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老二比老大心眼多怎麼回事

老二比老大心眼多怎麼回事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3.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老二比老大心眼多怎麼回事?老二和老大之間除了出生順序不同,其他也會大不同嗎?老話說:「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同一個家庭的孩子,難道僅僅由於出生順序不同,智商、性格,就迥然不同嗎?

出生順序與性格,這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話題,不光我們這些普通人感興趣,心理學家在這方面的研究也從未間斷過。

100 多年前,心理學家就開始了對出生順序的研究。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科學家們都覺得,出生順序能影響一個人的智商和人格。

這裏,必須要提一位博學多才的科學家——弗朗西斯 · 高爾頓(Francis Galton)——第一個研究出生順序的科學家。

他還有個大名鼎鼎的表哥——《物種起源》的作者查爾斯 · 達爾文。受達爾文進化論的影響,高爾頓開始重點研究人類個體的差異。

1874 年,高爾頓對一個半世紀以來英國最傑出的科學家進行了分析,發現這些科學人才多數是家裏的老大。於是,高爾頓得出結論,家裏的老大比其他孩子聰明,他推測這是由於老大得到了父母最多的關注。

半個世紀以後,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和弗洛伊德同時代、同樣大名鼎鼎的阿爾弗萊德 · 阿德勒(Alfred Adler),首次把出生順序和人格特徵聯繫了起來。他認爲,出生順序對人的一生有不可磨滅的作用,決定了一個人在友情、家庭和工作中的處事風格。

阿德勒在他的書裏寫到,老大在弟弟妹妹出生前都享受了一段唯我獨尊的時光,但是當第二個孩子出生的時候,他就被拉下了「寶座」,失去了特權。這種改變會讓他產生一系列的問題:變得脾氣乖張,保守畏縮,過於強調認同和遵從規則。

但是,如果老大在弟弟妹妹出生以後能快速度過「跌落寶座」的危機,發展出合作性,幫助父母照顧弟弟妹妹,他就會比弟弟妹妹更有責任感。

中間的孩子從小就要和另外一個孩子分享父母的關愛,天然就懂得合作,他在後邊的孩子出生以後,也不會有「跌下寶座」的失落感。阿德勒指出:

中間的孩子更懂得奮鬥,比老大更有才能,也更加成功。而最小的孩子,從小得到父母的溺愛,缺乏依靠自己取得成功的勇氣,也不會從他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現在廣爲流傳的「家庭星座地圖」,描述家裏的老大老二由競爭發展出特定的性格特點,最早就起源於阿德勒的理論。這個理論的年齡已經超過 80 歲了。

自阿德勒以後,出生順序對人格和智力的影響變成了心理學中一個非常有爭議的話題。

老二比老大心眼多怎麼回事

不過,近期,隨着新的統計研究方法和大樣本的應用,幾個得到廣泛認同的大型研究結果都表明:

“ 出生順序和人格沒有關係,和智力只有非常小的相關或者無相關。

於是,有研究者直指核心問題,認爲出生順序本身就是「一個深入人心的非理性信念」,言外之意:論題本身就不理性,大家散了吧,別再耗費人力、財力和時間做無謂的研究和爭論了。

爲什麼科學研究的結果和我們的直覺相差如此之大?

有心理學家提出,出生順序很容易和孩子的年齡、家庭大小、家庭社會經濟地位相混淆,這些因素增強了出生順序的力量。

我覺得美國知名的心理學家朱迪斯·哈里斯的解釋更說得通,她說出生順序也許有作用,但這個作用非常短暫,而且只限於家裏,當孩子出門以後,他在和別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就不會再是家裏那個愛發脾氣的老大,或者叛逆的弟弟(妹妹)了。

比如我家大寶,在家挑食,去學校啥都吃;在家磨蹭,在學校動作嗖嗖快;在家有時候會和弟弟搶東西,在外邊特別會照顧比他小的小朋友。

二寶還小,還看不出這種差異。不過,這些足以讓二胎媽媽安心了:我們不需要再糾結老大會不會太老實,老二會不會太叛逆了!

出生順序對孩子人格和智力的影響微乎其微,那什麼才重要?

