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當孩子說“我不喜歡了”,興趣班該堅持還是放棄?

當孩子說“我不喜歡了”,興趣班該堅持還是放棄?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3.3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一秒如膠似漆,後一秒叮咣就削

當孩子說“我不喜歡了”,興趣班該堅持還是放棄?
!我們給孩子的愛,就像是一首歌的歌詞——愛恨就在一瞬間!

雖然常爸粉絲中大多數孩子還年齡偏小,可也有一部分感同身受的吧,雖然咱們還沒有上小學,可咱們有課外班,興趣班啊,如果孩子能一直一直瘋狂癡迷樂在其中當然好,但如果孩子不認真學,不喜歡學了(太正常了!),你糾結不?抓狂不?

有人說,興趣班嘛,有興趣纔是第一位,不喜歡了就換別的唄!

還有人說,今天喜歡這個,明天喜歡那個,養成見異思遷三分鐘熱度的壞習慣可不好!

還還有人說:很多時候孩子不是真的不喜歡,父母老師再引導引導,沒準就重新喜歡上了!

貌似都很有道理呀,所以到底怎麼解呢?

當孩子說“我不喜歡了”的時候,這興趣班究竟該堅持還是放棄?

堅持,還是放棄,這是一個問題

常爸:現在的課外班選擇豐富,考慮到對孩子的發展,和爲此付出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當他說“不喜歡”的時候,要堅持還是放棄這肯定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要顧及的地方太多,這時應該怎麼辦?

蘭海:我覺得首先家長要問自己的是,你選擇這個興趣班的目的是什麼?就是你在週末孩子僅有的可以拿出來的16個小時裏面,因爲什麼選擇了足球、舞蹈或是鋼琴。孩子的時間和衣服、鞋不一樣,這些東西不好了可以扔掉再買新的,但孩子的時間花出去了就沒辦法再回來。所以各種課外班,興趣班的選擇上,也不應該是一個一拍腦門就做的決定。

當孩子說“我不喜歡了”,興趣班該堅持還是放棄? 第2張

那麼怎麼幫孩子做選擇呢?就我個人的教育觀點來看,除了要考察興趣班本身的水平資質外,父母們還要圍繞三點來權衡:

要考慮到孩子科學成長規律

就是孩子當前的年齡正在發展什麼?你的選擇可以幫助他更好地成長嗎?孩子沒有帶着說明書出生,所以這方面的知識需要父母特別去學習,很多優秀的書籍、講座都可以是你的良師益友。

和孩子的特點/天生氣質有關

硬要一個非常內向的孩子參加小主持人或表演班,和天生愛表現的孩子同場競技顯然不合適。

整個家庭的氛圍是鼓勵,還是反對?

家裏的其他成員對這項才藝或愛好的接受程度如何?比如一個愛好體育的爸爸在無形中給孩子傳遞出的信息就是運動是一種習慣,這就能少很多“別宅着啦”之類苦口婆心的勸說。

那麼興趣班要不要停,做這個決定的時候,出發點和你們最開始選擇的理由也應該是一致的,即你們的選擇是對的嗎?你對這個機構和老師的考察,是正確的嗎?如果你發現它並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那麼不等他說,你自己首先就要喊停。

常爸:出現這種情況怎麼跟孩子說?“我覺得這個班不適合你?”這樣會不會也成了孩子日後放棄的理由?

蘭海:確實,比父母做這個決定更難的是,你怎麼樣去和孩子說明你的這個決定。所以更要在自己很謹慎地判斷到底該不該停之後,花點時間和腦筋去想一想怎麼和孩子說清楚。

其實在這個時候父母大可不必虛僞,就是特別真實,開誠佈公地和孩子去談:最開始,我們一塊來參與這個班的目的是什麼,你覺得有收穫嗎?講完之後,一起討論一下你覺得我們還有什麼辦法去獲得?

如果孩子年齡比較小,沒法討論,那就直接告訴他我們要停掉這個班,但是不意味着我們就要停止幫助你去提高這些方面的能力,我們還可以去尋找別的一些解決的可能性。

“我不喜歡”是最容易說出口的

常爸:這確實是一個父母和孩子都應該參與的過程, 而不是輕易地說好或者是不好。

蘭海:對,很多事情都沒有這麼簡單,讓孩子參與其中,找一種更好的方式和孩子一起面對,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個提高的機會,他可以看到父母是怎麼進行選擇和做決策的。有一點我特別希望父母能夠知道的是,孩子最容易說的理由是“我不喜歡”。其實“我不喜歡”不是一個答案,你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實際上他爲什麼不喜歡的原因,然後真正用心去和孩子談,去觀察。

你會發現,有的時候孩子並不是不喜歡這項活動,他可能是不喜歡這個老師說話的方式,可能是不喜歡在團隊裏面沒有被重視,可能是不喜歡總輸給別人。其實你要解決的是他不喜歡的那個原因。從2003年創辦上瀕教育到2013開始連續四年的超級育兒師拍攝過程中,我接觸過大量的孩子,在他們說自己對某一件事情沒有興趣之後,我會觀察他們,和他們聊,最後發現80%的孩子其實都不是“沒有興趣”的問題。因爲沒有興趣是最簡單能說的,但可能性更大的,還是在這項活動或學習中,孩子沒有感覺自己被接納,沒有獲得成就感,自然也就缺乏繼續的動力。

