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別執迷不悟,這些字眼不能對孩子用!

別執迷不悟,這些字眼不能對孩子用!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的心裏有不安的土壤,父母脫口而出的一句傷人的話,輕則導致孩子無法集中精力學習,性格壓抑;重則會萌發出許多恐懼,並可能最終演繹爲不幸。

別執迷不悟,這些字眼不能對孩子用!

你常說的話竟是語言暴力

對號入座!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太注意說話的語氣和用語,頻繁地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比較常見的語言暴力有三種:

1、侮辱歧視

一些父母常以居高臨下的姿態,使用一些侮辱性歧視性的、不尊重孩子、傷害孩子自尊的語言,以諷刺、挖苦、嘲笑和蔑視的方式對待孩子。比如對孩子說:“腦子壞掉了嗎?”、“你弱智啊你?”……

帶女兒去公園喂鴿子玩。旁邊來了一對母子,孩子約莫三歲左右的樣子,手裏拿着一包鴿食要媽媽幫他打開。

媽媽一邊唸叨:“別一下子倒地上,要像旁邊的哥哥姐姐一樣慢慢喂……”一邊把鴿食打開遞給孩子。誰知道孩子一拿到就往地上倒。

這下媽媽發飆了:“你傻**啊?腦子壞掉了?”、“叫你不要倒你全倒了!好了,還喂什麼喂?拿你自己喂吧”、“你看人家小朋友都知道怎麼喂,你怎麼這麼笨的啊!”……其中還夾雜着一大堆髒字、國罵。

或許是因爲男孩年齡還小,也或許平時被罵慣了,迎着媽媽凶神惡煞的模樣也沒有很大的反應。一旁的我們則聽得張口結舌。

女兒當時沒有做聲,離開之後,她問我:“媽媽,那個小弟弟的媽媽爲什麼那麼生氣?爲什麼要拿小弟弟喂鴿子?”

別執迷不悟,這些字眼不能對孩子用! 第2張

2、恐嚇責罵

有些父母常恐嚇或者責罵孩子,想讓孩子聽話。比如:“再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不許哭!再哭就讓大灰狼把你抓去吃了”……

中國臺灣著名的兒童文學家郝廣纔在一次Ted演講《翅膀的大小決定孩子的高低》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次我看見一個媽媽帶兩個小孩,一個四歲一個六歲,兩個小男生,爭一個小汽車就吵起來。
媽媽跟哥哥說:啊,跟你講過多少次了,出來吃飯不要吵好不好。
哥哥說:可是他搶我的汽車。
媽媽說:那你給他啊!
這時,哥哥問媽媽:爲什麼我要給他?
標準答案是,因爲你比較大,你是哥哥,你要讓弟弟。這個小孩反應非常快,他馬上問媽媽說:哎呀,那我這輩子不是完了嗎?
他的媽媽這時候很火大,她爲了解決眼前的問題,就跟這個小男孩說:

“你再不把汽車給你弟弟,我就叫老闆娘來把你做成人肉包子!”
問題解決了。

別執迷不悟,這些字眼不能對孩子用! 第3張

3、拿別人做比較

儘管如此,還是有不少家長愛拿別人家的孩子跟自家孩子做比較。例如,第一個故事中的媽媽說:“你看人家小朋友都知道怎麼喂,你怎麼這麼笨的啊!”

而且家長們在使用語言暴力上,似乎非常有“天賦”,這幾種類型會交互使用,還時不時伴隨着厭惡冷淡的表情、肢體動作、甚至會用這些傷害性的語言對孩子進行狂轟濫炸。而家長卻還自我感覺是爲了孩子好……

語言暴力傷孩子甚於體罰!

不得不知道!

語言暴力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影響?

是不是太令人震撼?

或許是出於“愛之深責之切”的心理,或許是一時情急、出離憤怒,爸媽不知不覺說出了這樣的話,但隨口說出的這樣一句話(表面的問題是解決了),不但不能讓孩子變得聽話,反而對孩子的心理傷害比體罰更嚴重!

