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撒謊,別再如臨大敵了(對“撒謊”的誤解會誤傷孩子)

孩子撒謊,別再如臨大敵了(對“撒謊”的誤解會誤傷孩子)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本來是她的小剪刀,應該放到固定的位置上,但是開心有時就會跟我說:“被大灰狼叼走了!”

所以,我想跟大家講一講,孩子爲什麼會撒謊?先看看這幅四格漫畫:

孩子撒謊,別再如臨大敵了(對“撒謊”的誤解會誤傷孩子)

孩子拿着領帶,衝着剛下班回來的爸爸說:“爸爸你看,我讓你的領帶開花了,多漂亮啊”。爸爸特別生氣,奪過領帶說:“不許亂動爸爸的東西”,孩子委屈地哭了。

第二天,孩子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但卻跟爸爸說:“爸爸,這是對門爺爺家的小貓給碰翻的,不是我乾的”。此時爸爸的反應是:“沒事,乖孩子”……

其實,這幅四格漫畫就在跟我們展示,孩子爲什麼會撒謊。很多時候,孩子說謊是被父母逼出來的。

下面我列出常見孩子說謊的原因,知道了“爲什麼”,也許能避免父母因爲不懂誤傷孩子了。

說謊原因一:孩子分不清理想世界和現實世界

建議做法:呵護孩子的想象力,等待孩子自己學會區分

3歲前後的孩子,隨着視野的愈發開闊,以及情感和語言的豐富,想象力也在飛速發展。放着煙花的西瓜,會游泳的蝴蝶,長了翅膀的老虎如此之類,這種天馬行空的想象在這個階段非常正常。

由於看得多,感受得多而模糊,而現實經驗又少,孩子們往往對一些事物分辨不清楚,於是會根據自己的願望去思考,拿想象代替現實。

所以,大人看到的“說謊”,不過是孩子在通過一種特別的方式,把自己心中的願望表達出來,這和孩子的品行毫無關係。

此種情況,我給父母們的建議是,鼓勵孩子的想象力,順着孩子的“童話故事”往下說,如此不僅能夠滿足孩子內心想象出的那個願望,而且對大人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愜意的享受呢。

以後,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帶孩子去體驗、去開闊視野,持續豐富認知的過程,陪在旁邊多解答孩子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孩子很快就能夠從現實與想象的一片混沌中走出來。

說謊原因二:孩子害怕受到懲罰

建議做法:孩子犯錯的當下,要引導孩子關注問題解決,而不是問題本身

對於再大一點的孩子,大概在三歲以後,當孩子再有撒謊情況的時候,那可能就是源於他害怕受到懲罰。

比如有的時候,父母一旦發現孩子犯錯,不是劈頭蓋臉的一頓罵,就是一頓揍。孩子當然會害怕,孩子一害怕,下一次犯錯的時候,就會採用一種逃避的方式去解決問題,避免受到同樣的責罰。

相反,若父母能夠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予以接納,並幫助孩子去主動尋求解決辦法,那麼情況將會大不一樣。孩子不僅學到了正確的面對問題的態度,更不會在下一次犯錯誤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只是如何逃避父母的責罵。

很多爸爸媽媽會問:“我的孩子撒謊,是不是有道德上的問題?”心理學家克爾伯格認爲,7歲以前的孩子,其實不存在一個明顯的道德區分的問題。

當我們不用道德的標準去要求孩子的時候,能更輕鬆地解決這些問題。

說謊原因三:孩子在尋求父母關注

建議做法:多關注孩子吧!被父母關愛和肯定,是孩子重要的心理養料

曾經的語文課本里有過一個“狼來了”的故事。講的是,一個孩子獨自一人在山上放羊,實在太孤單,於是向山下的村民撒謊,說狼來了。

於是所有人都緊張地向他跑來,關注他和小羊的安危。課本里自然是站在倫理道德的角度去評判這個孩子。

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孩子正是在這樣的謊言中,獲得了心理上的滿足感,因爲他內心渴望被關注、渴望關懷。

有一個媽媽很沮喪地問過我:

我家女兒已經上幼兒園了。可是老師反映孩子喜歡偷偷拿別的小朋友的東西,而且喜歡撒謊。剛聽說的時候,我都不敢相信。

都說女兒要富養。雖然我和老公工作忙,陪孩子的時間少一些,但是在日常用的、吃的、穿的上面,都很大方。可是孩子爲什麼還出現這種行爲問題呢?

