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內向膽小朋友少,家長怎麼引導孩子?

孩子內向膽小朋友少,家長怎麼引導孩子?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的孩子是屬於什麼性格?孩子內向膽小朋友少,爸媽該如何幫助孩子?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擔心,怕孩子性格內向,怕路人甲乙丙丁說自己的孩子如何害羞,如何膽小。或許很多人還是對內向有一定偏見的,今天就聊聊這個問題。

1 |是什麼原因,孩子會內向性格?

1,有沒有隔代撫養的情況? 祖父母/外祖父母參與孩子的撫養,往往老人寵愛孩子,無意之中滿足其不合理要求。然而孩子在面對家庭以外的情境時難免遭遇挫折(比如:被其他小朋友拒絕、搶玩具、發生爭執等),導致孩子會有明顯的挫折感,所以盡力避免挫折及不愉快的體驗,從而避免接觸這樣的環境,表現出逃避。

2,獨生子女缺乏同齡的玩伴。獨生子女缺少玩伴,缺少與人的溝通和交流,性格也有可能內向發展。所以家長要爲孩子創造多種社交機會和條件。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多串門、或邀請一些小朋友到家裏玩。

3,父母的消極評價。不要給孩子隨意貼上害羞、不大方的標籤。您的評價,差不多可以等於他對自己的消極認識。當您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和接納,不再一味要求大方時,反而會給孩子更多的勇氣、信心去與人交往。

4,其他家庭成員是不是相對內向?我們說,孩子最擅長的是模仿與觀察,父母要做好榜樣。 無論父母的性格如何,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表現出陽光積極的一面。你要孩子怎麼做,你就怎麼做!你表現出什麼樣子,孩子就會學什麼樣子。

5,父母過度的保護孩子。 父母過度的擔心,嚴重時還可能會對孩子進行過分的保護(控制)。 比如,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爲了緩解媽媽的擔心焦慮,所以,你得多穿點。比如,遊樂場裏,處處跟在孩子後面,各種管着叫着控制着的父母們。朋友圈裏的一條分享,說兒童遊樂場,可以成爲檢驗父母,是否過度焦慮擔心的地方。

孩子內向膽小朋友少,家長怎麼引導孩子?

2 |性格沒有好壞之分,內向不是缺陷

但是,爲什麼很多人會形成對內向性格的偏見和歧視,甚至認爲內向是孩子的性格缺陷呢?這主要是因爲我們對內向性格的認識存在許多誤解。

1,內向性格的人孤僻、不善交際。

的確,很多內向性格的人表現出爲人孤僻、不善交際,但這並不是內向性格者的必然個性特徵。其實很多內向性格的人只是喜靜、不愛交際,但並不等於不善交際。

2,內向性格的人膽小、自卑。

生活中,膽小、自卑也常被歸爲內向的人的性格品質,其實這也是一種性格偏見。自卑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一種不能自助和軟弱的複雜情感。個體在幼年時期面對陌生複雜的外界環境和強大的成人力量時,都會感到自卑。

3,內向性格的人不宜獲得成功

在許多人眼裏,外向性格的人更容易取得事業的成功,因爲他們活潑、愛交際、人緣好,而內向性格的人因爲不善交際、不易被他人接納,因此會阻礙他們走向成功。其實,內向的人注重細節,能專心致志地奔着一個目標努力,是更有可能走向成功的。

美國內向性格研究專家蘇珊·凱恩,在《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書中認爲:在強調競爭、高調與張揚的現代社會,外向者往往被賦予更有能力的假相。

往往我們對外向賦予了一定的成功的意味,外向的孩子更容易融入集體,外向的孩子更招人喜歡。

當有些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有些內向的時候,他們會過度擔心和焦慮。這種情況,很可能是父母把自己的東西,過多地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投射,是心理學裏面常用的概念。它的意思是,你將你自己的情感、衝動或願望,歸結在另一個人的身上。

如果家長潛意識裏面已經設定了一個孩子的形象,這個孩子是內向的,是膽小的。那麼,孩子接收了家長的投射,如果要變得外向的話,就必須先把自己變得更內向,因爲只有很內向的樣子,才符合父母逼他去改造的前提。

SO,我們可以問一問我們自己爲何都期望自己孩子變得外向呢?或許自己曾經對內向有偏見,但請努力不要影響到孩子。

不同性格是沒有好壞之分的,任何性格都有積極和消極的兩個方面。寶寶“內向慢熱”消極的方面是可能不會成爲社交蝴蝶。那麼我們要怎樣賦予內向性格孩子成長的力量?

1,提供一個入門策略。要讓孩子多與外界接觸,尤其是讓他跟同齡的小朋友一起玩耍。週末可以帶孩子去串門,讓孩子體驗與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樂趣。

2,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告訴孩子如何打招呼、交談和表達友善,增強孩子的自信。孩子不敢滑滑梯、不敢大聲說話的畏縮行爲,家長不要做出太強烈的反應,儘量剋制自己的情緒

3,教孩子一些具體的社交策略。比如,孩子想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可以教孩子友好地向人詢問:“我可以參加你們的遊戲嗎?”“我想和你們一起玩,可以嗎?”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的感受。

4,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花更多時間與孩子相處,每天儘可能抽出一段屬於你和孩子獨處的時間,傾聽孩子的語言,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和孩子一起感受快樂。

5,表達同理心。告訴孩子可以害羞,而且你有時候也這麼想。告訴孩子自己的內向並沒有錯, 讓孩子的內心更強大。不要逼迫孩子與別人溝通,我們只需放心大膽的給他們更多“自由”的空間。

最重要的是,表現出愛與接納。家長不要灌輸給孩子內向不好等錯誤觀念。教會他遵從自己的內心,不要認爲自己有過的困擾,孩子也會遭遇到。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和這個世界相處。每個孩子有自己心理髮展的特定的“時間表”。對於處於成長期的孩子,我們不宜給他們過早下定論,貿然給孩子貼標籤。他們都有着自己的節奏,讓他們勇敢做自己,比什麼都重要,也願我們,不要介意路人的評論,擁有一顆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