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一個熊孩子的背後,一定有對熊爸媽!

一個熊孩子的背後,一定有對熊爸媽!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段日子,南京熊孩子昊昊成功引起了各路媒體的注意,但卻不是什麼好事:由於太調皮,同班45名同學家長聯名要求學校將昊昊換班或轉學。在距期末考試只有9天的情況下,該班一半多學生集體缺課以示抗議。

“把同學打得頭破血流”,“上課時把同學的書撕掉,隨意吵鬧、跳繩、跳舞”,“掀女同學裙子,女同學哭着鬧着不想再去學校”,“一學期氣跑兩位老師”……這些都是來自同學、老師對昊昊的印象。家長們說:“忍了三年了,不能再忍了”。校長則堅持拒絕家長請求,強調“不拋棄不放棄”。無論此事最後如何收場,它都給所有家長提了個醒:怎麼做才能避免自己的孩子成爲熊孩子呢?

一個熊孩子的背後,一定有對熊爸媽!

在火車、飛機上尖叫,刺耳的聲音沒完沒了;在商場、餐廳等人員密集的地方追逐打鬧,撞了人也不說對不起;在公交、地鐵上穿鞋踩踏座椅,上竄下跳;在親戚朋友家做客,不經允許到處亂翻,看上什麼就要帶走;……這些,是熊孩子的日常。

一個熊孩子的背後,一定有對熊爸媽! 第2張

孩子熊熊一個,爹媽熊熊一窩,100個熊孩子可能有1000種熊法,但無一例外背後總有一對熊爸媽。他們在熊孩子打攪別人時毫無歉意,全程用母愛的光輝欣賞着自家娃,不論怎麼熊都是完美可愛。

熊家長語錄你肯定聽過:“等你有孩子你就知道了”、“孩子還小不懂事”、“你一個大人跟小孩計較什麼”……熊爸媽覺得他的孩子熊得非常可愛,並且需要全世界都用愛和包容對待他的孩子,他們發現孩子錯誤不及時糾正,反而覺得有趣、有理、有本事,縱容孩子爲所欲爲。

一個熊孩子的背後,一定有對熊爸媽! 第3張

曾經有則新聞說一個熊孩子拿水往親戚的鋼琴鍵上倒,孩子爹媽以“哎呀,小孩子不懂事”爲理由推脫,還說“正好幫忙洗琴了”。親戚不好發火,只得作罷。後來這熊孩子“勇創佳績”在商場用可樂“洗”了一架 60 多萬的進口鋼琴,被索賠19.8萬折舊費。

熊孩子就是在“不懂事”的縱容下越變越熊。沒有人天生懂事,孩子小,不懂事,恰好說明他需要被教育,而不是需要別人忍讓,父母不教育,社會就會幫忙教育。熊孩子不過是因爲被過度寵溺,太以自我爲中心罷了。

這世上沒有天生的熊孩子,也沒有從天而降的小天使。我們都曾見過在地鐵上乖乖坐好甚至給老人讓座的小孩;也見過腳踩座位,媽媽卻在一旁開心拍照的小孩。如果孩子第一次犯熊大人就及時制止,告訴他這不對,孩子不大容易熊下去;相反,當他犯熊時,大人卻說“哈哈,好萌”,那他將真的會成爲一個人見人煩的熊孩子。

一個熊孩子的背後,一定有對熊爸媽! 第4張

很簡單,當孩子踩上公共交通工具座椅的時候,告訴他這樣不對,拉他下來並把座椅擦乾淨,而不是怕他摔到就護着任由他在座椅上嬉鬧。

有些父母說:我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他就是不聽,有什麼辦法!這些家長對付熊孩子的辦法就是變成虎爸狼媽,看不爽就打。文章開頭南京熊孩子昊昊的家長就是如此:昊昊曾把班上一位同學的頭打破了,該同學父母就帶着受傷的孩子去他家評理,沒想到昊昊的父親掐住昊昊脖子,掐得快斷氣,嚇得被打孩子的家長趕緊就此罷休。

