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優秀的男人很多,稱職的爸爸太少

優秀的男人很多,稱職的爸爸太少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

去年父親節,我曾在公衆號做過一個徵集,幾百名讀者爭先貢獻了自己家直男爸爸的各種奇葩案例:

有帶孩子下樓玩到了飯點光自己跑回來的。

有帶孩子去醫院回來發現忘了看病的。

有給孩子講鬼故事把孩子生生嚇尿了的。

有半夜嫌孩子哭鬧自己出去住酒店的。

大把極品事例讓人看了又惱又氣哭笑不得,還有點“看大家都這樣那我也就放心了”的幸災樂禍。

後來我分享了一個段子:

問:女人怎麼做男人最舒服?

答:回孃家待幾天。

有人馬上補充:“自己回家娘待幾天,但把孩子留給他!”。這條最終獲得了最高點贊。

長久以來,我們早就習慣了調侃、吐槽男人不願帶孩子、不會帶孩子的萬年老梗。把孩子強行丟給男人逼着他帶,竟然讓女人有隱隱的報復快感。

細想來,其實有點傷感和悲哀。

前段時間網上有一則新聞,鄭州一位爸爸史上第一次送孩子上幼兒園,竟然送錯了地方,放下孩子看都沒看就匆匆走了,孩子也沒有哭鬧,最後還是幼兒園老師發現,多了一個不是這所幼兒園的孩子。

有網友評論:孩子,你可能有一個假爸爸。

生兒育女,共同養育,本是夫妻間天經地義的事,可是太多中國爸爸卻習慣了長久缺席。

不得不說,傳統觀念裏的“男主外女主內”,給了中國男人根深蒂固的影響,和冠冕堂皇的理由。

男人是一家之主,怎麼能帶孩子?

洗衣做飯這些活本就是女人分內的。

男人就該在外打拼事業,女人天職就是包攬家務。

男人都是幹大事的,哪有空管那些婆婆媽媽吃喝拉撒

…….

一個幼兒園老師曾講述過這樣的一個案例:某天午飯後,老師把孩子們的餐具洗好,請一個小男孩幫助一起整理,沒想到遭到了他直白的拒絕:“不,我爸爸說男人不該幹這些,這都是女人的事。”

看,這種一家之主、男主外的思想,就這麼被爸爸們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地代代傳承了下去。

2

在人類進化史來看,最初的確是“男主外女主內”的。

在漫長的人類進化過程中,男人一直扮演狩獵者的角色,而女人一直扮演築巢者的角色。這是最早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

男人負責外出狩獵,獲取食物,女人負責繁衍後代、撫育子女。

優秀的男人很多,稱職的爸爸太少

由於各自負責的工作不同,使男人和女人形成了不同的價值取向——男人更看重事業,女人更重視家庭。

時代文明、社會發展至今時今日,男人既不再是原始社會的狩獵者,也不再是封建社會的大老爺,而女人,也不再是單一的築巢者和生育器。

男人在社會建功立業,女人同樣在職場風聲水起。

女人爲家庭勞心勞力,男人同樣也可以親力親爲。

時代進步倡導的男女平等 ,並不是男人女人都必須去做同樣的事,而首先是,男人女人在婚姻家庭中擁有同樣的權利和義務。

女人懷胎十月一朝分娩,這是生理功能而決定。

而漫長的撫養和教育,男人更需要擔當父親的責任。

3

一個孩子幼兒期的重要任務,就是需要完成與母親的親密分離,從對媽媽一個人的依戀中走出去,接納爸爸和其它人。

所以,父親的參與和陪伴,對孩子有着特殊的意義。

母愛給孩子安全感,父愛給孩子價值觀。

中國的守寡式婚姻和喪偶式育兒裏,太多男人以“一家之主”自居,當心安理得着甩手掌櫃,舉着“男主外女主內”的幌子,呼朋喚友喝酒打牌,漠視陪伴,逃避責任,把一切都推給女人。

因爲父親的缺席,男孩缺少現實裏的雄性榜樣,性格缺陷明顯,女性化特徵過重,有的男孩被母親厚重的愛裹挾,成爲巨嬰,終生與母親病態共生。

而女孩,患上了父愛飢渴症,情竇初開後要麼戀上大叔,要麼愛上有婦之夫,只信奉“嫁一個把你當女兒寵的男人”,安全感匱乏,價值感極低。

父親,不只是個稱呼,更應該是行動。

錢鍾書的女兒錢瑗曾在文章中寫過,她自幼與父親最爲親密,兩人一起讀書,一起玩鬧,一起搞惡作劇,在臉上肚皮上畫畫,編順口溜給對方起綽號,父親對她來說,更像一個親密無間的小夥伴。這些陪伴和快樂,讓她在飄搖亂世上仍擁有無憂無慮的童年。

爸爸的陪伴,對孩子不止是一個身份的存在,更大的價值是心理層面的意義。

只有這種愛的陪伴,才能讓父母與孩子心靈相融,愛意流淌,讓幼小心靈得到愛的滋養和滿足,這纔是最好的教育。

4

被問及“如何成爲一個好爸爸”時,黃磊坦言,陪伴是最重要的:

“父母與孩子的每次分別都是一次教育,教會父母要更多地陪伴孩子。因爲孩子的長大是一瞬間的事情,錯過了就無法重來。

關於“一家之主”的觀點,黃磊說:“我不是一家之主,因爲我認爲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

這纔是關鍵所在。

現代家庭不是母系氏族或父系社會,不再以性別優勢定義誰是家庭的一把手。男人和女人組成一個家庭,兩個人就都是家庭的主人,陪伴孩子,養育孩子,是爲人父母共同的責任。

女性並非一味主內,她們擁有了更多的職業機會和更大的發展空間,在某些職業選擇方面甚至比男性更具優勢,在經濟收入、人格獨立等方面大放異彩。

男性也並非只能主外,男人蔘與孩子的養育,關注家庭健康,給予家人充足的陪伴,是決定婚姻質量和孩子身心成長的重要因素。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