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爸爸,能不能多愛我一點

爸爸,能不能多愛我一點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召喚我成爲兒子,我追隨你成爲父親“——《給父親》,喜歡北島的詩句,更喜歡父親這個角色。很多媽媽留言:“魚爸,因爲你是一位爸爸,請你告訴我,怎麼讓孩子的爸爸愛孩子,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來?”

看到這樣的問題,我非常揪心。這個媽媽是多麼的無奈啊!

爸爸們,你也許因爲工作的需要,無法在孩子的身邊,但是你不能消失在孩子的心裏。

孩子那小小的心是一座小小的充滿祕密的城。

你若在城裏的某一處安歇,不管世事如何,孩子都不會忘卻。

你若從來沒有來過這座小小的城,那孩子的心終究少了父愛的溫暖。

還有留言:“魚爸,我是一位單親媽媽,我該怎麼照顧好孩子,我非常的焦慮,孩子沒有得到父愛,會不會有問題?”

所以每次強調父愛的重要性時,基本就是給這類媽媽的心裏塞磚,壓得她們難受。

可是我們中國的現狀就是如此,“幾乎90%以上的家庭是媽媽帶孩子”,這是值得媽媽驕傲的,因爲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

溫柔細心的媽媽更能照顧好年幼的孩子。

爸爸,能不能多愛我一點

很多媽媽也是這樣覺得的,傾心照料孩子。

但是隨着孩子的成長,媽媽們越來越感覺力不從心。

特別是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媽媽一個人更加吃不消。

爸爸的缺席,讓媽媽們不堪重負。

有人就會說,中國幾千年來,不都是娘帶娃,爹掙錢啊!

那是過去,一成不變的教育模式,墨守成規的教養方法,無需變通,基本以餵養爲主。

而且在過去,富人家的孩子能上學,或者請老師進家裏教,窮人的孩子有幾個讀書的?

如今不一樣,每個孩子都有了受教育的權利。除了少數地區的情況特殊外,基本上都能入學。

做爹的掙錢,當媽的教娃。看上去很美的邏輯。但是實際上很苦。

不斷更新的教育方式,日新月異的時代變化。

繁複的家務勞動,生活的不易,經濟的壓力,讓很多的媽媽苦不堪言。

但是爲了家庭,爲了孩子,還是得忍着。

她們都有一個樸素的願望:爸爸,快來陪陪孩子,幫幫忙!

爸爸,能不能多愛我一點 第2張

美國心理學家格塞爾說:“父愛的缺失會導致孩子感情發展的一種缺陷和不平衡。”

“你愛你的孩子嗎?”面對這個問題,所有的爸爸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誰會不愛自己的孩子呢?

但是你繼續問:“你的孩子愛你嗎?”

很多爸爸會選擇沉默了。

我們常常會看到孩子在媽媽的懷裏拱着,抱着媽媽親了又親。跟媽媽說“我愛你”。這是對媽媽的愛的一種流露和表達。

爸爸們總是在一邊欣慰地看着。是不是想過,爲什麼孩子不對自己這樣呢?

問題出在陪伴的時間上。

俞敏洪曾在講座上提到一件事:

“我們曾經做過一個調研: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電腦和小狗放在船上,船承載不起,要扔掉三件東西。調查結果是:媽媽百分之百被留下來——可見媽媽跟孩子接觸的時間非常多,再接下來有爺爺、奶奶,或許還有電腦和狗,唯獨爸爸最少。

可是,孩子是父母兩個人教育的結果,靠母親一個人是完不成這件事情的。

爸爸,能不能多愛我一點 第3張

很多人認爲,在一個家裏爸爸應該嚴厲,媽媽應該慈愛,嚴父慈母在我們中國的市場很大。

以致於很多爸爸爲了保持自己父性的威嚴,一直在孩子面前嚴肅沉默。只有孩子犯錯的時候才發聲。

如果真的這樣的話,還不如在家裏準備一根大棒子管用呢。

母親的愛無微不至,如同春風一樣給予孩子呵護和關愛,是一種感性之愛;父親的愛則往往從大的方面思考,有時更具有利理性。

但這是互補的,就是這種相互支持,讓孩子感受更深。

這個我非常有感觸。

每天早上老婆就會準備好當天要給孩子穿的衣服,她每天都會看氣溫。而我沒有這樣的習慣,反而會嘀咕着,沒必要這麼嬌貴呢,男孩子凍一凍更好。

但是孩子感冒了可就麻煩了,我還是趕緊打住。

可到了外頭,孩子蹦啊跳啊,這個時候媽媽說這個不準那個不準的時候,我就來承擔孩子的親密玩伴、科學嚮導、百科解說員。

儘管玩吧!摔過跤的孩子纔不會經常摔。儘管問吧,我在書本中跋山涉水、絞盡腦汁也要找到答案。

父愛給孩子方向感,母愛給孩子滿足感。

孩子會不斷地觀察並且模仿自己的父親,特別是男孩,成長更需要爸爸有力的支持,從爸爸那兒獲得性別認同,確定一個男性的榜樣,知道作爲男生應該是什麼樣的。

爸爸,能不能多愛我一點 第4張

爸爸可以不在身邊,但是爸爸一定要在孩子心裏。

爲什麼很多年少沒有父親的孩子長大後還是成就卓越?

這個得益於人類的心理力量。

《少年時代》這部電影就給我們展示了這樣的一個場景。

6歲的主人公梅森問媽媽,“爸爸去哪了?”
媽媽一直告訴孩子爸爸在北冰洋的海洋上出海,爸爸是非常勇敢的人,還會遇見北極熊呢。

小小的孩子總是充滿想象力的。

就算爸爸不在身邊,他們會根據身邊人的描述,在心裏塑造一個父親的形象。

所以小梅森一直覺得爸爸勇敢,是值得尊重和愛的爸爸。

這樣父母離婚讓孩子成爲單親孩子的創傷降到最低。

孩子會一直願意相信自己內心營造的那個形象。

而爸爸也盡力想辦法每週陪伴孩子一次。孩子就將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強化。

隨着年齡的增長,爸爸的引導一直都在。

父子倆保持着親密的關係。

所以,不管是什麼原因讓孩子成爲了單親孩子,撫養的一方都不要否定另一方。

一個快樂積極地母親才能養一個快樂積極的孩子。

所以不要總是憂心孩子爸爸的缺位。跟爸爸不在家造成的影響相比,一個情緒波動,反覆無常,被悲痛鉗住的母親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也不論孩子的爸爸是爲了何種工作,必須遠離家人。

媽媽也要告訴孩子,自己的爸爸並不是不愛他,而是要做一件必須他參與的工作。比如出海、參軍的爸爸,本身是非常光榮的,可以直接告訴孩子。

當孩子在內心跟爸爸的缺席達成和解時,孩子的心理就會趨於正常,不會因爲父親的缺位而出現種種問題。

當你無法陪在孩子的身邊,但要告訴孩子,就算不在一起,也可以彼此相愛的。

讓孩子感受到“爸爸是愛我的,哪怕他不在我的身邊。“

所以,爸爸能夠經常給孩子打個電話,發點照片,最好是利用一切機會多跟孩子相處。

因爲愛,孩子來到世上。

相信自己的力量,因爲父親對培養孩子來說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每個爸爸都要愛自己的孩子,因爲孩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也會讓父母的生命更加充實完整。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