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你的事兒,真的僅僅是你自己的事兒嗎?

你的事兒,真的僅僅是你自己的事兒嗎?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4.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曾經有朋友請我給一位老人分析身體的病情,我見到這位老人的時候,發現她的身體問題很多,但是最主要的,是老人的神情黯淡,有種神經質的敏感,一診脈查舌,覺得她身體的問題,絕大多數是因爲不良情緒引起的,當時就開導了一下,讓她去公園唱歌跳舞等,同時寫下了調理的方法。

出來後,隨意與朋友聊了幾句這位老人,結果朋友的話讓我大吃一驚,他說,你說她的情緒不好太對了,她的情緒沒法好。

我忙問爲什麼?朋友說,她的兒子剛剛進去,是個貪官。

這下我恍然大悟,爲什麼老人的情緒如此不好。在之前,我估計她兒子做官的時候,那一定是她做母親的最自豪的事情了,可是,一旦兒子入獄成爲貪官,無人不知,這令老人簡直無法面對左鄰右舍,無法擡頭做人,所以情緒怎麼會好呢?

我想,這就是典型的“德有傷,貽親羞”吧。

你的事兒,真的僅僅是你自己的事兒嗎?

這令我們警醒,千萬不要讓自己也進入到這種境地。

“道”和“德”是一回事嗎? 那麼,什麼是“德”呢?

我們通常搞混幾個字,比如,我們常說:“道德”,似乎這兩個字是一個詞、一個含義,其實,“道”和“德”還是有所區別的。

“道”是指什麼的呢?

古人說:“一達謂之道”,什麼意思呢?就是直通的路,沒有分岔的就是道。有分岔的,四通的叫衢,九通的叫馗。後來,“道”的內涵有了提升,被用來描述“道理”,指內在的原理。

在“道德”中,“道”指的是我們這個世界運行的內在規律,這是“道”,如果用製造汽車來講,這個道是給工程師看的製造圖,各種原理、線路。

而“德”,則是依據“道”而制訂出的品質和修養,比如善良、誠信等,所以古人說這是“善美,正大,光明,純懿之稱也。”它是一種“道”在人的品質上的體現,所以說“道”是內,“德”是外在表現。合起來,人們說這是“道德”。

那麼,再解釋一個詞,什麼是“德行”呢?

古人說:“德行,內外之稱,在心爲德,施之爲行。”意思是,德是人心的品質,而有了這些品質,做出的行爲,則是“行”,所以“德”是在人的內心的,"行"是外在的表現。

道德的標準是變化的嗎?

道德的內容,是否隨着時代的變遷,和各個地域的不同,有所變化呢?應該說是有些許變化的,比如過去男子有妻有妾,那是正常的,現在則是不道德的。但是,大多數的道德內容,千古年來是一直保持不變的,這是人類的共同價值。比如《周禮·地官》裏面描述人們應該有的六德:“知、仁、聖、義、中、和”。其中的“知”,也應該是“智”,因爲在那個時代這兩個字往往通用,在帛書甲乙本的《道德經》裏,經常用“知”字代替“智”字。

大家可以看到,當時對人的品質的要求,和今天沒有大的出入,這是人類通用的品德標準。

甚至,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道德是人類的特質,是人類的本能,人類有了道德,才能建立自己的文明

國外有心理學家研究,道德中有的部分,是隨着孩子的成長,自己形成的。比如,與孩子玩完全創新的遊戲,一定年齡以下的孩子,就不懂違反規則的不好,而到了一定年齡的兒童,當實驗者違反規則時,則會反抗。他們心中本能地建立了規則,因此,有些學者認爲人類會本能地建立某些道德規範。當然,後天習得的道德也很多,兩者是交互作用的。

你的事兒,真的僅僅是你自己的事兒嗎? 第2張

人類社會的道德標準,其實相對穩定的。

在一個家庭裏,父母是培養我們成長的人,父母最希望看到的是什麼呢?一定是我們健康成長,有好的德行,身心健康,能對社會有所貢獻。這是天下每個父母都希望的。可是,如果我們的德行出了問題,比如,自私,言語粗魯,甚至危害社會了,被社會所不容,那麼,除了父母本身是品性很差的人,正常的父母,看到孩子不好的做爲,都會覺得是自己的教育出了問題,自己沒有教育好孩子,會爲此感到羞愧的。

除了上面這個原因,“父母親自看在眼裏,覺得自己沒有教育好,很羞愧”之外,社會也會給父母羞辱的。因爲“道”的原則之一就是:這個世界是一個整體,您所發出的一切,這個世界會回饋給您,會以各種形式、各種倍數、在各個時間段回饋給您”。

比如我們不斷髮出善的信息給社會,給大家,則大家也會不斷回饋給您,這樣您就越來越幸福。

可是,如果我們的道德出了問題,做了壞事,這個世界也會同樣回饋給您的,此時,不但會回饋給您,也會回饋到您家人的身上,因爲你們是一個家庭。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過去很多大家族,非常重視自己家族的聲譽,如果出了不齒之事,會令家族蒙羞,此事家族的懲戒是比較厲害的。比如我曾經在講朱丹溪的故事的時候,講過義烏浦江那裏有個鄭氏家族,他們家族如果有子女做了貪官,那是永遠不許入祠堂的,這樣的懲戒,在當時是非常重的。

這就是“德有傷,貽親羞”的含義,它要求我們做事時,要考慮周到,要正直,要善良,不要違反道德底線,這樣,纔對得起父母的教育,讓父母安心,讓父母知道自己是一個符合社會公義的有用之人。

你的德行曾讓父母或者團隊、國家蒙羞嗎?

