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長輩太溺愛孩子!”你不也是嗎?

“長輩太溺愛孩子!”你不也是嗎?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相信沒有人想刻意溺愛孩子。

但是,什麼行爲是在溺愛孩子?什麼樣的孩子是被寵壞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衡量標準。

在老一輩看來,他們理解的“溺愛”是:

帶那麼小的孩子出國旅行,什麼也記不住,何必呢?

小孩子長得快,穿百家衣就行了,幹嘛要花錢買新衣?

早教班報名費要一萬塊?你們不要把孩子慣壞了……

年輕父母對“溺愛”的定義則完全不同:

現在條件好了,我給孩子多買點衣服玩具,算什麼溺愛?

姥姥一見我訓孩子,就說“快來姥姥這兒”,這也太嬌慣孩子了!

孩子執意要那個玩具,跟他較什麼勁兒呢?買吧,這應該不算溺愛!

“長輩太溺愛孩子!”你不也是嗎?

如你所見,有人認爲給孩子過多的物質是溺愛,有人認爲庇護孩子是溺愛。

凡事過猶不及。溺愛往往披着尊重孩子,愛孩子,爲孩子好的外衣。

那麼,你仔細想過愛與溺愛的邊界到底在哪裏嗎?

測一測:你是否在溺愛孩子?

心理諮詢師袁榮親認爲溺愛有兩種:包辦型的溺愛和縱容型的溺愛。

包辦型溺愛的父母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了,孩子不動手就可以得到一切,他們不鼓勵甚至不喜歡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

縱容型溺愛的父母,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不管多麼小、多麼不合理的要求,他們都會拿出全部力氣去滿足。

想知道你是否正在溺愛孩子,可以來測一測:

你是否認爲8月齡的寶寶太小,不能讓他嘗試手指食物?

你是否認爲讓1歲半的孩子自己扔紙尿褲,過於苛刻?

當孩子把你搞得焦頭爛額時,你總是會放棄原則繳械投降嗎?

你總是允許孩子打斷你和別人的談話嗎?

孩子一發脾氣,你就會給他買玩具討好他嗎?哪怕家裏已經有很多玩具。

你會避免帶他去超市/商場,因爲你怕hold不住孩子又要買零食/玩具?

“長輩太溺愛孩子!”你不也是嗎? 第2張

如果你的答案中存在“是”,建議仔細閱讀下文。

爲什麼會產生溺愛?

所有的孩子都會發脾氣,尤其是兩歲左右的孩子。這是他們在發展自主意識,他們會觀察家長對自己的行爲(摔碗、大哭不止等)有什麼反應,如果父母束手無策,被孩子佔據主導地位,孩子就會呈現出被溺愛的後果——喜歡/習慣通過發脾氣這種手段去達成目的。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曾繳械投降,以換取暫時的安寧。但是,當孩子的抱怨、挑剔、行爲不端變得愈加頻繁,家長就要引起重視了。

爲什麼會產生溺愛?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

內疚。很多父母爲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物質條件,終日忙於奔波。在能陪孩子的有限時間裏,家長希望大家都能開開心心地度過,因此會用玩具討好孩子,也會對孩子的行爲抱以“寬容”。

無法堅持原則。某天,即便孩子發脾氣,你也堅持了“早餐不能吃餅乾”。但是另一天,你一整夜都沒睡好,早上孩子依舊在發脾氣,你卻讓步了,“我太累了,偶爾吃吃沒關係。”這種行爲會讓孩子覺得你制定的規則毫無約束性。

包辦太多。穿衣服、玩拼圖、倒果汁……當孩子嘗試失敗,非常沮喪的時候,很多家長會替孩子包辦。家長應該教會孩子做這些事情的方法,並鼓勵孩子再次嘗試,而非替他完成。

“長輩太溺愛孩子!”你不也是嗎? 第3張

補償心理。家長幼年時,家庭經濟匱乏,出於補償心理,總想爲孩子提供豐富的物質。但物質太多有時並不是好事,這會讓孩子總是想要買買買,而不是滿足於已經擁有的一切。

相信“樹大自然直”。很多父母遇到孩子跟自己頂嘴、推搡其他小朋友、不顧聽勸爬上危險的地方,總是一笑了之,“他還是個孩子”。縱容溺愛當然比上規矩講原則要容易,所謂的“樹大自然直”不過是家長在逃避養育責任罷了。要知道,不懂規矩的孩子很快在社交方面就會遇到阻礙。

總之,家長應明確:關愛不等於溺愛,沒有原則毫無節制的愛,很容易寵壞孩子,不僅於孩子無益,還會在爲他今後的成長和性格塑造埋下許多隱患:

