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孩子不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更不是父母的複製!家長必看

孩子不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更不是父母的複製!家長必看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我們承認孩子有屬於自己的認知,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興趣愛好,自己的精神世界,甚至有自己的成長體驗,自己要走的路,我們與孩子之間就會多些愉悅與理解,少些控制與鬥爭。

①孩子不是父母生命的延續

也不是父母的複製

孩子就是孩子

朋友家的女兒讀二年級,從一年級起老師就反應她上課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拖拉磨蹭慢。到了二年級有所好轉,但尚未達到期望的水準。

朋友很憂愁很焦慮,她無奈地說,我這麼利索能幹的一個人,怎麼生了一個拖拉磨蹭慢的孩子?關鍵還不能說,一說就哭,要麼就把你要說的話堵在你的肚子裏,讓你腹脹無語乾瞪眼。

她舉了兩個例子。有一次女兒在衛生間大便,她讓女兒快點出來寫作業。女兒坐在馬桶上,當時就哭了。邊哭邊說,這才上一年級,什麼時候是個頭?

朋友說,早着呢,義務教育是九年,如果你再讀高中上大學,至少要十六年。然後,女兒坐在衛生間的馬桶上,由嚶嚶啜泣變成了嚎啕大哭。

朋友說,那一刻真是又心疼又好笑。自己當年並不討厭讀書,要不也不可能考上大學。怎麼女兒才一年級,就出現了“厭學情緒”呢?

還有一次她和女兒說,媽媽當年成績挺好的,不用父母催不用父母管,憑自己的能力考上了大學。你怎麼就不像媽媽呢?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啊。

女兒端詳了她半天,幽幽地說,孩子不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也不是父母的複製,孩子就是孩子。

朋友說,當時和老公對視了一眼,相顧無言,唯有內心萬馬奔騰。這是一個不滿八週歲的孩子說的話嗎?

孩子不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更不是父母的複製!家長必看

②你們都給我紅包

爲什麼我不能給你們紅包

想起我兒子,也是八歲不到的年紀,春節帶他回外婆家過年。

家裏就他一個孩子。初一早上,他給大家拜完年後,外公外婆、舅舅舅媽、我和他爸分別給他包了一個紅包。然後就各忙各的去了。

他收到紅包的第一件事,是一股腦把紅包裏的錢都倒在牀上,喜笑顏開地在那數。數完以後又向我要了幾個空紅包。

過了一會兒,他從屋裏出來,給院子裏忙活的我們六個大人每人一個紅包,還說祝大家新年快樂。

外公外婆一邊推一邊說,哪有孩子給大人紅包的,我們不要。舅舅舅媽也說,這孩子不按常理出牌啊。我們小時候收到紅包,恨不得挖個地洞藏起來,小小年紀哪有人會把收到的錢再分出去?

看大家都不要,兒子急了,大聲說,你們都給我紅包,爲什麼我不能給你們紅包?外婆說,我們都掙錢,你是小孩,不掙錢啊。兒子差點哭了,可是你們把錢給了我,不就是我的了嗎?是我的我爲什麼不能分?

我也差點哭了,那麼愛財的媽媽怎麼會生出這麼個“視金錢如糞土”的孩子?我暗自揮淚說,大家都收下吧,這也是孩子的一片心意。

孩子不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更不是父母的複製!家長必看 第2張

③我一生出來就認識我媽

而你是長大了才認識我媽的

自然是我先認識她

楊絳先生寫她女兒錢瑗五歲那年的趣事,當時錢鍾書先生剛從國外回來。

兩年沒見,錢瑗注視着面前這個面目黧黑,頭髮過長,夏布長衫的陌生人,好像已經不認識他了。

她很不放心這個被她稱爲爸爸的男人,因爲他把自己的行李放在了媽媽的牀邊。吃過晚飯,她要趕爸爸走,就說,這是我的媽媽,你的媽媽在那邊。

鍾書先生很窩囊地笑說,我倒問問你,是我先認識你媽媽,還是你先認識?

小小的錢瑗順口就來,自然是我先認識,我一生出來就認識,你是長大了才認識的。

楊絳先生在《我們仨》中寫到,我當時非常驚奇,所以把她的話一字字記住了。

孩子不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更不是父母的複製!家長必看 第3張

④一個孩子有權成爲他能夠成爲的人

這是他不可剝奪的權利

很多父母把他們的孩子視爲“自己生命的延續”,更有一些人把孩子當作父母的“複印件”。

這使得一些“有爲”的父母,要麼拼命把孩子培養成自己心目中該有的樣子,要麼萬分遺憾孩子沒有長成他們預期的那樣。

也使得一些“無爲”的父母,要麼試圖通過控制孩子要求孩子變成比他們優秀的人,要麼拼命壓制孩子貶低孩子變成和他們一樣的人。

只有極少數的父母能從心底承認並接納,孩子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既不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更不是父母的複製。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說,父母可以改變他們自己,去減少他們不能接納的行爲,而不是改變孩子,把孩子變成他們期望的樣子。

一個孩子有權成爲他能夠成爲的人,無論和父母本身多麼不同,或是和父母的偉大藍圖有多大的差別,這是他不可剝奪的權利。

孩子不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更不是父母的複製!家長必看 第4張

⑤生命不會倒退

也不會停滯於昨日

當我們承認孩子有屬於自己的認知,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興趣愛好,自己的精神世界,甚至有自己的成長體驗,自己要走的路,我們與孩子之間就會多些愉悅與理解,少些控制與鬥爭。

現在,讓我們大聲誦讀一下經常在各位讀者眼底滑過的的兩段話。

一是雷恩霍德·尼布爾的祈禱文:

主啊!請賜予我勇氣,改變我能改變的;

請賜予我平靜,接受我無法改變的;

並請賜予我智慧,分辨這兩者的區別。

二是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在《先知》一書裏寫的:

你的孩子並非真正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爲自身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借你而來,但非從你而來,

儘管他們和你同在,但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灌輸你的思想,

因爲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

你大可以努力讓自己像他們,但別設法讓他們像你。

因爲生命不會倒退,也不會停滯於昨日。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