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測測你家寶寶屬於哪種依戀類型

測測你家寶寶屬於哪種依戀類型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文化影響父母的撫養方式,使父母的撫養行爲特點如敏感性、反應性表現出文化間差異;文化的價值傾向影響到社會結構與家庭結構,進而影響孩子的依戀對象的選擇與人際關係的性質。

依戀類型

測測你家寶寶屬於哪種依戀類型

有些嬰兒在媽媽離開的時刻顯得特別的不安、害怕,有些孩子會很快的恢復平靜。怎麼評價您和您的孩子的依戀關係?

心理學實驗往往使用“陌生情境測驗”方式來評價嬰兒與父母、特別是母親的依戀。

這個測試模仿嬰兒與媽媽分離的場景。媽媽和寶寶先是在房間裏一起玩,中間媽媽離開,留下一個陌生女人在房間裏,之後媽媽回來。另一次則是媽媽離開,只留下寶寶一個人在房間裏,之後媽媽回來。

測試者通過錄像,觀測寶寶在媽媽離開時和媽媽回來時的反應。

一位叫做艾因沃斯的心理學家耐心仔細地收集了近三十個嬰兒的資料,令人驚訝的是,所有嬰兒在媽媽離開的時間,儘管程度不一,都有不愉快或哭鬧的表現。但是在媽媽回來時,嬰兒之間的表現則差別巨大。依據不同的反應,艾因沃斯和梅因將嬰兒分爲四個類型:安全型依戀、迴避型依戀、拒絕型依戀,和混亂依戀型。

1安全型依戀

安全型依戀的兒童表現出舒適、安全的總體特徵。

與母親在一起時能愉快的玩遊戲、自信的探索環境,能與母親進行近距離或遠距離交往,不總是注意母親是否在場,在緊張情境下迅速回到母親身旁,尋求保護和安慰;他們對陌生人的反映比較積極,在母親鼓勵下能順利的與陌生人交往。

當母親離開時,探索的行爲會受到影響,有的哭泣,如果不哭泣,也明顯的表現出一種苦惱但沒有明顯的分離焦慮,對玩具的注意力減少。當母親重又回來時,他們會立即尋求與母親的親近和安慰;並能很快的與母親做遊戲。

這類依戀是健康的依戀,形成的原因是父母對嬰兒的信號能迅速正確地作出反應;對嬰兒表現出積極的關心和愛;對嬰兒的活動給予密切的注意和情感支持;常常引導嬰兒的行爲。

2迴避型依戀

迴避型依戀的兒童的人際關係趨於冷淡、疏遠。

這類兒童與母親在一起時,很少關注母親的行爲,母親在場或不在場影響不大。在自由活動和其他不同程度的壓力下,與母親的身體接觸很少,也很少與母親主動交談,與母親的分享行爲少。對陌生的人和事物,表現得膽子大,不退縮,能進行自主探究活動。

母親離開時不哭泣,悲傷程度小,並未表現出分離焦慮,對母親的歸來不積極的歡迎,也無明顯的喜悅。實際上這類兒童並未形成對人的真正依戀。

此在種類型爲不安全依戀,兒童易成長爲具有反社會性和攻擊性行爲的個體。形成原因是母親對嬰兒缺乏耐心、對他們的信號反應不積極,也常對嬰兒表現出消極感受、很少能從與子女的親密接觸中獲得快樂。或者父母過於熱心、總是喋喋不休、甚至在嬰兒感到厭倦時仍然提供過多的刺激。對這些不喜歡他、或者老是糾纏他的父母,嬰兒習得了迴避的方式。

3拒絕型依戀

這一依戀類型的兒童表現出依賴、退縮的特徵。

這類兒童與母親在一起時,似乎離不開母親,喜歡纏在母親身邊,和母親的身體接觸比較頻繁,探索活動不積極;對陌生的人和事物拘謹、退縮。

母親離開時極端痛苦,表現出反抗,哭泣,悲傷的程度高;但母親返回時有表現出矛盾心理,既想尋求與母親接觸,又在母親親近時生氣的拒絕反抗,不容易平靜下來。

此種類型爲不安全依戀,兒童容易表現出退縮性行爲。形成原因是父母經常表現不一致,他們依自己的情緒好壞對嬰兒時而無微不至時而又極爲冷漠,很多時候表現的很不負責。嬰兒採取的極端極端應付方式,糾纏、哭鬧和其他依戀行爲來獲得情感支持和安慰,而當其努力並不奏效時就變得憤怒和怨恨。

