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孩子們爲什麼要學習,家長知道嗎?

孩子們爲什麼要學習,家長知道嗎?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 不要給孩子講大道理,而是借用“其他人的嘴”

很多家長,尤其是父親,特別喜歡通過“談一談”或寫長信來給孩子講道理,並且認爲這是一種非常良好的溝通方式,但實際上對孩子的作用不大。對小學生我們還能用一用講故事舉例子的方法來對孩子的價值觀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讓他們有樣學樣;但是對於中學生來說,他們已經步入青春期,不僅對世界有了自己的看法,而且對家長有一種逆反的心理。

孩子們爲什麼要學習,家長知道嗎?

發現很多孩子對於父母所講的“大道理”是認同的,甚至會覺得父母能說出這些話來是很有水平的,但是這些認同並不會激發他們的行動力。父母的說教對孩子們來說也只是一聽,自己要怎麼做則是自己的事——孩子們會將聽到的和自己要做的分離開來。換句話說,他們是由於缺乏生活經驗,無法理解父母的“大道理”是多年人生的感悟與總結;並且由於青春期的逆反,認爲父母的總結是來自父母的人生,而自己的人生是不會和父母一樣的,也就沒必要參考父母的經驗。

孩子們爲什麼要學習,家長知道嗎? 第2張

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藉助“其他人的嘴”,尤其是孩子信任和喜歡的人。這包括孩子喜歡和崇拜的親戚、熟人,也包括孩子崇拜的明星或欣賞的名人,還有孩子喜愛的作家等等。孩子對於喜歡和崇拜的人會有一種自我認同感,希望自己也能成爲那樣的人,所以對於這些人講的經歷會更向往,對這些人講的道理更相信。所以想要讓中學生理解學習的意義,就應當給他們看他們喜歡的人說的有關學習意義的話或書籍;對學習有認同,但是對學習目的不明的“乖孩子”來說,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書也可以給他們看,他們會信任科學的、專業的書籍,而不是“父母的經驗”。

需要注意的是,在借用他人觀點時,要小心不要讓孩子覺得你是爲了教育他們而特意找這些東西給他們看,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自己是獨特的個體,孩子是不願意按照其他人的模型去塑造自己。所以當父母用一些自認爲是榜樣人物的故事、語言來要求孩子閱讀時,孩子就會有這樣的想法:我爲什麼要像那個人一樣,我其實不比那個人差,你根本就不懂我。所以,父母如果想要用第三張嘴來引導孩子,最好做得不露痕跡,別那麼刻意。

孩子們爲什麼要學習,家長知道嗎? 第3張

2. 身教大於言傳

要想讓孩子覺得學習很重要,那麼我們家長自己就必須做出表率和行動。如果孩子看到家長每天上班回來就是看電視、閒逛,沒有做任何與學習有關的事情,孩子當然會覺得“學習無用”了。曾經有一對父母帶着自己的孩子來做諮詢,他們的兒子是在初二開始迷戀玩遊戲,甚至發展到不上學。記得那天他們很早就到了我的諮詢室,當我來了之後,看到媽媽焦慮地在沙發上心不在焉地翻着書,那位爸爸捧着一個iPad打遊戲。我和他們的孩子開始諮詢,當我和他們的孩子交流完下樓時,媽媽立刻站起來和我瞭解孩子情況,但是那位爸爸依舊窩在沙發裏打遊戲。當媽媽呵斥爸爸的時候,爸爸說:馬上這局就結束了,等我一下,孩子的事情,你就說孩子的事情,總是拉上我,管我幹嗎?煩人!

說實話我當時心裏深深的一聲嘆息,上行下效的道理看來這位父親沒有任何的理解。


孩子們爲什麼要學習,家長知道嗎? 第4張

在一個家庭當中,孩子是最講公平的,也是最希望公平的一分子。有一些事情是家長允許做的時候,孩子也會認爲自己理所應當的可以做。這些事情不僅僅包括行爲習慣,還包括對待家庭其他成員的態度。反之,如果一個在家不學習的家長突然開始努力學習,並且向孩子表示自己是因爲哪些原因(講故事)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了,孩子必然會有所觸動(家長做這種行爲時一定注意只講自己的感受,而不要把話題轉到孩子身上,例如“所以說,你看你現在就要好好學習,不然就會像爸爸媽媽這樣這時候後悔”。)。因爲每一個孩子的內心都是對自己的父母非常有期待、有認同的,所以,當你在孩子面前做自我否定的時候,孩子爲了維護內心已經認同的那個真實的父母,就會對於你的自我否定式的鼓勵產生很大的反感和牴觸。

我們要傳遞給孩子的是雖然爸爸媽媽以前是那個樣子,但是爸爸媽媽也可以成長和改變,我們可以通過成長,成爲更好的樣子。另外,學習本身也是一種快樂的體驗。當我們掌握新知識、新技能時,我們會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不斷強大,感受到自己對自己人生的掌控。這樣一個處於積極上進樂觀心態的家長,必然也會影響孩子的心態,影響整個家庭的氛圍。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