①長期遭受語言暴力的孩子,會非常容易自卑
侮辱性語言很容易把孩子某個行爲方面的缺點無限放大,但卻成爲了孩子自卑的源泉,不自覺地認爲自己是“多餘的”,是“沒用的”,讓孩子自我否定、懷疑、消極、不懂得控制情緒,不能清晰表達自己需求、神經質、逃避責任。長大後很有可能自暴自棄,一無所成。

②長期遭受語言暴力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情感障礙

爸媽在說出“語言暴力”時的語氣、神態、動作甚至咄咄逼人的氣勢,將變成孩子的噩夢,始終困擾着孩子,讓孩子很難愛自己,一方面,他們要努力去消除這種暴力對自己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他們也必須時時警醒自己,日後不要成爲這樣的養育者。

③長期遭受語言暴力的孩子,對人際關係更加敏感

生活在語言暴力下的孩子,對於他人的認可和肯定的渴望會更加強烈。但是因爲對人際關係過於敏感,不會處理健康人際關係、物質依賴,更難融入大集體,也很難交到真正知心的、親密的朋友。

別執迷不悟,這些字眼不能對孩子用! 第4張

不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

又該如何溝通?

相信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哪怕是故事裏的兩位媽媽也是如此。但父母對孩子說的每句話都要仔細衡量,如果不想毀了孩子,就不要說威脅他的話,而是以正確的方法教育他,使他不至於產生無謂的恐懼心理。

控制自己的怒火

每個人都會有消極情緒的時候,父母也不例外。作爲父母的成人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不然,孩子就會很容易面對你的“語言冷暴力”。

一個優秀的教育者,應該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爲。心情不美麗的時候,乾脆遠離孩子,避免孩子成爲炮灰。這樣做,既免於衝突,又爲孩子示範了正確處理情緒的方式。

用寬容取代威脅

積極的語言,對孩子會產生積極向上的效果;而消極威脅的話,只會使孩子消極。所以,父母應該給孩子營造一個積極正面的語言環境,經常說寬容的話取代威脅的語言,在說話前三思,運用恰當的語氣和措詞,這樣孩子才能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成長。

用低聲調取代呵斥

孩子犯了錯,有的家長往往大聲呵斥,以求先鎮住孩子。然而,他們往往收到了相反的效果,孩子要麼大聲哭鬧,要麼使用高聲調反抗。結果鬧得父母一頓揍,孩子一肚子氣。

批評孩子,父母不妨用低聲調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他明白錯在哪裏,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這是因爲低聲調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緒平和一些,孩子也會集中注意力聽,同時牴觸、逆反的心理防線有所鬆弛,更容易接受大人的教育。

別執迷不悟,這些字眼不能對孩子用! 第5張

告訴孩子錯在哪裏

“叫你不要倒你全倒了,你怎麼就記不住?”這種話除了發泄自己的情緒,只能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

批評孩子,應具體地給孩子指出當下的錯誤就是最好的幫助。“我很生氣,因爲你把鴿食全倒了,喂不成鴿子了”。一句簡單的話,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裏就夠了。

在發現錯誤的基礎上,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制定一份改正錯誤的計劃書,讓他自我約束,自我監督,這樣更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多鼓勵孩子

在故事一中,哥哥聽到媽媽解釋爲什麼要讓弟弟時,反應非常快。很可惜,媽媽只是想盡快解決爭端而忽視了這一點,如果她能夠意識到哥哥的心理,對哥哥說一些諸如“弟弟也會長大會懂事,不需要人照顧處處讓着他的。”、“你懂得照顧弟弟,媽媽爲你感到驕傲”、“你們倆在媽媽心目中都是同等重要”的話時,哥哥心裏也會好受許多。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通過外界的肯定來認知自己的行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如果能發現並賞識孩子的進步,不僅會影響孩子學習和做事的效果,還會影響孩子學習和做事的態度。

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但我們可以有一顆改進自己的心,意識到粗暴的語言對孩子是有傷害的,盡全力減少傷害的發生,就是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