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別光吐槽央視採訪,想想你對孩子說話是不是同樣套路?

別光吐槽央視採訪,想想你對孩子說話是不是同樣套路?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里約奧運會的賽後採訪一直是雷區,且讓我們總結一下央視記者的採訪套路,看看耳熟不耳熟:首先代表國家質問成績不夠理想,怎麼沒有更上一層樓;再代表教練讓運動員現場總結比賽經驗;然後主動找個臺階希望你順坡下來;最後引導運動員感謝國家,感謝領導。

游泳記者抓住每一個剛剛從水裏爬出來,筋疲力盡的溼淋淋的選手,上來第一個問題通常是:

“今天的成績離冠軍(銀牌、第三名、進決賽……總之找個高你一等的標杆)就差多少多少,你對這個成績滿意嗎?”

第二個問題是:

“我知道你賽前受了傷(感冒、失眠、肚子疼、心情不好、狀態不穩、夜間比賽不適應……),是不是影響發揮?”

而不上道的游泳健兒紛紛表示發揮正常,自己很滿意。

別光吐槽央視採訪,想想你對孩子說話是不是同樣套路?

寧澤濤說得很好:“沒有影響,一旦進入比賽賽程,基本上每個運動員都應該進入狀態。”面對記者給的臺階不下,這纔是一種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

別光吐槽央視採訪,想想你對孩子說話是不是同樣套路? 第2張

跳水賽後秦凱向何姿求婚,各國選手圍攏來擁抱祝福,拉着何姿的手看戒指,一幅幅小女兒情態生動可愛。

別光吐槽央視採訪,想想你對孩子說話是不是同樣套路? 第3張

聽得出記者也激動得聲音顫抖,但他的祝福是這樣式兒的——

“有沒有想到你拿了銀牌,他用這樣的方式安慰你?”

在尷尬過後,他問何姿是否願意回顧比賽,並馬上拋出了問題:“沒有奪冠遺憾嗎?”

別光吐槽央視採訪,想想你對孩子說話是不是同樣套路? 第4張

這令我想起上一次何姿奪冠時,記者採訪她:

“你得金牌這麼高興是因爲沒有得過嗎?”

採訪亞軍則問“你覺得自己和何姿比,差在哪兒?”

別光吐槽央視採訪,想想你對孩子說話是不是同樣套路? 第5張

記者們是賽後除教練團隊外第一時間和選手對話的人,他們總有本事把選手從完賽的喜悅中澆醒——“分開八片頂陽骨,一盆雪水潑下來”。

別光吐槽央視採訪,想想你對孩子說話是不是同樣套路? 第6張

田徑記者在男子4*100米接力比賽結束後,面對小夥子們的喜悅和興奮,上來對第一棒的湯星強問:

“你的起跑反應是所有選手當中最遲的一個,是不是以安全爲重?”

如此自帶臺階地打臉,令這個賽前幾天才被臨時替換跑第一棒的小夥子不知所措,頓時聲音都暗啞了,左邊的張培萌聞言也緊張起來,雙手抱胸忍不住咳嗽一下。

別光吐槽央視採訪,想想你對孩子說話是不是同樣套路? 第7張

就是這個可憐的娃↑↑↑,直接懵掉……

當然,冬日娜可不是針對誰,她轉頭就問培萌:

“你旁邊的加拿大選手實力很強感覺到了嗎?

張培萌只能談起:“他過我的那一下…”

左邊的謝震業聽到馬上又拍了拍培萌的肩膀。看得出短短几個問題的殺傷力之大,足以讓四個剛剛並肩奮戰的小夥子馬上又拉起防線,築成新的長城。

在完成傷病有沒有影響的套路之後,冬日娜又回頭問小湯,“怎麼感覺你不興奮啊?”我就想問問娜姐,在自己最開心最榮耀的時刻,被人迎面甩一耳光,如何興奮得起來?

別光吐槽央視採訪,想想你對孩子說話是不是同樣套路? 第8張

最讓人氣結的還是這位能問出“活在林丹陰影下”的羽毛球記者,四分之一決賽,諶龍戰勝孫完虎,記者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今天李永波指導來看你比賽,是你邀請的,還是隊裏安排的?”

