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你的選擇,是不是剝奪了孩子快樂的權利?

你的選擇,是不是剝奪了孩子快樂的權利?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這個五月,一部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刷爆了網絡。但是對於這部劇中展現出的印度父權與女性地位的部分,卻也被瘋狂地吐槽。電影中的爸爸作爲前摔跤運動員,爲了自己無法實現的冠軍夢,把全部期望寄託在兩個女兒身上,爲此無情地剝奪了孩子的童年。

五點就讓孩子起牀跑步,進行高強度的訓練,女兒們企圖反抗,就剪掉她們的頭髮,哪怕這些行爲在當下印度社會看來全都是不被道德倫理所理解的。

你的選擇,是不是剝奪了孩子快樂的權利?

由此引發了網絡的熱議,有人說父親的做法太不人道,完全不考慮孩子的想法,只是一味地把自己的夢想強加在孩子的身上。

也有人說,父親爲女兒選擇了更好的人生道路,讓她們能將自己的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

那麼,問題就來了,大人們認爲正確、對孩子有好處的事情,對孩子來說也是最好的嗎?

我的表妹小H,家裏開了一家規模不小的雜貨店,她是姨父的老來女,受寵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姨父對錶妹愛的方式,讓人有些無法理解。

他希望表妹的人生每一步,都按照他安排好的路線去走,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是生活。

妹妹初中就被送去很遠的省重點中學唸書,就因爲這所學校升學率高、學習氛圍濃厚,然而這所學校也是出了名的學習壓力大,一次考試不合格就會被踢出尖子班。

小時候活潑開朗的妹妹,在沒日沒夜的學習考試中逐漸變得越來越內向、沉默,阿姨因爲要照顧妹妹生活,和姨父也兩地分居整整6年。

填報高考志願時,妹妹想選擇自己喜歡的傳媒專業,但分數上這個專業比較有風險,姨父希望她選擇機率更大、將來發展更穩定的師範專業。

妹妹想爲夢想拼一把,但姨父堅決不同意,發動了全家所有親戚上陣遊說,甚至還說逼不得已的時候不惜親自上陣幫她改志願。

後來,妹妹爭不動了,妥協了,按姨父的意願上了師範大學,學了英語專業。剛體會到大學生活的樂趣,姨父又逼着她選一個有保障的金融二專,根本不擅長理科的妹妹學得非常吃力,甚至差點無法結業。

大學畢業了,妹妹希望進入傳媒行業,做自己喜歡的職業,姨父認爲傳媒行業太辛苦、不穩定,硬是逼着妹妹去知名的上市培訓機構當英語培訓老師。

可妹妹內向害羞的性格使得她根本不擅長和家長、學生溝通交流,頻頻因此遭到家長的投訴,排課率也不如其他老師。

過年回家時,妹妹這樣跟我說:“爸爸總是說他做這些事情都是爲了我好,可是我現在不好,一點也不好。”

同樣是身邊的故事,我的伯父伯母,兩人都是大學教師,平時上課非常忙,對於堂哥的教育幾乎是“放羊式”的,放學回家自己去大學食堂吃飯,吃完飯就自己回家。

兒子的學習他們也幾乎不過問,考試考得好就最好,考不好下次再努力也行,放學回家先看電視還是先做作業,完全看自己意願,只要保證被家長不會因爲你沒做作業被老師叫去學校就行。

以前家裏親戚都勸伯父伯母,對孩子不能這麼放任自流,得講規矩,棍棒底下出孝子,不然孩子容易學壞了,到時候再來後悔可是來不及了。

可伯父伯母從來不予置評,他們家有自己的一套教育原則,除了犯法和違反道德的事情不能做,其他任何事情,只要孩子喜歡都可以嘗試。

親戚們聽完紛紛搖頭,這樣的教育方式,這孩子以後可就算是廢了,走着瞧吧,一定會後悔的。

可是親戚們沒想到的是,堂哥從小到大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在各種學科競賽裏都得過獎,尤其對計算機編程方面熱情特別高。

