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發飆、怒吼、宣泄——爲什麼道理都懂,面對孩子卻總要失控?

發飆、怒吼、宣泄——爲什麼道理都懂,面對孩子卻總要失控?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幾日,有一位媽媽向我吐槽說,孩子真是個難搞的生物,打不得、罵不得不說,好好跟他講道理吧,他也聽不懂,孩子一執拗起來,簡直分分鐘讓人發狂。道理我都懂,可是真的忍不住要對孩子發飆……

當媽的都有如此的體會——爲娘數載,最挑戰自己涵養和耐心的就是當孩子發飆哭鬧的時候。爲什麼我們什麼道理都懂,可面對孩子卻總要失控呢?

你有沒有想過,

孩子才只有幾個月、幾年的生活經歷?

三歲半的琳琳有一段時間,總是要媽媽抱着入睡。琳琳媽媽已經很累很累了,怎麼勸說琳琳也不肯聽,如果硬生生放下,琳琳就大哭大鬧,一定要抱着睡。琳琳爸爸氣呼呼地說:“你這孩子怎麼這麼自私呢?媽媽抱着你睡很累,你怎麼不能體諒媽媽呢!”

很多家長也許都有過類似的煩惱:孩子怎麼好話賴話不聽,非要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呢?也有的家長會說:你看,小孩子現在什麼都會說了,你跟他說什麼他都能聽懂,心裏和明鏡兒似的,但他就非不照着做就是了!就是慣的!於是越想越生氣,恨不得揍孩子一頓解解氣。

但大人有沒有想過,孩子只有幾個月甚至幾年的生活經歷,他們的思考方式和我們很不一樣。在四歲以前,或者一些發展較晚的孩子,在五六歲以前,孩子都是以自我爲中心在思考問題的。

四歲以前的寶寶,由於前額皮質沒有發育完全,所以他們對衝動難以控制。因此,寶寶們餓了就必須得馬上吃到,不給冰激凌了就立馬哭鬧,讓他們不要亂說亂動他偏要到處跑!換言之,孩子無法像大人一樣看到前因後果,他們只能看到眼前這一刻——比如琳琳,這一刻媽媽沒有抱我,我就是要哭鬧,我纔不管其他人的看法!

所以,知道了這些科學事實,我們就可以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這樣原來看起來那麼不可理喻的事情,也許就不再那麼惹人上火了。

發飆、怒吼、宣泄——爲什麼道理都懂,面對孩子卻總要失控?

發飆有時是大人自我無助的投射

什麼時候大人的情緒最容易崩潰?也許並不是孩子做了多麼罪惡滔天的壞事,而是恰巧孩子的“錯事”勾起你的脆弱和無助。比如,一位媽媽這樣傾訴:“老公不在家,家裏的大小事都有我做主,孩子不聽話犯錯誤時,我就會覺得自己很委屈。本來該同老公一起站在育兒的防線上,而我自己卻獨力奮戰,面對着越來越大的熊孩子,打也不是罵也不是的年齡階段,溝通有時候也很困難的時候,我難免就會發飆痛斥孩子!”

“恨鐵不成鋼”——我們曾這樣形容父母的苦心與責罵,但有沒有人想過,到底是在恨誰不成鋼?是恨孩子?還是在恨自己?或者是兩者兼有?

一位媽媽講到,她的兒子正在讀小學,她最怕的就是陪兒子一起做作業。不做作業時家裏母慈子孝、一片祥和,一做作業家裏就雞飛狗跳、鬼哭狼嚎。每每看到明明講過那麼多次的知識點孩子還是不會、每每看到孩子寫作業磨磨蹭蹭不認真、每每看到孩子寫不了兩頁就非要出去玩的時候,她都忍不住“內心的魔鬼”,非要發飆不可。

後來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她才明白,她對兒子的催促和緊逼,實際上是對自己的否定。她從小不愛學習、缺乏毅力,沒有考上大學,因此她非常不希望孩子重走她的老路。一方面她想改變自己卻總是原地踏步,另一方面她望子成龍卻從孩子身上發現了自己想改卻一直沒改掉的缺點,因此對孩子發飆,成爲了她對自己的不滿、焦慮、無助情緒的出口。

我們總幻想着,孩子只有特別乖巧聽話,大人才能不失控、不發飆,但其實,家長自身的困境不突圍、焦慮不解決,是無法處理好隨時可能崩潰的情緒的。大人要學會自我學習、自我成長、提高情商,與孩子一起解決自身和孩子身上的問題,纔是剋制發飆的終極解決之道。

發飆、怒吼、宣泄——爲什麼道理都懂,面對孩子卻總要失控? 第2張

其他不失控的好方法

Tip1: 以柔克剛

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請務必保持冷靜。發火的父母會使孩子更加發火,如果家長像被氣壞了的“公牛”豎着犄角衝向孩子,孩子也一定會用他的小犄角跟你一決勝負,流血犧牲都不怕。記住,你面對的只是一個孩子,和藹溫柔地跟發脾氣的孩子說話,對他安靜下來大有好處。一個溫柔的眼神、一個溫暖的懷抱、幾句共情的話比大聲咆哮更有止息哭鬧的作用。

比如,把哭鬧的孩子攬在懷裏,溫和而堅定地告訴他:“我知道你難受,你可以哭,但不能鬧。我可以等你一下,等你哭完了,咱們一起解決問題。”

Tip2:設立“冷靜角”

在家裏的一角設置一個“冷靜角”(calm down area),可以是一頂精心佈置的小帳篷,也可以是一個用爬行墊鋪好的一個角落。與孩子簽訂“君子協議”,不管是孩子還是家長“怒氣值滿格”,內心的“魔鬼”已經呼之欲出的時候, 就去“冷靜角”冷靜一下,等可以不帶怒氣地說話的時候再出來。“冷靜角”的好處是增加儀式感,讓大人和孩子提高情緒控制的能力。

Tip3:心理暗示法

不是有那個著名的段子嘛——再想衝娃發脾氣時,心中默唸這娃是我親生的、我親生的、我親生的,這基因是我遺傳的、我遺傳的、我遺傳的……如果娃的基因不小心遺傳了他爹的,想要火冒三丈的時候,請心中默唸娃他爹是我選的、我選的、我選的,我活該、我活該、我活該……

哈哈~~~玩笑歸玩笑,心理暗示法的確是有用的,媽媽要常暗示自己:“這個孩子是我最好的朋友,我說的道理他都能理解和接受,只要好好跟他說,只要我把他當朋友。”

其實,媽媽們對孩子發飆、怒吼、宣泄後,通常都會有很強的愧疚感。作爲母親,對這種愧疚感同身受。我們往往知曉孩子的內心,只是偏離了對自己的控制;我們剖析了自我,卻尚未有勇氣縫合傷口再治癒。總是發飆的媽媽,你要明白,哪怕你不完美,但在孩子那充滿愛的眼裏,你就是最好的媽媽。孩子清澈的眼神,就是改變自己的動力,讓你有機會去做更好的自己。

發飆、怒吼、宣泄——爲什麼道理都懂,面對孩子卻總要失控? 第3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