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美國媽媽:主動爭取,教孩子別假裝客套

美國媽媽:主動爭取,教孩子別假裝客套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美國媽媽:主動爭取,教孩子別假裝客套


喂!喂!那是別人的東西不要亂碰!剛來美國時,我帶著Devin去公園,因爲他想玩別人的東西,我會喝止他。三年後,我又重回公園,這次帶的是 Owain,一樣想玩別人的東西,但我改口了。喂!喂!那是別人的東西不要亂碰!剛來美國時,我帶著Devin去公園,因爲他想玩別人的東西,我會喝止他。三年後,我又重回公園,這次帶的是Owain,一樣想玩別人的東西,但我改口了。

你想玩啊?我們一起去問主人可不可以分享。

如果是Devin,我就叫他自己去問。

別人的東西要敬而遠之,這很直覺,以免讓人家誤會我們虎視眈眈地想竊取,這也是一種知足的表現,家裡本來就沒有的東西,不應該去外面到處羨慕忌妒…..,以上內心戲都太過浮濫,小孩的世界就只有想玩而已,如果連我們大人都這麼壓抑情感,潛移默化中也難怪小孩對於自己想要的東西,總是缺少一份跨出去的勇氣。

Devin剛滿一歲時,公園裡的所有的坐騎他都想要攀上去,常常我得上演拆散情人的戲碼。

他想騎嗎?拿去吧!十個洋人中,大概會有八個主動跟我這麼說。

小孩覬覦人家的東西,已經讓我很困窘了,想不到還要對方來解圍。 繞了一兩圈後,我始終覺得不好意思,想說有騎到就好,半推半拉,總是匆匆地把車子歸還物主,幾次還快到主人問我要不要再給小孩騎一會。

公園混久了之後,我們的東西也越帶越多,這時換洋人湊過來:這個東西可以借我們嗎?當然通常都是相中閒置中的物品,很少會有人直接指著別人手中打得正熱的玩具,這根本是飛蛾撲火!

不管是已經會講話的小孩,或是爸媽帶著呀呀學語的嬰孩,洋人都很敢開口,遇到我這種害羞人士,人家都開口了,當然二話不說地遞出去,有時胡亂給,都忘了小犬是要我先幫他保管,尤其在面對那雙望穿秋水的小眼瞳,我簡直是一個公園玩具出借中心。

媽媽,我的挖土機勒?Devin擡頭問起今天的重頭戲。

出門前,我興沖沖地預告有片砂土可以盡情地開挖,如今因爲媽媽濫好人的個性,早把挖土機轉手不知借去哪,雖然不會不見,但當下我得立刻解決這個自找的麻煩,掃描四周,剛好有一臺塵封許久的車子停在約莫4歲男孩的腳邊。

哇!有砂石車耶,我們去跟那個人借看看。見獵心喜的媽媽,完全拋開傳統文化的矜持,講個話而已又不會少一塊肉。

還好Devin尚未思考挖土機的下落,就已經被我高亢的音調吸引過去。

哈羅!可以跟你借這一臺車嗎?

反正公園裡互相交流的情形很常見,我十拿九穩地等著小男孩應允。

喔,不行,我現在想玩了。

晴天霹靂。怎麼是這般回話,枉費我總是無條件的分給你們洋人小孩,我的良善世界就要從此崩解了……

但是這個很好玩喔。小男孩轉頭拿出他剛在玩的混凝土攪拌車,你們一定要試試。

我還在判斷這個良善世界是不是要繼續崩解時,Devin說完謝謝一把抓的把攪拌車開進沙土裡運作。洋人很大方?其實他們很敢要常常我們覺得洋人很大方,這幾年的經驗讓我覺得,也許正是因爲他們很常爭取自己想要的,腦袋沒什麼小劇場需要排解內心的掙扎,想要什麼就衝了,因爲最差的情況就跟原本一樣,沒有而已,於是當別人也這麼要求時,自然而然很能體會對方的心理狀態。 我還在判斷這個良善世界是不是要繼續崩解時,Devin說完謝謝一把抓的把攪拌車開進沙土裡運作。洋人很大方?其實他們很敢要常常我們覺得洋人很大方,這幾年的經驗讓我覺得,也許正是因爲他們很常爭取自己想要的,腦袋沒什麼小劇場需要排解內心的掙扎,想要什麼就衝了,因爲最差的情況就跟原本一樣,沒有而已,於是當別人也這麼要求時,自然而然很能體會對方的心理狀態。


美國媽媽:主動爭取,教孩子別假裝客套 第2張


現在的時代,大家都很明白同理心的重要,也非常強調從小就要開始培養,但依照皮亞傑的認知發展論,大多數的小孩要到進入具體運思期﹝Concrete Operational,7-11歲﹞才能建立真正的同理心,當然會有例外,在衆多練習方法中,又以實際經驗的效果維持最久。對應到借玩具這件事,由於洋人小孩常常不加思索地開口要,因此當他們變回玩具所有者時,很容易連結過去他也是這麼渴望別人分享的感受,不需揣摩,不用講得口沫橫飛,就是非常實際的同理心運作。 這比起我在耳邊不斷洗腦分享的真諦,解釋你不用就代表你現在不想玩、別人沒有玩具,心裡一定很傷心,或是用繪本模擬情境角色扮演都來的印象深刻,頂多在主動出擊前,可以幫助小孩說出當下的情緒:你是不是真的很想玩。,再補一槍:以後別人跟你借玩具,他也跟你一樣真的很想玩。然後就可以牽起他的手,或者給他勇氣推他出去自己爭取。分享前,曾經嘗過跟別人借東西時的那份期盼,大方的行爲就會自然地流露。

這裏我想使用除了藉以外不帶任何負面的同義詞,延宕了一天,最後請出Google搜尋,竟然一無所獲,中文不管是索求、索討、乞求、乞討,反正東西如果要從別人手中換到自己手裡,開了口就是一種矮一截的行爲,剛好呼應我一開始對於別人東西要敬而遠之的內心戲,本人真是有優良傳統文化美德。

至於最後洋人到底借不借,倒也非常直白地衷於自己的想法,絕不委屈自己,所以當他們角色互換被拒時,也不太會難過、覺得挫敗或天要塌下來了。人是慾望的動物,何況一個七歲前總是以自我爲中心思考的孩子,幫助他用合理正常的管道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不僅讓分享有同理心的支持,更能爲自己的將來做主。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