美國認知心理學家斯科特 · 考夫曼在他的書裏寫道:再微小的遺傳和環境優勢,在時間的推移過程中,都會被環境反覆放大,產生「乘數效應」,變成巨大的優勢,這樣的作用會反覆迭代並且伴隨人一生的發展。

考夫曼給出了一個簡單的評判家庭提供給兒童智力支持質量和數量的標準,包括:

▶ 父母與孩子交談的多少;

▶ 孩子能否接觸到書籍、雜誌、報紙和計算機;

▶ 父母爲孩子朗讀的頻率;

▶ 父母帶孩子外出(比如去博物館)的次數;

▶ 家庭的溫暖和友好程度。

在這些標準的基礎上,結合我養育兩個孩子的經歷,我覺得二胎家庭可以有意識地爲孩子提供以下支持:

老二出生後注意照顧老大的情緒

很多媽媽會擔心,老二出生以後會讓老大性格大變。其實,老二出生後,注意照顧好老大的情緒,出生順序就不會給孩子們帶來太大的影響。這裏強調一下,老大的情緒很關鍵。

我家老二出生之後,我更加看重每天和老大獨處的時間。我常利用老二睡覺、吃飯的時間和老大做遊戲、看書。

而且,我會有意識地樹立大寶「老大」的派頭,生活中給老大盡可能多的自主性。這不僅能讓他覺得自己被重視,而且能減少好多不必要的「教育」時間。

比如,帶老二的時候,邀請老大來幫忙拿紙尿褲、給弟弟喂水。我們三個人在一起的時候,讓老大出點子,玩三個人能一起玩的遊戲等。這不僅能讓大寶成爲你的好幫手,而且能幫他樹立責任意識,還能有效避免他欺負二寶。

當然,有一點是確實存在的,父母的愛不會均勻分佈,孩子之間也會互相競爭,這些都是無法完全避免的,我們要拋開給孩子的各種標籤,關注孩子的需求,爲孩子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鼓勵孩子們自行解決問題

兩個孩子在一起,總有鬧不完的矛盾,怎麼辦?

我的主要原則是:先鼓勵孩子自行解決,在孩子尋求幫助的時候(比如告狀、要求大人評理的時候),你再參與。

比如,兩個孩子爲搶一個座位爭執起來了,我會扮演引導者的角色,把他們拉到一起討論,就跟賽場解說員一樣。

討論的時候我會注意:

讓每個孩子都有發言權,都可以表達自己。我負責幫孩子們歸納,做事實性的陳述,引導話題,提示他們注意別人的感受,但不會去做判斷。

如果其中一個孩子還不太會說話,我還會幫助他表達。

比如,我會對老大說:「弟弟說你坐了他的位置,他很生氣,他希望你把位置還給他。」

老大可能會說:「他只是昨天晚上坐了這個位置,這個位置又不是固定的,早上我就能坐。再說,他先推我也不對啊!」

然後我再對弟弟說:「哥哥說這個位置不是固定的,他可以坐。他說你先推了他,這也不對。」

在這個賽場解說的過程中,兩個孩子會覺得得到了別人的理解,可能在中間問題就解決了。弟弟可能會讓哥哥繼續坐在那個座位上,或者哥哥換個別的座位坐。

但是,還有很多時候,他倆可能還是你一句我一句互相不想讓。遇到這樣的情況,我會讓兩個孩子一人給一個解決辦法

如果能達成一致最好,不能的話,也沒有關係,至少讓雙方都理解了對方對這件事情的感受。這對孩子來說,比決定誰坐哪個位置更有意義。

當然,即便是這樣,他們可能還會繼續吵,怎麼辦?

我會選擇,這次聽哥哥的,下次聽弟弟的。也就是暫時確定一個方案,大家都遵守。但如果爭吵影響到了別人,包括我和他們的爸爸,我會說:「看來你倆現在還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你倆有吵架的權利,我和爸爸也有不被影響的權利。你們到別的地方解決吧。」通常情況下,這個問題就會瞬間解決。

總之,對於能表達自己的孩子,我們可以通過幫助兩個孩子對話,示範怎樣通過溝通來解決分歧。這樣可以讓孩子理解別人的想法。

結 語

最後,我重點強調一下,和諧家庭氛圍對兩個或多個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如果家庭成員相互友愛、氣氛溫暖,那麼這個家庭的孩子,會有更長的時間處於快樂、滿足、自豪這些正面情緒裏。這不僅對孩子的成長更有益,也會讓我們的養育過程更有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