那麼,爲什麼古代要反覆教育這樣的內容呢?這裏面還有什麼深刻的內涵呢?我總是說,家庭是孩子未來走向社會的演練場,你與父母的關係,將來就是你與社會其他人的關係。

比如,我們在一個集體裏面,大家是一個團隊的,則我們每個人,都要維護團隊的聲譽,千萬不能自己肆意妄爲,結果卻讓大家蒙羞。

給大家舉個例子,比如一家奶廠,生產的牛奶名聲不錯,銷量也可以,本來這是一家非常好的企業,可是,下面一個部門的人,爲了降低成本,自己多撈點錢,於是就默認送奶的人往奶裏面添非法的化學成分,這樣送奶的人成本大大降低。結果,這樣的事情一旦曝光,消費者會質疑整個企業,最終這個企業都會因此都到很大影響,甚至倒閉。大家想想,這個企業的其他人,可能都是兢兢業業工作了一輩子的,可是卻要蒙羞,並因此失去工作。

這樣的例子,就是告訴了我們,你是生活、工作在一個團體中的,你的行爲,如果違反了道德底線,最後會影響你的團隊的所有人的。

這是廣義上的“德有傷,貽親羞”。

你的事兒,真的僅僅是你自己的事兒嗎? 第3張

再給大家舉了更大範圍的例子。我們現在經濟條件好了,出國的人很多,但是,我們在國外的表現,會影響世界上的人民對我們國家的看法的。

比如,有一次我乘郵輪去韓國,是艘意大利的郵輪,從中國的一個港口出發,上船後,有些事情是讓我感覺很羞愧的。比如吃飯,船上每餐都是自助餐,這個餐費是包含在船票裏面的,這樣,很多人吃飯的時候,都想着要儘量把船票錢吃回來,於是,每餐都是蜂擁而至,很多人不排隊,大家拼命向前搶,如同饑荒時代搶東西的勁頭,我站在後面發現排在前面的人不走,就讓朋友看看,他看後說我們等他們吃回來再去吃吧,我說爲什麼,他說:“擠到前面的人已經不往自己的托盤裏裝了,直接往嘴裏裝呢”。

還有很多人,力圖把廚師剛剛烤出來的肉,全部裝在自己的盤子裏,摞得高高地往回拿,其實他那裏吃得了?最後也是剩了一桌子,意大利服務員看得直搖頭。

這種情況,在其他出國人員中也有很多,比如隨地吐痰,餐廳吃飯大聲喧譁等等。有朋友說,去某國酒店住宿,結果發現房間單獨用中文標註“房間內物品請勿帶走”,這是給誰看的呢?

這樣的情況,也是“德有傷,貽親羞”,相對於外國人,我們中國人是一個大家庭,自己的德行有欠缺,會令我們國家的形象蒙羞的。

所以,“德有傷,貽親羞”(語出《弟子規》)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們從小就要有這樣一種意識,就是我們和家庭,和我們生活的環境是一個整體,我們需要有這種整體的視點,爲此,我們應該提升自己的境界,不要因爲自己德行的問題,傷害到我們賴以生存的整體。

那麼,我們如果“德無傷”,德行做得好,就是爲了讓父母不蒙羞,讓父母榮耀嗎?其實,如果您做得好,確實是可以以自己的德行令父母感到自豪、感到開心的,這是古代所強調的“孝”的一部分內容。比如,范仲淹的兒子曾經用船載貨物回蘇州老家,路上遇到父親的老同學,生活困頓,由於路途遙遠,來不及通報父親,於是自作主張把貨物和船賣了,賙濟父親的同學。回來後,告訴了父親范仲淹,范仲淹立刻稱讚了兒子,說這樣做是對的。此時,范仲淹很爲孩子的德行而開心。

金元時期的名醫朱丹溪,自己德行高尚,救人無數,在老母親八十大壽的時候,附近鄉親,自發前來拜壽的人,多達上千人之多,雖然都是窮苦鄉親,但是這份榮耀,確是千金難買的。我想,朱丹溪的母親一定很爲自己的兒子驕傲。這,在古代就被稱作“孝”。這種孝,就是“德”的內容。

你的事兒,真的僅僅是你自己的事兒嗎? 第4張

而從“道”的角度來看,你恪守底線,彰顯德行,則周圍的人會受益,大家回饋給你溫暖,則你的生活會更加幸福,如果每個人都這麼做,則這是世界也會更加美好,因爲,這是世界是一個整體,我們發出的一切信息,會影響整個世界,而這個世界,也會把這些信息回饋給你。

所以,小詞句,有大文章。談起容易,做起來更重要,各位家長,從自己做起,然後,再解釋給孩子聽吧。加油!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