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生活護理 > 孩子積食、上火、便祕,家長該怎麼辦呢?

孩子積食、上火、便祕,家長該怎麼辦呢?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過年了,家裏好吃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寶寶也會出現積食、上火、便祕的問題,這個時候小兒推拿上場了,能幫助寶寶解決這一類的問題,一起來文章中看看吧!

積食的推拿方法

所謂積食,就是孩子飲食不節制,碰到愛吃的東西拼命吃,也有時是因爲長輩過度溺愛,硬給孩子多吃所致脾胃受傷,無法運化食物,影響了氣血的運行,這種狀態,叫積食。

比如,孩子吃頓披薩,炸薯條、炸雞翅、再來點冰淇淋或者奶油蛋糕,孩子一高興,猛吃了一頓,結果,有的孩子半夜就開始咳嗽痰多,有的發燒、有的會哮喘爲什麼呢?積食了,吃進去脾胃無法接受,是身體開始抗議。

寶寶“臟腑嬌嫩、形氣未充”,尤其是寶寶的五臟六腑各方面的功能還都不完善。在消化方面就突出表現爲脾胃嬌嫩、消化功能弱。保持七分飽,臟腑就不容易損傷,不易患上腹脹、腹痛、腹瀉等腸胃病。

在我接觸的很多案例中,讓媽媽特別發愁的一點就是寶寶不愛吃飯,看到飯碗就直搖頭。有的媽媽甚至一想到喂寶寶吃飯,就感覺壓力很大。還有一些誇張的例子,比如媽媽喂寶寶吃飯喂到崩潰,寶寶一邊吃一邊哭,媽媽着急得也是邊喂邊流淚。其實大多時候,寶寶不愛吃飯是因爲積食了。

道理其實很簡單。如果我們把孩子的腸胃比做童工,那麼讓寶寶吃得過多、過飽,就像是讓一個童工完成一個成年人的工作量,那麼長期超負荷的工作就會使它病倒、罷工了。

我記得有一個媽媽把她給11個月大的孩子的一日食譜給我看,非常詳細。但我看了嚇一跳,從早到晚,正餐和加餐,加上每天吃2~3種水果,一共十幾餐,當然量都不是很多。但這樣孩子的脾胃可是受了苦了,沒有休息的時候。

雖然我們常說少食多餐,但也不能這樣來喂。

這種情況下寶寶的脾胃已經受傷,從小兒推拿的角度我們怎麼處理呢?

1. 捏脊5~10 遍

捏脊除了有調陰陽、理氣血、和臟腑、通經絡、強身健體的作用外,還可以在日常保健過程中與摩腹、按揉足三裏、補脾經等合用,無論是先天不足還是後天脾胃失和的寶寶都可以使用。單獨使用捏脊也可以對腸胃病、小兒疳積等消化類疾病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孩子積食、上火、便祕,家長該怎麼辦呢?

2. 揉板門2~3分鐘

在寶寶手掌大魚際的位置做揉法,力度適中,平時保健揉2~3分鐘,如果生病則揉3~5分鐘。揉板門可以健脾和胃、消食導滯,可以解決寶寶脾胃蠕動慢、吸收功能差、胃動力不足的問題。

孩子積食、上火、便祕,家長該怎麼辦呢? 第2張

3. 運內八卦300次

在寶寶掌面上的掌心外圍區域做順時針方向運轉,力度要非常輕柔,劃過掌面後有一種癢癢的感覺。如果寶寶月齡大,建議每次運300~500次。運內八卦的作用和揉板門很像,也是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導滯的作用。

當寶寶嘔逆的時候,可以逆時針運內八卦300~500次。這個手法對於容易暈車的小寶寶效果也特別好。

孩子積食、上火、便祕,家長該怎麼辦呢? 第3張

4. 補脾經 300次

在寶寶大拇指螺紋面做順時針旋推,頻率要高,300次最好在 2分鐘之內完成。這個手法使用時最好使用潤膚露、爽身粉等按摩介質,這樣會使按摩更加順暢。

孩子積食、上火、便祕,家長該怎麼辦呢? 第4張

5. 按揉足三裏

此穴位有兩個取穴方法:從寶寶外膝眼開始向下,寶寶四橫指下方,脛骨外側面。給寶寶找這個穴位我更推薦另一個取穴法,推脛骨外側面,從小腿下方往膝蓋方向推,推進過程中遇到很明顯的阻力,推不上去的位置就是足三裏。可以再用外膝眼下量四橫指反證一下是否一致。

