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我知道你“很愛”孩子,卻不見得“會愛”?

我知道你“很愛”孩子,卻不見得“會愛”?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很”愛你的孩子麼?答案一定是肯定的!你真的“會”愛你的孩子麼?答案是不是有點猶豫了?爲什麼問這兩個問題?先聽C媽給大家講個小故事。

我認識一對夫妻,生意成功,快40歲的時候才準備要孩子,生了一個女兒,非常喜愛。

孩子的名字,是浪漫的以父之姓冠母之名;

家裏豪車的車牌號是孩子的陰曆/陽曆生日;

辦公室掛的是孩子從小到大的獲獎記錄;

朋友圈裏隨手一翻,看到的都是帶孩子去世界各地旅行的照片;

爲了怕她受委屈,他們甚至放棄了要二胎。

我甚至想象不出,愛一個孩子還能有什麼更高調的表達方式。

沐浴在愛中長大的孩子,照理說,都會性情溫和。

但是Sofia這個孩子的性情,總讓人感覺——冷漠。

在又一次聚會中,我纔看出一些端倪。

那是一次幾個家庭的聚餐,孩子們在一起搭積木,中途Sofia過來拿牛奶,可能是急着回去繼續玩,牛奶在地上撒了一路,Sofia媽媽囑咐她回來打掃乾淨。

女主人說,“不用了,去玩吧,最後一起收拾就好,反正地也不乾淨。”

媽媽卻板起臉堅持要她擦乾淨。

Sofia悶在玩具區,一聲不吭,執着的搭着積木。

媽媽也較上了勁,“牛奶是你撒的,必須你來擦乾淨,否則不能幹別的!”

Sofia低頭自語“我現在不想擦。”

“我再說最後一遍,現在必須擦乾淨!”

“我就是不擦。”聲音不大,但非常堅定。

“倔勁兒又上來了是麼?想讓媽媽用家法是不是?”

女主人趕緊來圓場,打趣到,“光說她倔,你不倔麼?不就灑了牛奶麼?我來擦。”

Sofia媽媽堅持到“不行,你別管,我得讓她知道,什麼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Sofia自顧自的搭積木,默不作聲。

一看這娘倆的較量就是家常便飯了。

相持不下,媽媽突然起身,一把拎起她。

Sofia大喊“放開我,放開我,我討厭你。”

媽媽徑直把孩子拽進了衣帽間,然後就傳出一陣責備聲、對峙聲,然後,打孩子的聲音。

我趕緊起身想去攔,Sofia爸爸制止我“你別管,你們看看她有多倔,不管真是不行。

她就這麼跟大人對着幹,真是氣死你,有時候真是覺得白疼她了,爲這不知捱了多少揍,罰站罰跪罰關小黑屋,就是改不了這倔勁兒!

然後,又傳出了求饒聲“媽媽別打了,我知道錯了,我擦。”

“讓你擦的時候你幹什麼去了,現在你想擦不讓你擦了。”

媽媽出來,關掉了衣帽間的燈,“罰你關小黑屋,自己反省吧。”

我知道你“很愛”孩子,卻不見得“會愛”?

我們一行人,誰也沒在出聲。

我背後卻出了一身冷汗,別過頭只想到了一句話,愛是一襲華美的長袍,上面爬滿了蝨子。

一切標榜於外在形式的愛,也是愛,但不一定是愛的真諦。

把孩子擺在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位置,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給他最優越的人生起點,這一切外化的形式,其實大部分滿足的是我們家長的虛榮心。

甚至有時候,自己都被自己感動了:我爲孩子付出了這麼多,還能說我不愛他麼?

但,對孩子來說,名牌衣服代表不了愛,把他的生日刻在身上代表不了愛,一切流於表面的形式,都代表不了愛。

只有父母肯付出時間的陪伴纔是愛,蹲下來聽孩子說話的尊重纔是愛,犯了錯誤告訴他正確的解決方式纔是愛。

“愛”是一種本能,“會愛”是一種能力。

有的時候,甚至是我們的愛太多了,期待也過多了,一旦孩子犯錯或做不到,就會讓我們失望,就會讓我們憤怒,所以才能打着“愛之深,責之切”的旗號,來“管教”。

可是讓孩子爲了博得父母的喜歡,壓抑自己的天性,從此習慣了服從,就達到我們管教的目的了麼?

