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讓孩子在家上學,到底好不好?

讓孩子在家上學,到底好不好?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6.5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文璐11歲了,留着烏黑的長髮,將辮子扎得低低的,愛一切與“公主”有關的元素。她已經到了快上六年級的年齡,但從來沒有想過,明年的這個時候能拿到小學文憑。如果要拿出她與校園有牽連的證明,可能只有“幼兒園大班畢業證書”了。

讓孩子在家上學,到底好不好?
  她喜歡媽媽,媽媽的手工特別好,會做小花兒和麪人。媽媽還愛穿一襲典雅的漢服,高扎髮髻,就像從國畫中走下來的古裝仕女。文璐的媽媽胡敏藝今年36歲,十多年前,她與同是湖北荊州人的先生來到中山,後來有了文璐。  近年,在北京、上海、廣東等地,一些家長不滿足於傳統教育體制的刻板與單調,讓孩子在家上學。退學,在家接受愛與自由的教育5年前,胡敏藝同樣爲女兒作出這個決定。  在這裏,你幾乎聽不到“朗朗”的讀書聲和孩子們嬉戲的歡笑聲,下課時也沒有長達數秒的課間鈴聲。因爲這是一所只有媽媽和女兒的學校。現在,文璐已出落成愛穿公主裙的少女。媽媽的期望很簡單,希望女兒18歲那年,找到屬於自己的王子,然後,白頭到老。  對學校的記憶  停留在幼兒園大班  在這個普通外來工家庭裏,孩子就是一家人生命的光。讓女兒脫離傳統教育體制在家讀書,無疑是個非常冒險的決定。  7月5日上午,胡敏藝在英語老師Nancy的客廳裏,坐在鋪在地上的牀墊上,和Nancy聊着孩子的教育問題。女兒時不時湊過來插兩句嘴,偶爾還發出咯咯的笑聲。  但聊着聊着,從老師的書房裏傳來隱約的英文歌聲。11歲的文璐溜到這裏,對着媽媽打印的《森林公主》臺詞,哼唱得津津有味。這是文璐最喜歡的動畫片,塞在厚厚CD包的第一層。CD包裏裝着媽媽精心挑選的的各種英文動畫片,每部文璐都看了不下百遍。  “文璐,別用唱的,念出來,越快越好。”Nancy用英語叮囑道。  文璐乖巧地“Yes”了一聲。她能順着每一張光碟,哼出每句臺詞的調子。她愛英語,愛國學。但這個癡迷於學習的女孩,對校園卻一點兒都不待見。“我不喜歡去學校上學。”小女孩瞪大眼睛頷了頷首說,彷彿做了一個鄭重聲明。她的這種態度,很令媽媽滿意。  如果不是在2007年胡敏藝看了一張光碟,女兒可能會在全是學生的某間小學裏,憑着運氣遇到一位慈善又有水平的老師,放學後拖着十幾斤重的書包一臉愁容地做功課。在這張名爲《一場演講,百年震撼》的光碟裏,主講人王財貴引用南懷瑾的一句話:“現在天下父母以及所有老師都在做一件事都在殘害我們的幼苗。”  王財貴還說,如果生長在像中國這樣一個有五千年高度文明的地方,而我們的國民,我們的孩子,竟然沒有文化地成長。請問,這是不是叫人造的文化侏儒症?  事實上,6歲的文璐已經對唐詩宋詞倒背如流。胡敏藝希望後代在國學上有所積累,她說:女兒,咱不上學了。  此時文璐剛幼兒園大班畢業,她對這段校園經歷僅存的記憶碎片是:“小朋友總是欺負我。”胡敏藝印象最深的則是,老師向她反映,文璐穿着繫腰帶的裙子,上課時總是對着腰帶捲了又卷。胡敏藝與先生是湖北荊州人,在女兒即將上小學的節點上,若不讓女兒退學,他們要麼只能將她送到中山某所外來工子弟學校,要麼送回老家,讓女兒當一個留守兒童。  先生做手工藝生意,胡敏藝是一名民間工藝老師。在這個普通外來工家庭裏,孩子就是一家人生命的光。讓女兒脫離傳統教育體制在家讀書,無疑是個冒險的決定。  但當這個念頭像個脹滿了的氫氣球,在這個家庭裏“砰”地炸開,媽媽胡敏藝發覺,女兒的生活可以充滿選擇,至少可以幫她選一種“快樂的方式”。  手放得太鬆,現實問題就橫衝直撞過來  過年回湖北老家,胡敏藝向公婆主動招了:“文璐還沒有學數學。”爺爺奶奶一聽急了:“這怎麼行呢?這怎麼行呢!”  