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體罰孩子的危害,這四類打孩子的方式也在傷孩子的心

體罰孩子的危害,這四類打孩子的方式也在傷孩子的心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個朋友在圈裏分享道:“孩子不聽話,昨天忍不住打了他。可每打一下,就覺得自己的心在抽着疼。真正體驗到了“打在兒身,痛在娘心”的感覺。更讓人難受的是,孩子一晚都沒睡好,好幾次在夢裏哭着喊媽媽,我是不是打錯了?”

到底要不要對孩子進行體罰?這是每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路上都必須面對的問題,有人主張“不打不成材”,有人認爲體罰會對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創傷。其實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哪一種方式可以適合所有的家長,因爲每個家長的教育方式以及面臨的處境是不同的,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幾種情況下打孩子,不僅痛在娘心,還會傷了孩子的心。

過早體罰孩子一

心理學家埃裏克森提出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認爲,3歲的孩子處於遊戲期階段,他們的自主感十分強烈,良心、道德感也有了發展,自我統一性開始出現,而3歲前的孩子,這一切都沒有出現,或者只是剛剛萌芽。

這意味着3歲以前的孩子主要滿足的是生理上的需求,大部分時候沒有明顯的意識。因此,若對3歲前的孩子進行體罰,不僅達不到目的,還會對影響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反應,導致孩子身心不健康。

把體罰作爲制止的方式一

孩子爲什麼會捱打?一般情況下分爲兩種:爸媽不讓做什麼孩子偏要做,打。爸媽讓孩子做什麼孩子不做,打。但你有沒有發現,這樣的邏輯會讓孩子誤認爲他們遭到懲罰是因爲“不聽話”,而不是自己本身的行爲有錯誤。爲了避免體罰,他們會選擇偷偷做、或者用撒謊的方式來掩蓋。

由此可見,體罰不應該只是家長制止孩子某種行爲的方式,而是要讓孩子知道這是具體針對某項錯誤言行做出的懲戒。體罰前要通過溝通讓孩子明白被懲罰的原因,而且最好建立體罰的標準,比如事不過三,某種錯誤犯了三次才體罰,而不是想罰就罰。

體罰孩子的危害,這四類打孩子的方式也在傷孩子的心

把體罰孩子作爲情緒的出口一

不少家長打完孩子後會後悔,爲什麼?因爲自己比誰都清楚,孩子今天遭到體罰是因爲“撞槍口”上了,即多半是由於家長的心情不佳,被孩子的一些小錯誤一點就着。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成爲了傳說中可憐的“出氣包”,家長事後必然後悔。而天性敏感的孩子或許早已察覺到家長自帶負面情緒,這種情況下捱打會讓他們覺得委屈和不解,加劇內心創傷。

所以,如果不能很好地區分是否被情緒干擾了自己的判斷,就一定切記提醒自己在心情不佳的當天一定不能體罰孩子,遇到孩子的言行有誤,可將他交給其他家長處理,避免自己的情緒傷害孩子。

用體罰孩子來挽回面子一

“這孩子太沒教養了,家長怎麼不管管啊!”有時來自路人的一句指責,也會成爲體罰孩子的導火索,家長感覺失了面子,得通過體罰的方式來表表態,證明自己是一個稱職的家長。

這種方式對孩子的傷害卻非常大。首先,在外人面前懲罰孩子傷自尊,任何人都不想被外人看到自己狼狽的樣子,小孩子也一樣。其次,這種體罰完全基於外人的判斷,孩子是否做錯了事,爲什麼要這麼做,家長都沒有好好了解清楚,懲罰對於孩子來說,來得太快太主觀。

其實,生活中並沒有一定要體罰孩子、或者一定不能體罰孩子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