父母一味把自己的意思強加給孩子,孩子可能屈服,但親子關係只會日漸疏遠。

如果你愛孩子的方式是,愛有多深,怨就有多濃。

那麼你付出的愛越多,孩子離你就越遠。

“有人說,家庭中,父母兩個人不能都太溫和,如果太溫和了,孩子沒法管;

也有人說,父母兩個人也不能太厲害,如果太厲害,孩子沒法活。”

我想,相對於以上這兩種,對一個孩子來講最大的傷害,是父母的反覆無常。

前一秒還愛的掏心掏肺,後一秒就恨不得挫骨揚灰。

孩子像生活在一個定時炸彈旁邊,甚至不知道何時該配合你笑,何時該配合你哭。

在親子關係中,作爲成年人的父母處於主動地位。當衝突發生時,父母首先要學會梳理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先冷靜下來,纔可能與孩子建立親情聯結。

接納孩子的情緒,實質上是讓孩子因得到理解而變得友好。由此孩子才能夠管控自己的情緒,提高情商,變得平和起來。

4同樣是打翻牛奶,最後分享給大家另一個小故事,希望能對你有所啓發。

有一位在醫學領域曾有過十分重要的發現和突破的科學家。

當記者採訪他,爲什麼會比一般的人更有創造力,究竟是什麼妙法能使他能夠超乎凡人?

他的回答很讓人意外,他說:“這和我兩歲時,我母親對我身上發生的事情的處理方法有關。

有一次我想自己在冰箱裏拿一瓶牛奶,可是瓶子太滑了,我沒抓牢,瓶子掉在了地上,牛奶濺得滿地都是,簡直就是牛奶的海洋!

我母親看見了,但她並沒有對我大叫大嚷,也沒有懲罰我,她只是說,哇!羅伯特,你製造的麻煩可真是棒極了!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一汪牛奶呢!

哎,反正奶瓶已經摔碎了,那麼在我們把它打掃乾淨之前,你想不想在牛奶中玩幾分鐘呢?
我聽母親這樣說,簡直高興極了,立刻就在牛奶中玩起來,幾分鐘後,母親對我說,羅伯特,你知道,今後,無論什麼時候,你都必須要把它打掃乾淨,並且要把每件東西按原樣放好。

那麼你打算怎麼收拾呢?我們可以用海綿、毛巾或者是拖把來打掃。你想用哪一種呢?

我選擇了海綿,我和媽媽一起把那滿地的牛奶打掃乾淨了。”

科學家說到這裏,連記者都很羨慕他有一位如此寬容、可愛的母親。

科學家接着說:“這還沒完,等我們打掃完之後,我母親說,羅伯特,剛纔,你所做的用你的兩隻小手拿起大牛奶瓶子的試驗已經失敗了,現在我們到後院去,把瓶子裝滿水,看看你有沒有辦法把它拿起來,而不讓它掉下去。

我很快就發現只要用雙手抓住頂部、靠近瓶嘴的地方,瓶子就不會從我的手裏滑掉了!”

從那以後,我知道我不必再害怕犯任何錯誤了。因爲錯誤往往是學習新知識的良機。

科學家的故事講完了。

管教永遠應該結束在父母對孩子的愛與擁抱中,而不是傷害或羞恥的自責中。

C媽說

今天的方法論只有一個:教育的結果取決於,能否做到對教育思考的沉澱,沉澱到你的內心,內化爲你的一種狀態,如果沒有這一種過程,你聽任何方法論都是無效的。

家長在教育孩子問題上真正欠缺的不是方法,是狀態,是父母的教養狀態。

急則疲,慌則亂。

父母心緒平和,是對孩子最好的教養。

父母的愛恨起伏越大,孩子就活得越擰巴。

別讓孩子說出:“聽說媽媽很愛我?抱歉我情商低,感覺不到!”

你明明那麼愛他啊。

所以,千萬別辜負了你自以爲的,那麼那麼愛。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