如果棍棒就能解決問題,那教育也太容易了。中國有句老話“棍棒出孝子”,但隨着時代的進步,這句話顯然變得有些蒼白。棍棒讓孩子要麼唯唯諾諾,要麼叛逆反抗。事實上很多熊孩子根本不吃這套,此處滅其威風,他換個地方繼續興風作浪。棍棒的作用只有一個:顯示家長在教育上的懶惰。

一個熊孩子的背後,一定有對熊爸媽! 第5張

什麼是教育?教育是春風化雨,以身作則。在孩子年齡尚小、理性不足時,身教的作用遠大於言傳。說一百遍,都不如直接做給孩子看。讓孩子不在公共場所大聲講話,不如自己把聲音放低;讓孩子有愛心,不如與他一起照顧一隻流浪貓。用心去做,其中的道理孩子自然會懂,這就是爲什麼通情達理的父母,孩子大多也不差的原因。

很多家長一邊打孩子一邊說:“誰讓你打人了?不許打人!”一邊發脾氣一邊喊:“脾氣大是不是?翅膀硬了是不是?”一邊應酬不斷牌局不散一邊讓孩子好好學習……試問,這樣的“教育”真的有作用嗎?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缺點正是父母的不足。孩子的一舉一動,都真實反映了父母的影響。以吼、打、罵爲準則來教育孩子,反而要求孩子不能這樣做,真的可能嗎?

一個熊孩子的背後,一定有對熊爸媽! 第6張

教育並不是父母對孩子單方面的期望,而是父母和孩子共同達到期望;不僅是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父母的成長過程。如果希望孩子是什麼樣子,首先自己要成爲那個樣子。愛,本就是一場自我教育。

也有一些家長追求“自由”,擔心給孩子立規矩會壓制天性,妨礙想象力、創造力。首先我們要明白,給孩子立規矩,並不是要他因循守舊,而是讓他從小懂得遵守規則。就拿吃飯來說,不敲盤子不剩飯是規矩,但要求孩子一定要用右手吃飯就是教條,和規矩並沒有關係。

一個熊孩子的背後,一定有對熊爸媽! 第7張

即便在尊重兒童天性的西方教育理念裏,遵守規矩,有責任擔當依然是重要的學習內容。在《爸爸去哪兒3》中,來自加拿大的夏克立被公認爲是最會溝通的父親,同樣會在女兒犯錯後讓她罰站;混血兒諾一的法國媽媽安娜,早早就培養兒子的獨立意識和“保護妹妹、保護媽媽、保護女人”的責任感。因此不到5歲的小諾一能在沒有爸爸的陪同下,帶着3歲的妹妹參加節目

所謂的立規矩,不是拿學生守則式的教條規定去限制他,而是引導孩子釋放心底的善。很多家長會在孩子不小心磕到小板凳的時候打小板凳,說它碰疼了寶寶。其實這是一種“復仇”行爲,無意中教會了孩子仇恨而不是寬容。爲什麼不在孩子磕到後親親孩子碰痛的地方,安慰他,然後帶着他安慰小板凳呢?教會孩子善待對方,也讓他知道,任何碰撞都是雙方的事,要互相體諒。

一個熊孩子的背後,一定有對熊爸媽! 第8張

爲人父母的首要任務,就是身體力行地幫孩子跟身邊的萬事萬物建立起聯繫,有了聯繫,纔會有感情,才能學會溫柔和善良。很多人說,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懂事了。殊不知長大隻是個時間概念。誰都會長大,關鍵是在長大的過程中,孩子的身心是否走向成熟。

愛是土壤,可以種出玫瑰,也可能養出罌粟。每一個野蠻生長的熊孩子,總有一天要走向殘酷生存的叢林。父母不教育,總有一天會被社會教育,那便是頭破血流。真正的愛,是在社會的鞭笞降臨到孩子身上之前,教他懂得規則、責任與善良。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