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體育記者日手抄報內容】陽光體育手抄報內容

【體育記者日手抄報內容】陽光體育手抄報內容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手抄報一:記者的基本介紹


記者是在媒體中從事新聞採訪和報道工作的某者。在中國早期的新聞機構中,編輯和記者沒有嚴格的分工,編輯、採訪合一。1872年,《申報》創刊後開始設立訪員,專門採訪本地新聞。之後,《申報》在北京、南京、杭州、武昌、寧波、揚州等26個城市聘有“報事人”或“訪員”。1899年《清議報》第7期上出現“記者”一詞。

2017年國際新聞工作者聯合會年末彙總數據顯示,全球至少81名記者在2017年殉職,250名記者受到拘禁或關押,針對媒體從業人員的暴力和騷擾大幅增加。

總體概述

從事信息採集和新聞報道工作的人通常稱爲記者(Journalist或Reporter);記者屬於一種職業。採訪,媒體信息的採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過記者和被獲取信息的對象面對面交流。新聞機構中從事採訪報道的專業人員稱爲記者。16世紀,意大利港口城市威尼斯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那裏的商人和手工業者急需瞭解商品原料產地、銷售市場以及有關交通、政治、軍事等情況,於是有些人就以採集和出售政治和宗教消息、商業行情、航船行期等新聞爲專門職業,成爲早期的新聞記者。

工作範圍

代替廣大的民衆前往事情發生的現場,或是接觸新聞事件的當事人,並將事情的真相及其代表的意義,透過報導呈現於大衆媒體之上,協助媒體達成守望、教育、討論、娛樂等功能。由於記者擁有閱聽人賦予的權力,所以也被冠以無冕之王的雅稱。

一般而言,記者主要在報社、電視臺、廣播電臺、雜誌社、通訊社等機構工作。網絡出現之後,也有部分記者替網絡媒體(網絡報)或專業網站工作。許多政府機關、社團內,也有編制內的記者。還有不在固定媒體工作的記者,一般稱爲“自由撰稿”或“自由記者”,接受媒體委託或靠投稿維持生計。

記者的表現方式可以分爲報道、專題、調查採訪、專訪、精確報導等等。但記者的稿件、照片、影帶等,通常還要經過編輯臺的處理。

主要分類

新聞記者按工作性質分爲文字記者、攝影記者、廣播記者、電視記者、網絡記者;

按報道內容分爲政治記者、軍事記者、經濟記者、文教記者、科技記者、體育記者等;

按地區分爲本地記者、駐外記者、特派記者等。新聞機構爲了專題採訪報道或專門地區、部門的採訪報道,還聘請編制以外的特約記者。

中國新聞記者的職務序列,分助理記者、記者、主任記者、高級記者4級。

【體育記者日手抄報內容】陽光體育手抄報內容

手抄報二:關於記者的主要節日

2000年,國務院正式批覆中國記協《關於確定“記者節”具體日期的請示》,同意將中國記協的成立日11月8日定爲記者節。每年的11月8日是中國記者節。記者節像護士節、教師節一樣,是我國僅有的三個行業性節日之一。按照國務院的規定,記者節是一個不放假的工作節日。記者節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就有。從1933年到1949年,每年的9月1日,新聞從業人員都舉行各種儀式紀念這一節日。1949年12月23日,新中國成立之初,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頒佈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中明確規定了“記者節”,因當時沒有確定記者節的具體日期,因此長期以來我國新聞從業人員一直未過記者節。

《辦法》對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規定這樣表述:“其他各種紀念節日如:二七紀念、五卅紀念、七七抗戰紀念、八一五抗戰勝利紀念、九一八紀念、護士節、教師節、記者節等,均不必放假。”但因爲當時沒有確定具體日期,因此長期以來中國新聞從業人員一直未過記者節。

1999年9月18日頒佈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再一次明確列入了記者節。2000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覆中國記協的請示,同意將11月8日定爲記者節。

11月8日也是中國記協的成立日。1937年11月8日,以範長江爲首的左翼新聞工作者在上海成立中國青年記者協會,這是中國記協的前身。七十多年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記協爲團結廣大新聞工作者,推動中國新聞事業的發展,以及在開展國際新聞界友好往來等方面作出了顯著成績。確定中國記協的成立日爲記者節的日期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20世紀30年代初,國民黨爲加強其統治地位,對堅持正義的新聞工作者任意加以迫害、逮捕乃至殺戮。1933年1月,江蘇鎮江的《江聲日報》主筆劉煜生,被江蘇省民政廳長趙啓以“宣傳共產”之罪名,下令殺害。上海《申報》登載了這條消息,輿論譁然,新聞界提出“開放言路、保障人權”的強烈要求。爲了緩和輿論指責,南京國民政府在1933年9月1日被迫發出《切實保護新聞從業人員》的通令。1934年8月,杭州記者公會向全國新聞界發出通電,倡議定9月1日爲記者節,得到不少地區的響應和認同,1934年9月1日,杭州、北平、南京、太原、廈門、青島等地的新聞界,都舉行了紀念慶祝活動,1935年,“9.1”記者節得到了全國的認同,天津《大公報》併爲此發表了《記者節》的短評,要求政府積極地解放言論。