接到諮詢後,我進一步問了這位媽媽,你說陪孩子的時間,具體是有多少?媽媽告訴我說,孩子是寄宿的,週末有時間的話,我們就接孩子回家,沒有時間,可能半個月接一次的樣子。

答案已經出來了,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狼來了”的真實故事。

孩子在6歲以前,需要父母給予足夠的安全感,需要獲得來自父母的情感上的滋養。然而父母卻以爲所謂的“富養”,就單純是指物質上的富,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卻被忽視了。

很多官二代、富二代製造的社會問題帶給我們最大的啓示是: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其實是次要的,即使家庭富裕、衣食不愁,他們仍然有可能去偷竊,去搶劫,去傷害他人。

上面這個又偷小朋友東西、又撒謊的小姑娘,她每次這般犯錯的時候,父母必定會去學校看她。於是她發現,如果想讓爸爸媽媽在乎自己,就需要這樣去做。這成爲了她獲得父母關注的一種有效方式,儘管每次見面難免被批評。

所以,要改變孩子的問題行爲,還要先改變父母的教養方式。

此外,還有一種孩子,在大人的引導下,表現欲較強,喜歡把事實誇大,表現出來也是在撒謊。說到底,這是孩子在用一種積極的方式,尋求大人的關注。

我有一次在給中心指導師評課的時候,遇到一個叫妞妞的女孩。孩子媽媽課前遇見我,憂慮地告訴我,這孩子太愛表現了。

5個3歲左右的孩子,正在埋頭做個蛋糕。突然妞妞興奮地嚷起來:我做好了!不過,當指導師去看的時候,她並沒有真的完成。

指導師說:“妞妞,你的速度好快呀,但你好像忘了還要抹一些可可粉在上面呢?”妞妞說“我忘了,呵呵!”

指導師的處理方式很好,他肯定了孩子“速度”快的優點,滿足了孩子希望獲得肯定的心理需求,同時又巧妙引導孩子如何做更好。下了課,我專門跟妞妞的媽媽交談了一下。

我發現,她還是第一次陪寶寶來上課。於是,我跟媽媽提了一個要求:不要總說妞妞愛表現,因爲你們沒有給她表現的機會和鼓勵,所以,最好每天都保證至少半個小時的時間來欣賞你的寶寶,真心的讚美她!

上述分析,強調的是,父母們在日常教養中,要長期堅持做的事。只要父母們能夠將上述方法真的應用到育兒中,知道並滿足孩子內心的需求,就能有效預防孩子在自己面前真的去撒謊。

但是,如果發現孩子的確愛“說謊”,並且已經在說謊了,我們如何應對?除了上文中的3點教養建議,我還有幾點提醒:

提醒一:父母要做好榜樣作用

爸爸媽媽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榜樣,即父母首先不要撒謊。

有的時候我們會看到,爸爸明明不想去上班了,在孩子面前,跟老闆打電話說:“老闆,我今天頭疼,所以我不想去上班了”。此時,孩子可能就覺得撒謊沒什麼,不想做什麼事情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就不做了。

所以,下次當孩子不想再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孩子會跟你說:“爸爸我不想去幼兒園。”爸爸回問:“爲什麼?”孩子的回答是:“因爲我今天肚子疼”。

也許他今天沒有肚子疼,只是不想去幼兒園,也可能時間久了,他真的會肚子疼,因爲他會把很多焦慮具體化了。

所以,我想跟大家說的是,父母要做好榜樣,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不去說謊了。

提醒二:不急於去評價孩子,先調查清楚事實真相

七歲以前,如果孩子真的說謊了,可能是他有意地在隱瞞一些事情。譬如說孩子今天跟你講:“爸爸,我今天跟小朋友們一起做遊戲,但是小朋友把我給推倒了,我沒有哭”,爸爸的第一反應是:孩子平時都是哭的,爲什麼這次沒有哭呢?

一調查,可能是他把別的小朋友給推倒了,別的小朋友可能哭的很厲害,他只不過是轉移了一個方向——孩子會通過這樣的方式告訴你一些做錯的一些事情。

所以,當孩子撒謊的時候,我們先不要忙着去責怪或者批評,甚至去動手打孩子,我們一定要先弄明白他撒謊背後的原因和真實發生的事情是什麼。

中國的很多父母有一個共同傾向,就是特別急於去評價一些事情,比如你這樣做不對,或你這樣做就對了。

但是請父母想一想,當你不能瞭解整個事情的前因後果的時候,以及你不在現場的時候,你怎麼能很正確的做出一個評價,你的孩子是對的,還是不對的呢?

所以,面對孩子撒謊,尤其是需要去關注孩子背後的需求。

提醒三:幫孩子分析說謊的嚴重後果

很多時候,孩子真的分不清楚,撒謊會給他帶來的嚴重後果是什麼。所以,孩子3、4歲以後,尤其是當孩子開始上小學以後,父母就要去跟他做分析:如果你這樣去撒謊,可能現在你騙到了爸爸媽媽,但是後面很多時候,這個謊言就會被識破,識破了以後會怎麼樣?把後果給孩子說透。

有些孩子的自尊心特別強,不能讓別人批評他,那你就可以利用這一點。比如跟孩子說:如果你的謊言被識破了,可能喜歡你的老師會批評你,跟你在一起玩的小朋友會不理你,那你多傷心啊……通過這樣的方式去跟他講道理。

一定要記得,父母講道理的時候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從孩子的情感去切入的時候,他們就不會有那麼多抵抗、反抗、否定或者拒絕了。

總之,關於孩子撒謊,爸爸媽媽不要把它上升爲一個道德的問題。從根本上說,它就是孩子情感表達上的問題。所以,當我們把定位定準確的時候,就不會面對孩子的撒謊如臨大敵了。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