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的興趣怎麼培養?別整得孩子把你當成仇人

孩子的興趣怎麼培養?別整得孩子把你當成仇人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的興趣愛好要怎麼培養?很多孩子因爲興趣方面的教育反而和家長成爲仇人,如果家有學興趣的孩子,家長都應該看看!

在我還沒當媽媽的時候,我曾經想過,等我有了孩子,我絕對不給孩子那麼多壓力和負擔,不讓她去上那麼多的興趣班和輔導班。

等我有了孩子,尤其是她到了一定的敏感期和刺激年齡時,看到五花八門的興趣特長,我又忍不住想讓孩子去多接受這些藝術薰陶和刺激。

其實,單純地把上興趣班理解爲是給孩子額外的壓力是片面的、不客觀的。興趣,本來是一個讓人很開心的詞彙,興趣班,也會讓人覺得是在做一項很有樂趣的事情。只是現在被功利化了的興趣班,被籠罩了一層貶義的陰影。

如果家長不是用功利之心去對待,而是以平和的心態,希望爲孩子增加一些樂趣,長一些見識,那麼上興趣班本身對孩子的成長有着非常積極的作用,是孩子童年生活的一抹亮色,既可以學習知識、擴展視野、培養興趣,又可以鍛鍊孩子的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專注能力、動手能力,還能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表現力、創造力以及堅韌性。

可惜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太多原因消磨了他們興趣的積極性。很多家長總是帶着一個並不單純的目的讓孩子上興趣班,或者說初衷很簡單,但隨着孩子學習的逐步深入,初心就難守了。

他們衡量要不要讓孩子上興趣班的標準,不是看孩子感不感興趣,是否受到藝術的啓蒙,學習的過程是否快樂。而是把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較,或是爲了讓孩子掌握一門家長認爲的像樣的特長,或是看到別人都在學自己孩子不學會落後的心態,或是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寄希望於孩子。

抑或是看到孩子不能堅持想要放棄時,就容易上升到孩子的品行和意志有問題的高度上。

於是,所謂的“興趣”,就成了孩子最排斥抗拒的事情,成了家長最頭疼崩潰的環節,於是在各種“威逼利誘”下,好好的興趣,最終成了家裏永無寧日的定時炸彈。

曾經有報道說女孩爲了不繼續練琴,拿剪刀剪傷自己的手指。還有考出鋼琴十級的孩子發誓終生再也不碰鋼琴。

前段時間有位媽媽問我:我的孩子學架子鼓,報興趣班的費用都交了,可是他現在死活不學了,我都愁死了,不知道該咋辦了!最開始想的是很好,想培養孩子一門愛好和特長,但是學着學着,看着孩子還不出成績,我的心態就失衡了。

還有位媽媽說自己的女兒學鋼琴,剛開始還好,但是學着學着就開始破罐子破摔,老師上課根本不聽,也不動手去練,鼓勵沒用,懲罰也沒見效果……

很多家長都在吐槽自家孩子學什麼都是“三分鐘熱度”,很快就沒興趣了。

爲什麼初心很好,始終卻難得呢?

1、興趣的選擇不由孩子決定。

很多家長不是按孩子的興趣報名,而是按自己的想法爲孩子報名。

家長給孩子選擇興趣班的理由五花八門:

學舞蹈可以培養女孩子的氣質,形象上挺拔好看;

學鋼琴看着優雅高貴;

學棋類可以開發智力;

學書畫可以讓孩子練一手好字,畫畫好的人都有藝術氣質……

但是很少有家長是發自內心的考慮了孩子的興趣和自身條件。

其實這不怪家長。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其實很難真正發現孩子的天賦和興趣在哪裏,那麼在恰當的年齡階段,讓孩子接受多方面的信息刺激(比如色彩、結構、音樂等)其實並不是壞事。一旦他們產生了興趣,教育的最好時機就出現了。這時候,一定要爲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機會,讓孩子去深入探索和發展興趣。

如果年幼的孩子學着學着,發現這並不是他所喜歡的,家長也不必覺得天塌下來,這其實是這種興趣對孩子的刺激和啓蒙已經完成,雖然眼下並沒有期待中的成績,但是它的刺激作用已經達到。

如果孩子具有某一項天賦,那麼前期的刺激就會打下基礎。當孩子成長到一定的年齡時段,天賦就會被激活。

但是,有一些興趣是孩子明顯不感興趣的,或是孩子自身的能力和條件適應不了的,家長過於功利的要求和強迫孩子去接受和堅持,帶給孩子的更多的是挫敗感和厭惡感,此時的興趣就是折磨。

孩子的興趣怎麼培養?別整得孩子把你當成仇人

2、過多的佔用孩子的休息時間和玩耍時間。

興趣本來就是錦上添花、給孩子增加樂趣和情趣的事情,但是我們很多家長在壓力下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後於人,於是盲目的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過多的興趣班佔用了孩子本該休息和自由玩耍的時間,讓孩子感到厭煩、枯燥、乏味,不但沒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和情趣,反而會給孩子帶來深深的挫折感,嚴重的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曾經有位媽媽對我說,等孩子上了小學就沒有那麼多時間了,所以現在要抓緊讓他學習和練習興趣,這本身就是不符合孩子發展規律的事情。

