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疾病 > 爲什麼寶寶容易發燒

爲什麼寶寶容易發燒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認識嬰幼兒發燒

爲什麼寶寶容易發燒

人體下視丘有體溫調節中樞,其作用如同冷暖氣機中央控制系統的溫度。根據這個設定溫度,恆溫動物會動作產熱及散熱作用來維持體溫的恆定。就像冷暖氣機的恆溫微調,透過電腦的感應和操控,保持溫度在某個範圍內。

嬰幼兒體溫有幾個特點與成人不同:

1、嬰幼兒設定溫度比成人高

所以父母親以手觸感溫的方式來探知孩子是否發燒並不可靠。嬰幼兒中心體溫大約攝氏37.5度,上下變動一度左右;較大兒童和成人體溫36.8度,上下變動0.5度。

2、嬰幼兒的體表面積相對於體重比成人大

所以嬰幼兒容易散熱,當外界溫度降低,如果沒有保暖,他會比成人更怕冷。

3、嬰幼兒肌肉組織少

嬰幼兒產熱能力較差,很難像成人覺得寒冷就發抖,藉着肌肉顫動收縮產生能量來維持體溫。

4、嬰幼兒血液循環受環境溫度影響較成人大

所以天氣熱時,他會滿臉通紅;天氣冷時,他會手腳冰冷,嘴脣青紫。

以上四個特點,使得嬰幼兒體溫變動幅度比成人劇烈,但是自然界也有相對的因應保護措施,例如孩童比大人耐燒,可能發燒到40攝氏度還活動如常,成人往往到39攝氏度就頭痛欲裂,甚至胡言亂語。

發燒會不會燒壞腦袋

發燒不治療,會不會體溫不斷上升,沒有止境“燒爆”呢?放心,不會的。人類體溫的上限約在41.6攝氏度,除非脫水或關在密閉的汽車當中,否則體溫自然到頂點就停止。因此發燒本身不會燒壞腦子或者致使,造成大腦操作的原因是潛藏在發燒背後的病因,而不是發燒這個症狀。

發燒的病理機轉

最常引起發燒的原因是感染症,不論是病毒、細菌或微生物,當它侵入人體,激發免疫系統放出“熱素”時,就會影響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將設定溫度提高,於是體溫超出正常範圍,稱爲“發燒”。當服用退燒藥,將設定溫度降下來,體溫逐漸回覆正常,稱爲“退燒”。

退燒的重點在於降低“設定溫度”

瞭解發燒病理的重點,關鍵在於“設定溫度”的觀念。如果設定溫度不改變,生理反應一向趨向於達到設定溫度爲目標。比方說,病原侵入,設定溫度升到39攝氏度,這時用冷水擦澡企圖散熱來退燒,不但無效,反而讓孩子發抖寒顫,非常痛苦,因爲設定溫度若不改變,散熱的同時,身體仍然會發動產熱作用來達到目標體溫。所以,必須先用退燒藥物,降低設定溫度,這時再輔助物理散熱,體溫纔會真正降下來。

發燒時應多穿衣服或少穿衣服嗎

許多父母爭論究竟發燒時應該多穿衣服免得發抖,還是脫掉衣服幫助散熱,答案是,加減衣服要配合發燒的過程。當設定溫度提高、體溫開始上升,孩子會覺得冷,此時應添加長袖透氣的薄衫,同時可以給予退燒藥。服藥半小時之後,藥效開始發揮,設定溫度被調低了,身體開始散熱反應,孩子會冒汗感覺熱,此時就應減少穿衣物,或者採用溫水拭浴幫助退燒。

發燒不是生病的唯一指標

發燒是一項明顯易察的症狀,它提醒我們,身體發生異狀況了!但是它不是疾病唯一指標,所以不能單靠發燒到多高、燒了多久,來是否嚴重感染。通常還要參考幾項因素;年齡、活潑程度、進食狀況、身體檢查和體液檢驗。

年齡、活動力、進食狀況要考慮

年齡越小、活力不好、進食減少,都是危險因素,所以如前述三個月大的貝貝,雖然是短暫的發燒,仍然可能是嚴重的感染,必須驗血,確認細菌,是否散佈到血液中,造成敗血症,不能掉以輕心。相對地年齡超過六個月,孩子自己的免疫系統已經逐漸茁出,一般的病毒例如感冒、幼兒急疹,雖然也會引起發燒,但通常斷斷續續不超過三天,燒的程度也並不太高,期間孩子仍然活潑、能吃能玩,這類發燒只要給予退燒藥,追蹤觀察即可。

觀察是否有“急性病容”

兩歲以下的嬰兒,抵抗病原的能力比兒童和成人差,體溫調節也不穩。新生嬰兒發生感染時,有時並不發燒,而是體溫忽高忽低,這時觀察他的呼吸、膚色、肌肉張力,都能幫助判斷是否有嚴重感染。身體檢查時,醫生會看孩子是否有急性病容,意指孩子煩躁不安或昏睡無力,沒有精神、臉色蒼白、氣色不佳,這樣的病童,病情通常比較嚴重。

實驗室檢驗能找出病原

實驗室的檢驗也能幫助論斷。驗血看白血球增高到什麼程度,驗尿看有否尿路感染,甚至作血液培養,腦脊髓液檢查,都是找出病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