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兒科醫生沒說的7件事,知道這些寶寶少受罪!

兒科醫生沒說的7件事,知道這些寶寶少受罪!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一生病,全家人都放不下心。兒科醫院永遠又是大排長龍,心裏千萬個問題來不及細問。看看下面這7件關於寶寶生病、就診中醫生來不及告訴你的事,你全都知道嗎?

寶寶一生病,全家人都放不下心。兒科醫院永遠又是大排長龍,心裏千萬個問題來不及細問。看看下面這7件關於寶寶生病、就診中醫生來不及告訴你的事,你全都知道嗎?

一去醫院就要求化驗查血,錯錯錯

兒科醫生沒說的7件事,知道這些寶寶少受罪!

化驗檢查都是輔助作用,真正做全方面診斷的是醫生。

化驗往往不準確,比如發燒了馬上驗血,因爲發燒沒多久,身體還沒有做出充分的反應,查血根本就查不出來什麼。

所有的化驗都是體外化驗,跟人體內差別很大,只能起很小的輔助作用,特別是測血鈣、骨密度之類的,離開人體都不是原來的樣本,完全測不出任何結果。

不要去查孩子是否缺鈣,孩子有缺鈣的症狀了纔是缺鈣,好好的孩子去查什麼呢?

兒科醫生沒說的7件事,知道這些寶寶少受罪! 第2張

在等待過程中,仔細回憶孩子發病過程

準確敘述發病時間,要平復自己的情緒。家庭中其他人有沒有類似的疾病,比如感冒、過敏等。

要告訴醫生孩子的主要症狀,就是一眼就看到的症狀,發燒、咳嗽跟咳嗽、發燒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治療也會不同。

疾病變化趨勢,比如說,如果先發燒,然後咳嗽了,其實是在好轉,而不是加重了。

告訴醫生,孩子吃藥後的反應

去看醫生最好帶上寶寶吃過的藥,之前吃什麼藥有效果,現在還可以繼續吃,而不是又重新開新藥,讓孩子當試驗品。

不要描述孩子老不吃飯,老感冒,這些都是虛詞,醫生無法判斷。要說體溫多少度,這是量化;拉肚子幾天,要說具體的天數,不要說經常腹瀉。

客觀敘述,而不是自己下判斷,“我覺得孩子怎麼怎麼樣”,並不一定準確,要讓醫生來做判斷。

兒科醫生沒說的7件事,知道這些寶寶少受罪! 第3張

孩子是否生病,生病是否嚴重?

吃喝是否正常,精神狀態好不好,睡眠狀況,便尿情況。

哇哇大哭的孩子往往不嚴重,而不哭不鬧往往更嚴重,因爲ta已經沒力氣哭鬧了,精神狀態好壞,是衡量孩子病情是否嚴重的一個標準。

醫生們初診的出錯率是很高的,因爲不瞭解具體的情況,比如手足口病,初診幾乎無法判斷,並不是醫術高低的區別。

1.不要一直給孩子換醫生。一次沒看好,就認爲這醫生不行,馬上換醫生看,如此下去,每次給孩子看的醫生都是初診,診斷準確率都是不高的。

2.複診非常必要。因爲有了初診的經驗,同一個醫生更瞭解寶寶情況,可以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孩子生病的過程是一個曲線,需要時間

父母要做的不是馬上把症狀壓下去,沒症狀自己就安心了,其實很多時候疾病還在。

比如發燒,不超過38.5攝氏度沒有必要吃退燒藥,打針,所有的退燒藥都只是讓體溫退下來,並不能殺滅病菌,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

家長們認爲的“最佳治療”往往是希望“藥到病除”,要知道疾病的本質是有一個過程,表面的症狀消失了,往往不是真的恢復了健康。

很多人都見不得孩子發燒、咳嗽,希望孩子馬上就能好,這是不對的,適宜治療纔是更好的方法。

除了腦膜炎之類的發燒,其他都不會讓孩子“燒壞腦子”,超過39攝氏度的退燒,只是爲了防止孩子高燒驚厥。

兒科醫生沒說的7件事,知道這些寶寶少受罪! 第4張

給孩子吃藥,一定要看清楚說明

寧願吃老的藥也不要吃新藥,因爲新藥往往還沒得到充分臨牀數據,有什麼副作用也不清楚。

全世界有80%的抗生素是在中國做實驗的,所以請不要拿自己的孩子當小白鼠。

兒科醫生沒說的7件事,知道這些寶寶少受罪! 第5張

最重要的是,孩子生病沒什麼

孩子生病某種意義上講是好事,比如發燒是因爲身體受到了病菌的侵害,免疫機能抵抗產生的體溫升高,如果孩子受到侵害卻不發燒,那纔是有問題。

孩子從母體出生是不帶任何病菌的,生病是必然現象,一定要通過生病免疫力纔會提升,長大後纔會不容易生病。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