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誰誤解了孩子的行爲

誰誤解了孩子的行爲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3.4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聽話=沒主見?中國父母對“聽話”的誤解到底有多深?很多育兒文章都說,寧願孩子不聽話,聽話的孩子太慘,不聽話挺好的之類的,到底,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於是很多父母就覺得:孩子不聽話也沒什麼問題,有個性有主見嘛!尊重天性嘛!很驕傲啊!

可等到孩子上幼兒園的年齡,就發現不對了。

現在很急切地想知道,我家寶貝馬上上幼兒園了,每次去園裏聽親子課,其他寶寶都是非常認真的聽課、配合、學動作。

只有我家寶寶關注點總是其他地方,爬桌子、鑽桌子、站小椅子、大聲說話,不聽老師任何指令,很是尷尬。

特別想知道這是我平時帶的問題還是寶寶性格問題。希望橙子幫幫我,感謝!

這個就是非常典型的“不聽指令”問題。

這樣的表現,就沒辦法對他人的語言內容集中注意力,不但會給給老師造成困擾,更沒辦法交到朋友。

也會導致孩子融入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比較困難,相信這也不是家長們想要看到的結果。

誰誤解了孩子的行爲

其實,對孩子的教育倡導“愛與自由”。

但是,時至今日,中文裏“聽話”這兩個字已經被嚴重扭曲了含義。

很多家長和孩子說“你要聽話”的時候,他的實際意思其實是“你要服從”,實際上是用家長身份壓制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很多文章裏倡導的,讓孩子別那麼聽話,實際意思是:讓孩子不要太習慣於什麼都服從,導致變成一個窩囊受氣包,這個觀點其實是沒錯的。

但是,你一定不要誤會,“凡事服從”≠“凡事不聽”。

讓孩子成爲一個有主見的,有獨立人格的人,不代表着要容忍他目中無人,容忍他習慣忽略他人,容忍他不守規矩。

對於大人的指令,孩子可以有想法,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是他絕對不可以“聽而不聞”。

要讓孩子從一個只有本能的小動物,儘快的變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更好的適應社會,從小訓練孩子形成“傾聽”和“聽指令”的能力,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那麼,怎樣才能訓練孩子“聽話”呢?

只是吼“你到底有沒有在聽啊?”是沒用的,日常生活中,其實有很多細節需要注意。

1,以身作則,善於傾聽孩子的聲音

當你的孩子磕磕絆絆摻雜不清的想告訴你一件事情的時候,要有耐心聽他說完,不要隨便打斷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

平時和包括孩子在內的家人說話的時候,也不要表現出心不在焉的狀態,尤其一邊刷手機一邊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話,是非常差勁的榜樣。

尊重是相互和對等的,你的行爲是孩子模仿的範本,如果你想讓孩子好好聽你說話,你也一定要好好聽他說話。

只要孩子跟你說話,哪怕很沒營養,你也要儘量給他注意力,就算不放下手裏的事,也最好要有眼神接觸和積極的聲音肯定,讓他知道你有在認真聽。

如果你是一個好的傾聽者,孩子也同樣會是。


誰誤解了孩子的行爲 第2張

2,給孩子清晰且簡單的指令

有的時候,孩子不聽指令,是因爲你的指令過於複雜,讓他的大腦直接當機了。

譬如說:去洗手間洗個手拿上書包我們出門

這個指令看上去沒幾個字,卻包含了很多指令,其實分解開應該是這樣的:

1)去洗手間;

2)洗手;

3)拿書包;

4)到門口和我一起出門。

兩歲左右的孩子只能處理兩個指令,譬如,去洗手間洗個手。

如果你再接着說,他可能就傻在那兒了。大多數孩子3歲以後,纔可能會理解3步甚至更多步的指令。

所以,當你給孩子下達指令的時候,一定要熟悉孩子的認知水平,給他一個“足夠簡單”的指令,一次不要說太多。

當他能做到能聽兩個指令沒問題了,再給他更多步驟的指令。

關於如何發出指令才能讓孩子聽懂的問題,我以前還寫過比較詳細的一篇文章《總是覺得孩子不聽話,可是你確定你說明白了嘛?》,強烈建議大家戳進去再看看。

3,獎勵孩子“傾聽”的行爲

我覺得誇孩子“聽話”“乖”,其實沒有錯,孩子其實是很希望能滿足父母期待的。

只需要注意:

不要用“聽話”或者“乖”這樣的概念去綁架孩子;

要允許他有不同想法,允許他提出反對意見;

不要總擺“大家長”的臭架子。

做到以上幾點,就沒什麼問題。

如果你沒法區分自己是在“鼓勵”還是“綁架”,記住一個簡單的標準:只用“聽話”來表揚他,別用“不聽話”來批評他。

每次孩子照你的指令做得時候,就開心的誇他一句“誒!寶寶真聽話”,強化他下一次聽指令的慾望,是非常棒的管教方式。

4,父母自己言行合一

讓孩子尊重你說的話,首先你要尊重自己說出來的話。

當你跟孩子說“這是最後兩塊餅乾了”,那就真的只給孩子兩塊,孩子哭死也不能再給第三塊。

你說“你再尖叫我們就要離開這個公園”,孩子再喊你就要真的離開,不能用語言“唬弄”孩子,發出毫無力量的承諾或者威脅。

說話算數,言行合一,你的話才能擲地有聲,孩子才能把你說的話當回事。

要不然精明的孩子很快就會看穿你軟弱的本質,不把你的話當回事,對自己有利的就聽,不符合自己利益的就忽略。

反正撒潑耍賴胡攪蠻纏也可以達到目的,爲什麼要聽話呢?