高考考上了全國排名前3的大學,畢業之後還獲得了去美國碩博連讀的機會。

現在的堂哥在美國硅谷做編程工程師,把妻子也接到了美國,最近生了二胎,兒女雙全,兩個寶寶都說着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語。

最近伯父伯母從美國見孫子孫女回來,老兩口笑得合不攏嘴,雖然嘴上說着美國不好玩街上都沒人,聽不懂英語幹啥都不方便,但看的出來,他們對兒子的人生非常滿意。

到現在我還記得,堂哥在婚禮上說的那句話:“感謝我的父母,在我成長道路中給予我完全的自由,讓我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他們成就了今天的我。”

《媽媽是超人》節目裏,胡可的帶娃方式,是五個媽媽裏最不被吐槽的。

她認爲,孩子和成年人是一樣的,和孩子相處,也要儘量尊重、平等地對待他們。

胡可的育兒理念,也讓人印象非常深刻:

孩子的事情,就讓孩子們自己解決,他們實在解決不了,大人再介入。

儘量讓孩子自己選擇,他們有自己的想法。

受邀去馬雅舒家參加愛登的生日Party時,安吉一開始不喜歡雪寶的衣服,非要和弟弟穿一樣的尼莫,胡可知道安吉穿尼莫不好看,也知道孩子喜歡“跟風”。

你的選擇,是不是剝奪了孩子快樂的權利? 第2張

但她並沒有一口拒絕,也沒有跟孩子說任何的“不行”、“不可以”,而是讓阿姨給安吉試穿一下尼莫裝,讓他自己對比哪套好看。

你的選擇,是不是剝奪了孩子快樂的權利? 第3張

果然安吉穿尼莫裝特別滑稽,他自己也覺得不合適,這纔開開心心地換上了雪寶裝,還興奮地翻起了跟頭。

你的選擇,是不是剝奪了孩子快樂的權利? 第4張

媽媽也適時給兒子愛的鼓勵:“好可愛呀,可愛的雪寶真好玩”。

你的選擇,是不是剝奪了孩子快樂的權利? 第5張

在馬雅舒家就不一樣了,她爲了讓孩子的生活環境更安全,搬走了客廳所有的傢俱,把客廳給孩子當做活動小操場。

你的選擇,是不是剝奪了孩子快樂的權利? 第6張

因爲沒有傢俱,一家人吃飯都只能坐在地下像野餐一樣,爸爸忍受不了,重新買了傢俱,馬雅舒還精神崩潰跟他大吵了一架。

你的選擇,是不是剝奪了孩子快樂的權利? 第7張

其實到最後她發現,孩子們其實很喜歡有傢俱的客廳,喜歡可以好好坐着吃飯的餐桌。

你的選擇,是不是剝奪了孩子快樂的權利? 第8張

生活中總是會有不小心的磕磕碰碰,但馬雅舒爲了孩子的健康和平安,寧願剝奪家人的舒適生活,這一點,怕是有點因噎廢食了。

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無私而偉大的,哪怕犧牲自己的一切,只要對孩子有好處,都一定會盡可能滿足他們。

但,我們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我們恨不得給孩子全世界最好的,但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嗎?

有人爲此專門做了一次社會實驗。

將一輛巴士裝滿各式各樣的玩具,3位《奇葩說》當紅辯手:姜思達、陳銘和臧鴻飛,擔任乘務長,帶領孩子們交換玩具。

活動中發現,孩子喜歡的玩具和家長喜歡的往往不同,面對孩子的選擇,不同的家長的態度也不同。

有的喜歡替孩子做決定,把自己認爲好的東西強加給孩子,也有的家長充分尊重孩子的意願,給他們自己選擇的權利。

但是呢,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正確的事兒,愛孩子、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對於孩子來說,發自內心的快樂,和玩具的價值高低是沒有關係的,快樂沒有標價,家長給的選擇,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那個。父母應該先了解孩子的意願,再買合適的禮物送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