常爸:也就是說,孩子也意識不到自己其實不是“我不喜歡”。

蘭海:我們說要“傾聽孩子”,但父母要知道的是,孩子的話也不一定就是真實的,他不是想騙你,而是很多時候他也不知道怎麼去表達,所以父母一定要弄明白那個原因,別做一些錯誤的判斷和選擇。

舉個例子,我們現在組織孩子打橄欖球,之所以特別推薦這個運動,尤其是男生參與,是因爲中國的男孩子太害怕衝撞了,但是橄欖球是一個強迫你要去衝撞的項目。我們一個孩子就是這樣,上了兩次他就說我不要學了,然後我就觀察,發現他的問題是他不敢和別人撞,害怕會撞到別人也害怕別人會把自己撞傷,於是我們就幫助他,先從一個低體量級的去練習,同時讓爸爸在家裏也和他這樣去衝撞。

當孩子說“我不喜歡了”,興趣班該堅持還是放棄? 第3張

有的孩子本來就是容易膽小,但如果僅僅因爲膽小就放棄,我是不贊成的,所以建議父母配合,找教練談,給孩子更合理的支持和幫助,現在這個孩子已經瘋狂地愛上了橄欖球,膽子也越來越大。

這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當孩子說我沒興趣的時候,他真的是沒興趣嗎?其實這個時候就特別考驗機構老師或教練的水平,還有父母的判斷力。

常爸:當孩子遇到這種節點,肯定需要父母和老師都要配合,父母這關很好過,跟老師溝通的時候,常常會不太容易。

蘭海:我的建議是不要告訴老師要怎麼做,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比較專業的教育者都不喜歡家長對他指手劃腳,這會讓他感覺自己是不被尊重的。

我覺得和所有的教育者溝通的法寶,就是第一,你告訴他你的困惑是什麼?第二,你不要告訴他怎麼去解決,因爲如果是一個好老師,他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憑他的專業素養和經驗,可能會比你想到的那個方法更好。

比如有很多學校的老師給我抱怨過,媽媽們總喜歡要求老師“能多叫我的孩子上課起來回答問題嗎?”其實這個媽媽的問題特別傻,她告訴老師的是方法,即你要做什麼。而如果你告訴老師你的擔心是什麼,比如我想讓孩子聽課時可以更積極主動一些,那對於老師來說,他可能有多種方法去提高孩子的上課表現,而不一定只是上課回答問題這一種。

而且一旦別人告訴你要怎麼做的時候,所有的人都會有一種正常的反抗心理——你憑什麼教我呀?

比如剛纔那個孩子,不敢跟別人撞,害怕搶球,父母有擔心的話就要找教練,告訴他你的擔心是什麼,問他認爲你可以怎麼做來配合他。其實很多興趣班、課外班只是個載體,父母期望孩子學會的東西,並不僅是一個下棋的技術,或者繪畫的能力,每個家庭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目標,比如希望通過學習的過程鍛鍊審美或是培養毅力,因此父母在其中的關注點和期望值就會不一樣,你需要的是要把你的關注點和期望告訴老師或教練,孩子、父母、老師一起配合着完成。

這就是我強調的,父母特別需要和教育者之間形成良好的溝通。不是父母直接告訴他他要怎麼做,而是讓老師知道你要的東西,他會盡量通過他的方式去滿足。

常爸:所有的興趣班中,你有沒有特別推薦的,覺得對孩子價值最大的?

蘭海:興趣班價值在於補充學校內容的缺失。運動一直是我認爲需要課外補充的,在所有的運動中,我一直說球類運動是對孩子最有價值的,可能比任何其他運動都好。爲什麼呢?因爲球類運動需要孩子掌控一個球,他首先對自己要有一個判斷,我的能力是什麼,這個球會怎麼樣運動,如果需要球拍,就要有更多的控制,我要控制球拍,球拍再來控制球,這對大腦是一個非常好的訓練;第二點,球類運動多是要和他人發生關係,就需要很多身體協調的和與人合作的工作,如果我把球傳給那個人,我要有多大的力量,我要怎麼傳,或者我要怎麼躲,特別是需要集體合作的球類活動。

常爸總結

和蘭海老師的溝通讓常爸覺得受益匪淺。雖然談的話題是興趣班,但衍生出來的一些觀點,在孩子的其他教育問題上,也是同樣適用的。

比如,我們說的“傾聽孩子”,並不是說孩子說什麼我們就信什麼,有時候孩子其實不會表達,就需要我們去理解孩子語言背後的真實感受;找到問題的根源,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

再比如,蘭海老師舉的那個例子,很多媽媽跟老師說:“能多叫我的孩子上課起來回答問題嗎?”這真是幾十年來不變的請求!相當年,常爸在小學時座位靠近班主任的桌子,常常聽到很多家長來找班主任溝通的時候,都會提一模一樣的請求!正如蘭海老師提醒的,老師們其實不喜歡家長對他們的工作指手劃腳,與其告訴老師們“應該怎麼做”,不妨換一種溝通方式,把自己的憂慮告訴老師,詢求他們的意見,這樣反而有利於解決問題。這個做法,不僅僅適用於興趣班,其實用在幼兒園、小學和老師的溝通上面,也是同樣適用的。

言歸正傳,說一千道一萬,興趣班是堅持還是放棄,還是需要父母把思路捋清楚了:到底孩子是不是真的“不喜歡”,還是有更深層次的問題需要解決;到底堅持下去,能否實現報這個興趣班的初衷,還是有其他更好的途徑能培養相關的能力?這個“世紀難題”,沒有簡單的答案,最終考驗的,還是父母的智慧。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