退學後,胡敏藝在家裏騰出個位置,爲女兒佈置成教室。在這個房間裏,文璐從早到晚低語吟哦着《弟子規》、《論語》、《四書五經》。爲了備課,讀中專時學化學專業的胡敏藝,憋着勁兒研究琢磨經典國學。  這個過程使她異常痛苦,卻也讓她後來意外地成爲國學館的老師,當然這是後話。  試教一年,胡敏藝對效果頗爲滿意,這導致的直接結果是,後來的幾年裏,小學入學名單上再也不會出現文璐的名字了。  胡敏藝爲女兒打造了11年的培養計劃:2年中文,3年英文,2年中文,2年琴棋書畫,2年遊學。2009年,文璐從這所只有她和媽媽的特殊學校裏順利結業。教以國學爲主的中文那兩年,胡敏藝還可以親自操刀上陣,但過了這一階段,她就顯得力不從心了。  當年上學時,胡敏藝有旁人看起來頗爲羨慕的資本父親是教師。這意味着別人只能在飯堂裏買饅頭,她能買到包子,也意味着父親的同事們能給予她更多的敦促。她成績不太理想,但讓她意外的是,別的同學考不好爸媽要打要罵,父親卻從未因成績揪着她不放。  她嘗試着從細節上處理很多教育問題。3年前,胡敏藝有了兒子一謙。一次去公園,愛蹦愛跳的一謙突然從石頭上跳下,摔到了地上,周圍朋友冒了一身冷汗,胡敏藝裝作看不見:“我們愛他,但不必一定非得去幫他。”  她還從現實中尋找啓發。她注意到,上學後的小朋友沒幾天就學會了“放屁”等“市井化”的語言;小學一年級的男生被人開玩笑問,旁邊的女生是不是你女朋友啊?男生一本正經地回答:“不,是我前女友”……胡敏藝不希望一雙兒女早熟,她希望他們保持童真。  此外,她還理解了,教育是個鬆手的過程。在文璐主攻英文的階段,胡敏藝聘請了家教老師。上課之餘的日程安排,全憑文璐興趣,看書看厭了就聽英文歌,看英文動畫片、電影,什麼都不想學,那就找小朋友玩。這些傳統學校裏不合規矩的請求,媽媽都能滿足。  可手放得太鬆,現實問題就會馬上橫衝直撞過來。過年回湖北老家,胡敏藝向公婆主動招了:“文璐還沒有學數學。”爺爺奶奶一聽急了:“這怎麼行呢?這怎麼行呢!”每年7月,臨近小學報名的日子,來自老家的電話都像例行公事般打過來:讓文璐上學吧。  可一次次都被胡敏藝頂了回去。她堅信,這條路儘管前程未卜,但沒有走錯。  “在家上學聯盟”裏的  不少孩子返學了  此時,學校老師的電話打了過來:“我教的學生英語從來沒有不及格過!”分數沒有說服力,來自爺爺奶奶的不滿聲也接踵而至。無奈,張鴻霖又回學校讀六年級了。  在中山,胡敏藝有志同道合的家長朋友,付榮麗就是其中之一。不過,付榮麗在一雙兒女是否在家上學的問題上充滿了徘徊。正因如此,退學還是返校?3年來,在這隻有兩個選項的選擇題中,兒子張鴻霖始終遊離不定。  這是一棟掩映在綠樹中的3層小別墅。2009年,付榮麗與丈夫在這裏辦了所大同國學館,不妨讓兒子試試休學?次年秋天,張鴻霖沒有出現在小學五年級的課堂上,而是在國學館。爸媽親自上陣,給兒子講課。  一年後,媽媽想檢驗一下兒子的學習成果,於是張鴻霖參加了學校五年級的期末考試。付榮麗看到發下來的成績單,不禁倒吸一口涼氣:英語33分,數學70分。  此時,學校老師的電話也打了過來:“我教的學生,英語從來沒有不及格過!”分數沒有說服力,來自爺爺奶奶的不滿聲也接踵而至。無奈,張鴻霖又回學校讀六年級了。果不其然,張鴻霖的英語成績“蹭蹭”地上去了。  如今,國學館裏已有13個孩子,他們有的因興趣而來,也有極個別乾脆沒有上學。付榮麗爲12歲的兒子報了初中,不過,兩年內,張鴻霖的老師又變成了爸媽。付榮麗琢磨着,初中兩年的課程完全可以一年讀完,這樣兒子省下了大把時間讀《史學》等書籍。  哥哥張鴻霖在前方“打頭陣”,妹妹張愷君也許會循着“在家上學”的路徑成長了。張愷君已經在媽媽的國學館裏學了3年,每天,張愷君花七成時間誦讀《四書五經》,其他時候,她會讀歷史類書籍,並穿插德行教育、英語聽力等。  不必上學,也不必在老師的耳提面命中熬夜寫作業,6歲半的張愷君樂在其中。  按照媽媽的規劃,張愷君也許要到大學時,纔會與學生身份產生一點關係。媽媽說,按這種教育方法,張愷君過15歲生日時,學到的東西會比同齡孩子多得多。