1938年,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在漢口成立,是年9月1日,在漢口普海春大酒家舉行盛大的記者節活動,向來華採訪的各國新聞界,向在漢口當時出版的各種報紙,向出入於槍林彈雨中的戰地記者,向從南洋等地歸來的新聞同業表示感謝和敬意,並且號召全國新聞工作者,團結在抗戰建國的旗幟下,奮勇前進。當時,範長江同志講了話,塔斯社的羅果夫,法國《人道報》的黎蒙都講了話,在中國新聞史上,這是一次最盛大的最莊嚴的記者節。

此後,在有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分會的各地,如湖南、如廣西、如延安及各抗日根據地、如香港的新聞同業,都在9.1記者節這一天舉行慶祝活動,號召加強團結,加強學習,貫徹“青記”一貫提出的主張。

記者節,有些國家又稱新聞節、出版節。

前蘇聯的出版節是5月5日。1922年3月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作出決議,以《真理報》創刊日(5月5日)爲全俄出版節。該報於俄歷1912年4月12日創刊,俄歷與公曆相差13天,換算爲公曆,便是5月5日。蘇維埃俄國從1913年起改用公曆紀元。

韓國的新聞節是4月7日。1896年4月7日,朝鮮醫生徐弼博士在漢城創辦朝鮮第一家民營報紙《獨立新聞》,初爲週三刊,兩年後改爲日報。爲紀念朝鮮第一家民營報紙的誕生,韓國建國後將4月7日這一天定爲韓國的新聞節。

1990年前的匈牙利,其記者節是12月7日。這是爲了紀念1918年的這一天誕生了匈牙利共產黨的第一家報紙《紅色權利報》。

舊中國的記者節是9月1日,1934年杭州市記者公會通電全國,要求定9月1日爲記者節,以紀念國民政府1933年9月1日頒佈《保護新聞工作人員及維護輿論機關》的命令一事。由於得到了全國新聞界的贊同,國民政府承認9月1日爲中國記者節。陝甘寧邊區建立後,延安的新聞工作者每年都在這一天舉行紀念活動。

【體育記者日手抄報內容】陽光體育手抄報內容 第2張


手抄報三:記者的國際獎項

普利策新聞獎

普利策新聞獎是新聞界的最高獎項,此外還有 "世界新聞攝影"荷賽獎和羅納德·里根新聞獎,我們國內也有“中國新聞獎”、“韜奮新聞獎”、 “範長江新聞獎”和“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四大獎項。

1917年根據美國報業巨頭約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的遺願設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已經發展成爲美國新聞界的一項最高榮譽獎,不斷完善的評選制度已使普利策獎被視爲全球性的一個獎項。

普利策獎在每年的春季,由哥倫比亞大學的普利策獎評選委員會的十四名會員評定,5月由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正式頒發。

普利策獎分爲兩類,新聞界和創作界。普利策獎也是一個鼓勵美國的獎。新聞界的獲獎者可以是任何國籍 ,但是獲獎條目必需在美國週報(或日報)中發表的。創作界獲得者必須是美國公民,唯一例外是歷史獎。只要是關於美國曆史的書都可獲獎,作者不必是美國人。

羅納德.里根新聞獎每年在世界上僅授予一名在體育報道中表現傑出的記者(包括電視、廣播、報刊、雜誌、攝影或著名的電影演員)。獲獎者須在現代社會的體育領域中,表現出使公衆認可的想象力、激情、勇氣和天分。

“WPP”這三個大寫英文字母的組合,是“世界新聞攝影”,即 World Press Photo三個英文字頭的縮寫,成爲一年一度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舉行的世界新聞攝影比賽的專有名詞。由於這一比賽是荷蘭人發起並主辦,所以中國攝影界習慣地稱之爲“荷賽”。

國內獎項

“中國新聞獎”

“中國新聞獎”是全國優秀新聞作品年度最高獎。從1990年開始,每年評選一次。當前,中國新聞獎按報紙、通訊社、廣播電臺、電視臺等系列設消息、通訊、評論、新聞攝影、報紙版面、新聞專題節目、新聞性節目編排等評獎項目。

“韜奮新聞獎”

“韜奮新聞獎”是中國韜奮基金會委託中國記協主辦的,獎勵我國從事新聞編輯、通聯工作及新聞評論、新聞理論研究、新聞教育的現職專業新聞工作者的最高榮譽獎。1993年開始評選,現今每兩年評選一次。

“範長江新聞獎”

“範長江新聞獎”是中國記協和範長江新聞基金會聯合設立的優秀中青年記者(包括新聞節目主持人、新聞播音員)的最高榮譽獎。1991年開始評選,現今每兩年評選一次。以中國傑出的新聞工作者範長江的名字命名,旨在促進中國新聞界學習和發揚範長江獻身於人民新聞事業的崇高精神,培養和造就更多的優秀新聞工作者。

“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

“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是中國記協於1994年主辦的常設全國性新聞獎。評選獎勵全國優秀記者、編輯、新聞評論員、通聯、校對以及新聞節目的製片人、主持人和新聞播音員。現今每兩年評選一次,旨在表彰新聞界中優秀分子的先進事蹟,弘揚他們的奉獻精神,促進新聞界多出精品,多出人才。

【體育記者日手抄報內容】陽光體育手抄報內容 第3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