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兩彈元勳鄧稼先的故事

兩彈元勳鄧稼先的故事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7.1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兩彈元勳鄧稼先的故事

鄧稼先(1924—1986)是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鄧稼先是安徽人,後來在北京大學當物理老師,1948年10月,鄧稼先去美國讀研究生,1950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在他取得學位後的第9天,便登上了回國的輪船。回國後,鄧稼先在中國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工作。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爲“兩彈元勳”。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956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鄧稼先曾榮獲全國自然科學一等獎、國家級科學進步特等獎,並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鄧稼先和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都是安徽人,在同一個中學上學,從小兩人在一起彈玻璃球、打牆球、比賽爬樹,二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後,鄧稼先又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領導並親自參與了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實驗工作。

【趣聞】

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週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爲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並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勳獎章”,鄧稼先就是爲此付出了畢生的精力,也爲此獻出了生命。

“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兩彈”中的一彈是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指導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

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創建的輝煌偉業。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這是中國人民在攀登現代科學高峯征途中創造的“兩彈一星”的人間奇蹟。“兩彈一星”的偉業,是新中國建設成就的重要象徵,是中華民族的榮耀與驕傲,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勇攀科技高峯的空前壯舉。

【鏈接】

核武器是利用能自持進行核裂變或聚變反應釋放的能量,產生爆炸作用,並具有大規模殺傷破壞效應的武器的總稱。鄧稼先等科學家研究的原子彈和氫彈就是非常厲害的核武器。

核武器爆炸的五大危害:

光輻射,又稱熱輻射。核武器在爆炸時,可產生幾億攝氏度甚至幾十億攝氏度的高溫,能快速融化一切。光輻射只要涉及到人的皮膚,皮膚就會立即變成焦黃或黑色,並致使人體死亡。

衝擊波,是一種機械波,通過介質震動傳播能量。核爆炸衝擊波與普通炸藥的震動波性質相同。一枚當量爲100萬噸TNT的核彈在爆炸時會即刻摧毀5.6公里範圍內的全部建築。衝擊波直接作用於人體可造成各種直接衝擊傷。

早期核輻射,又稱貫穿輻射,是核爆炸最初十幾秒內放出來的Y輻射和中子流。它是核武器特有的一種殺傷破壞因素。人體在早期受到核輻射影響時,易出現休克和中樞神經系統失調,造成器官損傷、內臟組織損傷和免疫系統功能退化等症狀。

瞬間電磁波,核武器在爆炸時,可使空氣發生電離,產生巨大的電磁場,電壓爲幾百千伏。瞬間電磁波可破壞各種武器裝備的電子設備,殺傷人員。

放射性沾染,這是核爆炸所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對地面、空氣、人員和武器裝備等各種物體的污染,主要釋放粒子的Y輻射。這些放射性裂變的小微粒懸浮在空氣中,造成地面、人員和物體表面沾染,可引發人體引起造血障礙、眼睛白內障、白血病及其他惡性腫瘤、生育能力下降或胎兒畸變等症狀。

既然核武器有這麼多的危害,爲什麼我們國家還要研製它呢?以下是我國政府在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時發表的聲明:中國發展核武器,並不是由於相信核武器的萬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國發展核武器,是被迫而爲的,是爲了防禦,爲了打破核大國的核壟斷、核訛詐,爲了防止核戰爭,消滅核武器。此後,中國政府又多次鄭重宣佈: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中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並就如何防止核戰爭問題一再提出了建議。中國的這些主張已逐漸得到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的贊同和支持。

兩彈元勳鄧稼先的故事

兩彈元勳鄧稼先的故事點評

既然核武器有這麼多的危害,爲什麼我們國家還要研製它呢?以下是我國政府在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時發表的聲明:中國發展核武器,並不是由於相信核武器的萬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國發展核武器,是被迫而爲的,是爲了防禦,爲了打破核大國的核壟斷、核訛詐,爲了防止核戰爭,消滅核武器。此後,中國政府又多次鄭重宣佈: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中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並就如何防止核戰爭問題一再提出了建議。中國的這些主張已逐漸得到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的贊同和支持。

兩彈元勳鄧稼先的故事 第2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