到時,通過自考拿個本科文憑,順着梯子往上爬,下一步就是讀研究生了。  隨着“在家上學”個案的不斷涌現,一些家長漸漸不滿足於孩子獨自在家上學的封閉與孤立,在網上和現實中,他們在共同尋找體制外教育的聯合。胡敏藝加了不少類似“在家上學聯盟”的QQ羣,在中山的羣裏,有四五個家長。  5年前,胡敏藝也期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家長。但這個計劃,終究沒能付諸實踐。  按她的設想,通過“聯合家教”的方式,找幾位有相似經歷的家長,共同聘請老師,不僅可以帶來分攤成本的好處,也可以互幫互助地教孩子們各種技藝,不論手工、做飯還是唱歌均可。  但她發現阻力重重。比如蔣老師的孩子只有2歲,另一位老師的孩子卻十幾歲,每位家長對孩子的成長教育計劃也各異,胡敏藝還是選擇了放棄。  希望女兒18歲時  能找到“王子”  希望她能成爲用英語講解《四書五經》的導遊。但更多地,媽媽希望她成爲一個幸福的人。  朋友們最大的擔憂是,文璐會因脫離集體生活而性格變得孤僻。爲此,胡敏藝曾試着送女兒到她所在的婦女兒童中心上課。有一天,文璐情緒低落地告訴媽媽:“小朋友們笑話我沒上過學。”但隨着女兒日漸長大,送她回校園的念頭徹底打消了。  讓胡敏藝欣慰的是,她的教育方式不是沒有成效。2010年6月底,媽媽和9歲的女兒從老家回中山的火車上,兩人之間的對話被胡敏藝記錄在QQ空間裏。  “文璐,要回中山了,想妹妹嗎?”媽媽問,指的是文璐的堂妹,回老家後姐妹倆天天晚上睡在一起。“想。”女兒說。“想月月嗎?”月月是媽媽的學生,愛扎兩條小辮兒的7歲小姑娘。“想。”  “那這兩個妹妹你更喜歡哪個一點?”“都喜歡。”“如果一定要選一個呢?”“那選妹妹。”媽媽很驚奇,因爲女兒也很喜歡月月:“爲什麼呢?”女兒想了幾秒說:“因爲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媽媽再次驚訝。  胡敏藝的堂妹是高三英語教師,曾一度質疑堂姐的做法。最近,試着與文璐進行簡單的英語對話後,她詫異地發現,“文璐的英語口語表達與大學生水平不相上下。”這次測試,讓她成爲胡敏藝的堅定支持者。但胡敏藝對3年英文教育效果並不完全滿意,她覺得女兒只達到她要求的七成。因此,英文教育的結業時間被推遲半年。  Nancy是文璐的新英語老師,來自新疆的她愛穿孔雀長裙,她的生活一半是舞蹈,一半是工作。“我會把文璐當成自己的‘化身’來教。”她對胡敏藝說,“如果我和我的孩子人生可以重來,我也想選擇這種灑脫的方式。”  Nancy提議,文璐應該在15歲前補完高中以前的全部課程,目前的現實是,應試教育要求的內容,文璐只接觸了冰山一角。胡敏藝輕聲應着,“嗯,是,文璐的爺爺喜歡這個。”  如今,爺爺奶奶已經不那麼頻繁地催着讓文璐返回校園了,胡敏藝卻在盤算,讓女兒參加一次以個人名義報名的英語大賽,捧個獎狀回去,“嗯,文璐的爺爺喜歡這個。”  9月份,文璐該繼續學中文了。早已成爲國學館老師的胡敏藝打算自編教材,講課內容是“說文解字”。如“雲”一字,她會蒐羅各種形態的雲的照片和視頻,並親自做“雲的形成原理”的試驗。在她看來,圖文並茂的方式能加深女兒的理解。  女兒愛玩扮公主的過家家遊戲,也會爲給娃娃做公主裙將新買的橙色衣服剪成兩截;她愛畫畫,愛看番茄王的美食節目。她想做設計師、美食家,或者能環遊世界的導遊。媽媽對後者最爲贊同:“希望她能成爲用英語講解《四書五經》的導遊。”但更多地,媽媽希望她成爲一個幸福的人,“到18歲時,找到自己的王子,然後,白頭,到老。”  除了一雙兒女,胡敏藝對自己的事業也有打算。她想辦一所私塾,只有四五個孩子就好,名字就取“一謙書院”;或者辦一所只有遊戲和快樂的幼兒園,該取什麼名字呢?  “爬滑梯幼兒園!”3歲的一謙擡起頭,眨巴着眼說。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