這是什麼套路?暗示李永波對諶龍的偏愛嗎?把話題引到因爲羽毛球隊成績不佳而處於輿論風口浪尖的李指導身上?

後來決賽的採訪令我恍然大悟,這個記者的套路是“感謝領導”。

別光吐槽央視採訪,想想你對孩子說話是不是同樣套路? 第9張

這位奇葩記者的段子還沒完,半決賽諶龍激戰之時,畫面頻頻給向觀衆席上的諶龍女友,有幾次鏡頭切換堪稱突兀,王適嫺一臉尷尬。而賽後採訪第一個問題是“飛吻獻給誰?”令諶龍不太願意繼續接受採訪將要離場,記者氣沉丹田,連喊三聲“諶龍、諶龍、諶龍!”語氣一個比一個重,“這是混合採訪區的直播!”

別光吐槽央視採訪,想想你對孩子說話是不是同樣套路? 第10張

諶龍只得作揖抱歉地表示只回答一個問題,當記者自然而然地背起準備好的第二個問題時,諶龍往下一蹲,就這樣活活消失在了鏡頭面前。懵了的記者連一句圓場的話都沒說,只留下一個尷尬的空鏡頭,還是解說替諶龍解釋說,他備戰期間很緊張,怕情緒受到外界影響,已經一個多月沒開手機了。

跟鮮活的情境比起來,文字都變得蒼白——


然後官博是這樣寫的——

別光吐槽央視採訪,想想你對孩子說話是不是同樣套路? 第11張

繼賽後CCTV5發出了“諶龍賽後採訪突然消失,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的微博後,關於“諶龍不禮貌”這個話題就上了熱搜。一部分網友跟風罵諶龍沒有禮貌、情商低、“無趣”、不堪大任,甚至希望諶龍輸給李宗偉。一部分網友則說記者沒水平,官媒帶節奏黑運動員不懷好意。

不過,在寫這篇文的時候,看到最新回覆的網友的評論統一都是這個陣形,我也算放心了。

別光吐槽央視採訪,想想你對孩子說話是不是同樣套路? 第12張

但畢竟事關道德大事呀,怎能輕易放過,於是,一天後羽毛球男單決賽,諶龍贏得最後一個球,跪地痛哭,繞場花式慶祝,教練衝上來說的竟然是:“一定要好好接受我們中央電視臺的採訪啊!”現場解說怕觀衆沒聽清楚,又把這句話大聲重複了一遍,透着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狡黠。好吧,明眼人都知道這是一個笑話。

隨即的賽後採訪果然花了一定篇幅讓諶龍解釋半決賽採訪的“不禮貌”行爲,好尷尬啊!如此萬衆歡騰的時刻,採訪的重點居然是讓一個不走套路的冠軍和一個套路太深的記者,關於“禮貌”這個問題進行公開和解。就好像幼兒園兩個孩子推搡幾下,便要把雙方家長叫來,在老師的主持下,在全校大會上,讓孩子們鄭重地相互鞠躬致歉。

別光吐槽央視採訪,想想你對孩子說話是不是同樣套路? 第13張

這些雷人的話,從小到大你聽着耳熟嗎?

每次聽央視記者採訪,我總是想到我爸爸,他從來沒有表揚過我。剛上小學時,以爲及格就夠了的我考了80分,爸爸卻說別人家的孩子都考90多,學習要向上比,怎麼能向下看齊?

好不容易拿着份98的卷子回家簽字,爸爸第一句卻總是問,那兩分怎麼扣的?!給足壓力,在我完成自我反省和經驗總結之後,媽媽就出現打圓場“是不是馬虎了?是不是吃壞肚子了不舒服啊?”於是我得以順着坡騎着我的小奔驢下臺。

爸媽常在批評我的半途中,突然嚴肅地呼喊我的名字:“跟你說話聽到沒有?有沒有認真聽!有沒有往心裏去?”還扣上一頂帽子,“我一說你就拉着個臉!一臉不高興給誰看呀!”“大人跟你說話不回答,一點禮貌都沒有!”