孩子從小就受到“衆星捧月”式的呵護,很容易形成“自我中心化傾向”,長大後很可能只追求自我感知的滿足,很少爲別人考慮,不能真誠待人,缺乏責任感和是非觀。

有礙孩子日後建立獨立性,家長的過分保護和包辦代替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孩子接受信息刺激的機會,不僅於孩子獨立成長不利,會讓孩子日後變得自私,坦然接受一切照顧,不懂得感恩。

孩子抗挫折能力差,容易形成不良的習慣。家長由於溺愛,盡力爲孩子創造最好的環境,會使孩子在長大後,產生嚴重的依賴性,喪失處理問題的能力,並且缺乏面對挑戰的勇氣。

真愛與溺愛,平衡的藝術

諮詢師袁榮親認爲,“溺愛是一種懶惰的、不負責任的愛。與溺愛相對應的是真愛,真愛是尊重孩子獨立的愛,真愛的父母懂得在孩子不同成長階段滿足他不同的成長需要。真愛的父母懂得放手,接受並樂於看到孩子的自我獨立和自我成長。”這與給出的觀點不謀而合。

0~1歲

在嬰兒出生的頭一年,家長可以先把所謂的“溺愛”放到一邊。因爲在寶寶9月齡以前,他們還沒有能力操縱家長。寶寶哭,單純是因爲他餓了或不舒服。

在這一階段,家長需要對寶寶的哭泣及時響應,以便讓寶寶獲得足夠的安全感。

“長輩太溺愛孩子!”你不也是嗎? 第4張

1~3歲

當孩子開始會打人,幾乎每天都發脾氣,事情似乎變得複雜起來。

不過,這一年齡的孩子出現上述行爲,並不代表他“被寵壞了”,這只是孩子成長的一個必經階段罷了——他在宣告獨立,遇到挫折時,他也會發泄不滿。

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的態度決定了孩子會成爲什麼樣的人。

舉例來說,如果家長此刻要忙着做飯,孩子明明可以自己玩玩具看繪本,但就是要家長抱,得不到滿足就撒潑打滾。那麼,家長的讓步很可能意味着:

你在教他發脾氣可以得到想要的/達成目的。

你沒有教會孩子如何自娛,這樣的孩子可能會越來越黏人。美國麥肯納學院的Claire B. Kopp博士認爲,如果孩子真的很傷心很焦躁,抱抱他;如果孩子只是無聊,鼓勵他去自己玩。

最重要的是,家長會喪失權威感。家長在一些原則性問題上,千萬不能讓步或妥協,比如小朋友不能進廚房,應該幾點入睡……而有的事情,可以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比如可以允許孩子穿橙色T恤配綠色褲子。

應對這一年齡段孩子的技巧,具體可以看這篇文章《寶寶總說“不”, 我也很頭疼啊!》

3~4歲

快3歲時,孩子會逐漸明白他們不會總能“呼風喚雨”,對於家長說“不”,他們也不會表現得那麼抗拒和崩潰了。但他們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比如在超市,孩子看中一個玩具,家長不給買,孩子可能會抓住不放,並因此而不開心。

如果孩子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那麼說“可以”也無可厚非;如果孩子憑藉錯誤或不恰當的理由提出要求,那麼家長就不該輕易滿足或做出讓步。

你可能需要的方法論

統一戰線。

家庭所有成員需要對規則保持同樣的態度與堅持。如果某個家長堅持了,但是另一個家長讓步了,會讓孩子對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產生困惑。當他再大一點,他會操縱大人的態度,通過尋求庇護的形式,達成目的。

對中國家庭而言,尤其和長輩同在屋檐下,“統一戰線”往往是比較困難的。在《媽媽是超人2》中,包文婧教育餃子,婆婆默默走開,這種剋制難能可貴!

“長輩太溺愛孩子!”你不也是嗎? 第5張

不要輕易妥協。

如果孩子在公共場合無理取鬧,家長千萬不要因爲覺得自己打擾了他人,產生歉疚而對孩子妥協。

你可以把孩子暫時帶到安靜的角落,等待孩子冷靜下來。

使用正面強化。

當你決定帶孩子去超市或商場,可以先跟孩子說,“媽媽相信你會表現得很乖的”,如果孩子做到了,可以表揚孩子,甚至可以在家庭成員面前誇張一點表揚,“***今天表現得非常乖,……”

帶孩子做慈善。

讓孩子把舊玩具、舊衣服蒐集起來,捐贈給別人,將會讓孩子懂得感恩。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