所以家長要堅持適度的原則,不要讓孩子進行超負荷訓練,年幼的孩子專注力有限,違背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髮展規律,反而會得不償失。

3、選擇了興趣不準反悔,放棄就是沒毅力。

連結了婚如果發現婚後性格不合、生活不融洽、日子過不下去了,都還有選擇離婚分手的權利呢。

而孩子在沒有直觀感受、沒有更多認知和深入瞭解的前提下選擇了一項興趣,中間發現自己並不喜歡,卻不能放棄。

因爲父母說了,錢已經交了,或是樂器已經買了,不學就虧了,放棄了就是沒有毅力,不能有始有終,放棄了就是對不起父母的付出!最後搞的親子關係緊張不堪。

就像有的孩子說想學鋼琴,家長很高興,認爲孩子在這方面有天賦和培養空間,於是花重金買了鋼琴請了老師,結果孩子沒學多久就發現,彈鋼琴不是他想象的那麼回事,就不想學了,結果父母急了,錢都花了,不學也得學,結果壓迫的孩子心理都出問題了。

其實每個孩子在學一項興趣時,或多或少都會有想放棄的時候,這其實再正常不過了,孩子最初對一件事情感興趣,是由於他正處在好奇探索的階段,這個有趣的階段一旦過去,接下來就會進入一段枯燥乏味的堅持期,並且需要付出努力和堅持去重複,別說是孩子,就是大人也很難對一件既辛苦又枯燥的事情永遠保持興趣!

所以當孩子想要放棄時,作爲家長,切忌挖苦諷刺,沒有深入細緻的分析瞭解孩子想要放棄的原因,就動輒懷疑孩子的品質有問題,這是對孩子不負責任的貼標籤。

很多孩子淺嘗輒止或是中途放棄,並不是孩子真的不喜歡這項興趣了,而是學習和堅持的過程中體會到的挫敗感和壓力感遠遠超過了學習興趣所帶來的成就感和樂趣。這跟我們家長的引導方式有着直接的關聯。

4、當一個人發自本能地去抗拒一件事情的時候,取得好結果的機率也就微乎其微。

如果在學習某種興趣特長中得不到快樂,那麼學習的動力也會變得很弱。即便最後迫於壓力堅持了下來,那麼堅持下來所帶來的成果真的就能證明孩子學到了持之以恆的堅毅品質嗎?

就像主持人樂嘉帶自己4歲的女兒徒步穿越沙漠,最後孩子是被迫堅持下來了,但是這真的讓孩子學到了堅持的品質了嗎,相比結果,孩子在整個過程中身心上的挫敗感和自己的感受不被重視的心理陰影會不會更大呢?

所以相對於到底要不要去上興趣班,要不要讓孩子一定要堅持到底,我們家長更需要考慮的是能否讓孩子可以快樂和充分的發展,且這種發展是否符合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髮展需求!

超出孩子極限的挑戰和堅持,帶給孩子的更多的是排斥和厭惡,可能孩子通過努力最終也達到了預期的成績,但是孩子最終徹底喪失了對這項興趣的追求和樂趣,這到底是悲還是喜?

給孩子報興趣班或是其他任何方式的啓蒙,目的不應是爲了取得成績,而應只是爲了讓孩子喜歡和習慣,讓孩子把興趣當成生活中的一種愉悅和喜好,在他孤獨和落寞時,至少還能用他特有的方式安慰和陪伴自己,這才應該是家長最初的動機和最終的目標。話又說回來,只要孩子保持濃厚的興趣,又怎可能會輕言放棄不出成果?

沒錯,我們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淺嘗輒止、輕言放棄,但這需要我們在孩子遇到瓶頸時,耐心的分析原因,看孩子是真的失去了興趣,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然後再做適當調整,幫助孩子樹立信心以堅持下去,並且讓孩子體驗到堅持所帶來的成就感。

同時,也需要我們家長來給孩子做出恰當的引導和示範。

我感觸很深的是我給女兒報了鋼琴興趣班時,一位女兒非常優秀的媽媽告訴過我一句話:孩子學鋼琴,能不能堅持下來,關鍵是看媽媽。

我跟孩子一起學,學指法、學識譜,陪她一起練琴,這個過程讓我自己也感受到了學琴的不易,更能體會孩子在練琴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糾正起來不是那麼簡單的一句話,不是我們家長站在一旁說一句“注意手型”、“認真一點,別出錯!”,孩子就能get到的。

只有自己親自試過,才能更容易理解孩子的情緒和感受,理解她作爲一個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侷限性,好讓我自己避免說出類似“這麼簡單還不會”等站着說話不腰疼的話。

有時候我彈琴的時候,女兒時不時的還會指正我一下,此時我這個“琴童”的作用就凸現出來了。所以說,父母對孩子的興趣和進步感興趣,同樣會激發和感染孩子。

陪伴和引導如果僅限於紙上談兵,那是沒有說服力的。願我們的初衷純正不盲從,願我們的堅持合理不盲目,願孩子們的興趣真的是興趣,且有方法堅持下去,更重要的是有一對支持和鼓勵他的父母!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