別光吐槽央視採訪,想想你對孩子說話是不是同樣套路? 第14張

在家裏,父母希望孩子“老實聽話不頂嘴”,出門在外,父母卻希望孩子立馬變得活潑開朗,能言善道,長袖善舞,能討得旁人喜歡,父母臉上有光。他們不懂,所謂情商高,油嘴滑舌並不是唯一標準。而自己的孩子,不需要別人來喜歡,甚至不需要把取悅父母作爲人生唯一標準。

一場完整的家庭談話,總結陳詞往往是“我們照顧你培養你容易嘛!怎麼一點都不知道感恩!給你創造這麼好的條件,爸爸媽媽全部的希望都放在你身上了!”聽聽,套路是不是很熟悉?我想,央視的記者一定都是中國好家長,大國崛起的希望都寄託在你身上啊!“東亞病夫”的牌匾被踢碎了,“東亞病夫”的帽子卻始終扣在心裏,我們輸不起啊,怕洋人嘲笑,便先給自己運動員心裏紮上幾針。

記得當年在全校大會上做“感謝父母”的演講,很多同學、父母都感動流淚了,走下臺來,爸爸第一句話卻是“應該脫稿”,我看得出他眼神裏的驕傲,卻仍然被這嚴肅的語氣挫敗了,無論後面再誇什麼我都開心不起來了,當然,他也並沒有誇。而媽媽則認真撫平我的西裝領子,別好我垂下的劉海,你知道,媽媽是這樣一種存在,無論你萬衆矚目還是千夫所指,她永遠會旁若無人地擦去你嘴角的飯粒,給你端上一碗濃濃的雞湯。

這樣教育下的孩子,無非養成這樣的性格特點:“不求有功但求無過,98不重要,扣那兩分纔要命”,“給自己找好臺階和退路,還未考試先感個冒備着”,“格局不大,境界不高,視野不遠,卻對小節斤斤計較”。

而最毀人的教育方式你知道是什麼?就是在家劈頭蓋臉罵出翔,出門卻擋在孩子身前,“媽媽給你寫假條,就說你病啦!”“誰欺負你了?爸爸去打他!”這樣長大的孩子,沒有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撒嬌耍賴的本事,能有多大的出息?

並不是愛不好,而是這樣的愛,讓人尷尬,讓人長不大。

很多人喜歡這一屆奧運會的運動員,真實、快樂,有自我主張。但是仔細看看吧,那些賽前被認爲穩拿的金牌丟失後,種子選手無一不崩潰痛哭。那些說着“我很滿意!”“我已經用了洪荒之力!”“後面有老虎我也跑不了更快了!”“這個一桿進洞應該能讓我上次電視吧!”的運動員,往往是沒有奪牌實力也沒有衝金壓力的小將。

別光吐槽央視採訪,想想你對孩子說話是不是同樣套路? 第15張

所以根本問題仍然存在,快樂來源於內心的強大,也終將死於旁人的捧殺。

當我們吐槽記者是“央視霸霸”的時候,也該反省反省中國式家長的通病。在我們的小家庭裏,面對孩子,是不是也不知不覺出現以下的套路。

套路一:不管獲得什麼成績,首先習慣批評,把戒驕戒躁作爲第一要義。

套路二:追求結果,不注重過程;追求成功,卻忘了鼓勵進步。

套路三:總拿“別人家孩子”盲目比較。

套路四:不尊重孩子隱私和個人空間,缺乏界限感。

時代在不停向前行進,兩代人之間不停出現斷層,如果當初叛逆的孩子,最終又成爲道學的家長,把上一代曾寄託在身上的希望徹底丟給下一代,而自己跳出桎梏無拘無束,這是怎樣的演化與傳承?

值得高興的是,這一代的孩子已經開始改變了,不一樣了,因爲我們和我們的父母也不一樣了,這一代父母教育孩子,更注重孩子的自由意志,更關注心理層面,也更多地在反思父輩教育方式的桎梏。

改變正在一點一點發生,而我們未來的下一代,下下代,是否會逐漸地獨立自省,留待時間吧。

行了,奧運會已經閉幕了,吐槽完了,也該乾點兒實際的事兒了。

別光吐槽央視採訪,想想你對孩子說話是不是同樣套路? 第16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