4混亂型依戀

這一依戀類型的兒童對母親有較多的身體接近或接觸,與陌生人交往少,不友好。

這類兒童在陌生情境中表現出雜亂無章和缺乏組織的行爲,常常是以上三種類型兒童的混合特點以及一些難以理解的、稀奇古怪的行爲。

研究表明,此類型兒童是最不安全的依戀類型,其攻擊性水平六倍於安全型兒童,而且極易發展成爲精神障礙患者。形成原因是這類孩子的母親傾向於虐待和忽視她們的孩子,可能嚴重抑鬱。

影響的因素

測測你家寶寶屬於哪種依戀類型 第2張

你也許很奇怪,爲什麼有的孩子能和媽媽建立安全依戀,有緊密的情感聯結,而有的孩子卻是非安全依戀呢?依戀形成的過程中受什麼因素影響呢?

實際上,依戀類型的形成受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包括作爲主要照料者的客觀因素和兒童自身因素的影響,以及家庭和社會文化背景的影響。

主要撫養者:媽媽

首先,作爲主要撫養者尤其是媽媽的特點,對孩子的依戀類型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

1撫養質量

孩子出生後即處於一定的社會撫養環境中,主要撫養者尤其是媽媽的餵養方式及其與孩子相互作用的性質構成了影響親子依戀的關鍵因素。

媽媽對孩子所表現的行爲特性,如對孩子的需求是不是敏感,是不是及時迴應,直接影響着孩子的自身認知,從媽媽的反應中,孩子會形成“我是不是受歡迎的”“我是不是可愛的”等認知,這種認知會影響孩子個性發展的趨向。

2母愛缺失

有的媽媽不能親自照料孩子,由老人帶回老家撫養,或者孩子留在老家,父母到城裏打工,造成孩子母愛缺失。

孩子與媽媽短期分離的效應是無關發展大局的,但卻是創傷性的。孩子在媽媽的缺失早期表現爲持續分離焦慮與自我防禦,以後才逐漸減弱。但長期分離的影響是深遠的,它會對孩子的社會能力、認知、語言的發展產生破壞性的影響,這種影響直到成年。

3撫養者的依戀類型

父母的心理狀態,會通過對孩子需要的瞭解和反應,影響養育行爲。

如果本身就是安全型依戀的父母能及時滿足孩子的需要,孩子會以父母爲他們的安全基地,去積極進行探索活動。

而不安全型依戀的父母將童年時與自己父母交往的經歷組織成內部工作模型,會誤解孩子的需要,或只作出有選擇的迴應。

孩子的特點

孩子天生俱來的氣質特點影響着孩子的反應方式與活動水平,比如孩子本身是容易帶的,或者是困難的,這種特點也影響到孩子的撫養難度與成人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看法,進而影響父母的撫養質量,而這種撫養質量尤其是反應性與敏感性的變化又反過來作用於孩子,使其依戀產生與發展呈現出相應的個體特點。

家庭關係

父母婚姻質量對子女依戀安全感具有直接和間接的影響。

其一,婚姻質量通過影響媽媽的依戀工作模型間接影響媽媽對孩子的撫養質量;

其二,婚姻質量直接關係到父母雙方的心理狀態和應激水平,進而影響父母和子女的互動過程;

其三,不同水平的婚姻關係產生不同的家庭氛圍,由此影響子女依戀安全感的建立。

父母婚姻質量越高,相互支持度越高,家庭氛圍越融洽,越是以積極的心態善待孩子,其子女依戀安全感越高。

社會文化背景

文化影響父母的撫養方式,使父母的撫養行爲特點如敏感性、反應性表現出文化間差異;文化的價值傾向影響到社會結構與家庭結構,進而影響孩子的依戀對象的選擇與人際關係的性質。

研究表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依戀類型的分佈表現出文化差異。歐洲孩子迴避型依戀分佈較爲普遍,而日本孩子迴避型依戀相對較少而拒絕型依戀相對普遍。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