5,親子共讀

很多孩子沒法聽指令是因爲坐不住,注意力總是分散,這件事可以用“親子共讀”時間來訓練,每天堅持給孩子閱讀一些他喜歡的繪本書籍。

當然,一開始你的孩子是不適應的,可能像是屁股長針一樣,一刻都坐不住,一會趴着,一會兒跑來跑去,一會兒撅着屁股玩兒倒立。

但是你要有耐心,堅持讓孩子在你懷裏或者身邊坐好,再開始講故事。

如果發現孩子實在坐不住了,也不要強迫不要生氣,立刻結束閱讀就好,讓閱讀成爲一種輕鬆愉快的體驗。

只要你每天堅持,孩子能坐住的時間會越來越長的,一開始可能不到一分鐘,然後就會堅持兩分鐘,五分鐘,乃至十分鐘甚至更長。


誰誤解了孩子的行爲 第3張

每個孩子都會有不同的偏好,就算是十分優秀的繪本,也會有孩子不喜歡。

如果孩子明顯表現出沒興趣,千萬不要強迫他聽,儘量選擇他會感興趣的繪本。

譬如我家毛頭,只要繪本上有輪子就行,也是很好養。

所以,培養孩子有個喜歡的事物,甚至追個動畫明星,也是極好的啊!(參考閱讀《你可能沒意識到,小朋友有個迷戀的事物,那可是家長的福氣》)

6,玩“指令遊戲”

就這個遊戲,以前的文章有貼過:

這種一邊命令一邊做示範的方式,是比較初級的。

等孩子對各種命令指示比較熟悉了之後,就可以增加難度,只發出命令而不示範,時不時的和孩子玩一下,孩子可以堅持保持興趣越久越好。

等到孩子對這種一般的“指令遊戲”失去興趣的時候,還可以再加一點挑戰。

北美這邊一個很經典的“國王說”(king says)遊戲,也是指令遊戲。

只不過發出指令的時候,要遵循一個原則——只做“國王說”的動作。

如果媽媽說,國王說蹲下,你就可以蹲下。

如果媽媽只說,蹲下,沒有國王說,你就千萬不要蹲,蹲下就算失敗。

一開始要說得慢一點,簡單一點,讓孩子多成功幾次,然後可以加快速度,出其不意,讓孩子出點小錯。

也可以角色顛倒,讓孩子發出國王說命令,你來聽從指令做動作。

當然了,“國王”可以換成任何的身份,你也按照喜好換成“公主說”,“老師說”,“皇上說”,“萊德說”,都沒問題。

這個遊戲非常好,即可以訓練孩子練習集中注意力,仔細聽指令,又十分的有趣,可以玩得捧腹大笑。

也可以放音樂做遊戲,你來控制音量開關,音樂一開就跳舞,關掉音樂就立即停下不動,遊戲開始再繼續跳舞。

可以選擇那種忽快忽慢的音樂,快的時候就跳得快,慢的時候就踮着腳尖慢慢走。

更可以選擇那種有指令的歌曲,譬如說拍手歌,教孩子跟着音樂裏的指令拍拍手、跺跺腳,都屬於這種指令訓練。

這其實也是很好的親子游戲,可以變化多端,常玩常新。


誰誤解了孩子的行爲 第4張

當然,每個孩子發展速度是不一樣的。

兩歲左右的孩子,對指令時而能聽時而不聽的現象也很常見,需要慢慢訓練,不要對孩子過於苛求,也不要過於焦慮。

以上幾點如果你都能努力去做,孩子會慢慢的越來越聽話的。

其實進幼兒園過集體生活,也會強化孩子聽指令的能力,不要覺得孩子聽從指令很可憐,這是他們社會化的必經途徑。

畢竟上了學之後,他們要聽從更多更多的指令才能集中注意力好好學習不是嗎。

最後,還是要提醒一下,如果你覺得你一兩歲的孩子無論在家還是在外面,聽從指令都格外困難,聽而不聞的現象過於嚴重,也不要掉以輕心。

也許孩子會有一定程度上的“溝通障礙”,可能屬於自閉症譜系,需要比較專業的訓練才能形成溝通能力。

我們當然希望孩子能精神獨立、有主見、堅持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的主人,但這並不代表就可以不聽話。

因爲規矩要先立再破,你總要先教孩子瞭解規則,遵守規則,再來告訴他規則的例外情況。

學齡前的小娃,主要的任務還是“學做人”、“聽話”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爲了娃兒將來能更快的適應集體生活,咱們還是儘早的積極操練起來吧!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