誠曾說:“任何事業上的成功都無法彌補教育孩子的失敗。”因此,工作上的挫折影響陪伴孩子,是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二是要愛妻子,良好的夫妻關係是家庭生活的定海神針。“地球上有30億人每晚餓着肚子睡覺,但有40億人每晚睡覺前渴望得到一句肯定和鼓勵的話,卻無所得。”美國職業演說家羅伯特如是說。

懂得尊重、傾聽和肯定,纔能有好的家庭關係,也能給自己更多的正面情緒。

“喪偶式育兒”和過度干涉

真人秀節目《我家那小子》中,朱雨辰的媽媽說自己是“用整個生命對待自己的兒子”。

孩子在外工作,她坐着擺渡車舉着鍋來照顧他的生活;每天四點起牀,爲孩子熬一個半小時的梨湯,堅持了十年;無論兒子走到哪裏,都要保證他吃好喝好。

但這樣密不透風的母愛卻給了孩子太大的壓力,這樣的家庭教育中存在兩個明顯的問題,一是過度干涉孩子生活,二是家庭中父親的角色近乎隱形。

贊科夫說:“當教育者把每一位孩子都理解爲他是一個具有個人特點、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結構的人時,纔有助於教育者去愛孩子和尊重孩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懂得適當放手,保持距離。

父母由於性別,性格,思維方式等的不同,對孩子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媽媽的愛再無微不至,孩子也不能缺少父親的陪伴。

陪伴不必太注重形式,和孩子聊聊生活瑣事,哪怕只是陪孩子在小區裏走走,都能不知不覺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爲教育孩子打下堅實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