日常保健可以常按揉足三裏100~150次。足三裏這個穴位在我們人體中絕對是一個大穴,屬於四大長壽穴之一。對於氣血虛弱、氣力不足、氣虛貧血的孩子都可以使用。

如果寶寶脾胃比較弱,飯吃得不好,媽媽們都可以試試上面的方法。當然,給寶寶的腸胃留出空間也很重要,媽媽只要配合飲食控制做好按摩,寶寶的脾胃功能就會越來越強大。

最後,需要特別提醒各位媽媽的是,吃飯是一件自由的事,孩子想吃就吃,不想吃的時候,媽媽不要逼迫。要放下對孩子不吃飯的焦慮,媽媽越焦慮,孩子越容易吃得不好。同時,要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讓孩子少吃零食。因爲擔心孩子錯過正餐餓肚子而爲他準備很多零食,有百害而無一利。

上火的推拿方法

作爲一名寶媽,防“火”意識要強。發現“火”苗,要及時熄滅,避免後患。寶寶屬“純陽之體”,生命力旺盛,新陳代謝快,生長髮育迅速,容易出現陰陽失衡,陽盛火旺即“上火”。所以,這裏的“火”,指的就是小孩子容易上的內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燎原之前往往有小火苗出現。在火勢微小的時候救火肯定比火勢難以控制時再幹預要容易得多。所以,媽媽要注意觀察孩子的幾個關鍵地方:

1. 肛門

寶寶的肛門正常時是粉紅色的,腸內有熱時,就會呈現紅色。顏色越深,說明內火越大,往往大腸積熱,會導致肺火旺,如果不處理,久而久之容易便祕、流鼻血、發溼疹,更給病邪有了可乘之機,一旦受外感就會導致上呼吸道疾病。

推拿手法:清大腸經。針對大腸積熱的按摩手法其實也比較簡單,就是清大腸經,在食指外側面,從指根推向指尖。另外,如果能配合上飲食調理就更事半功倍了。

比如可以給孩子吃些祛火的蔬菜或水果,如西紅柿、白菜心、甘蔗汁,或是喝點淡竹葉水、淡藤茶。還可以用原汁機給寶寶榨蔬果汁,比如用梨、白蘿蔔、藕作爲原材料做成混合蔬果汁。如果希望口感更好,可以滴上蜂蜜,孩子喝了就很有效。總之,一定要是孩子喜歡的、能接受的,但不要太寒的食物。1 歲以內的孩子在飲用蔬果汁的時候需要稀釋,蜂蜜的選擇也需要謹慎一些。

另外,上火期間,一定記住不要讓孩子吃得過飽,尤其是熱量高的食物,儘量不吃,漢堡包、炸薯條、比薩(比薩上面的奶酪最不容易消化,又容易積食上火)這類快餐更是要禁止。

2. 眼角

如果眼角眼屎多,說明孩子有肝火了。這時孩子往往睡不好,還容易煩躁、發脾氣。

推拿手法:清肝經300 次,清天河水300 次。如果寶寶脾氣特別不好,可以加上按揉太沖,並推向腳趾尖。

飲食調理:可以給孩子榨些芹菜汁,或者用芹菜煮粥喝,或者將新鮮的芹菜

混合其他蔬菜做成蔬菜色拉。

3. 舌頭

小孩子的舌尖、舌邊若是發紅,加上小便量少、色黃、氣味大說明有心火。這時孩子通常白天很興奮,晚上愛折騰,睡不好覺。

推拿手法:清心經300 次,清天河水300 次,清小腸經300 次。一定多給孩子喝水,千萬不能用喝飲料替代喝水。祛心火的食物有很多,比如趕上夏天,可以買鮮蓮子,剝了直接給孩子吃。或者用蓮子和銀耳煲湯喝,蓮子大棗粥也是不錯的選擇。

另外,味道略苦的蔬菜可以多吃些,如生菜、豆苗、油麥菜等。

4. 嘴角和口氣

仔細觀察,有些孩子經常口角有“白茬兒”。如果伴隨脣紅或者口臭或者舌苔發黃說明寶寶積食生火、脾胃有熱。

推拿手法:清胃經300 次,清天河水200~300 次,掐四橫紋(四縫)10~20 遍,揉板門1~2 分鐘,運內八卦300 次。

5. 大便

每次孩子大便時,家長都應觀察孩子是否便得輕鬆、順利,孩子表情如何。如果孩子很痛苦、很費力才便出來,大便色深、一粒一粒的,這也是大腸積熱的表現,要多清大腸經。如果大便很粗、顏色黃,表明胃火旺,要多清胃經。另外,儘量讓孩子脾胃休息一下,少吃一頓飯,給孩子空空胃,或者吃得清淡些,喝點小米粥、百合粥。荸薺煮水或榨汁,也可以消食去火。

6. 手心

牽着孩子小手時,要經常摸摸孩子手心兒,如果是涼涼的、潮潮的,那就可以放心了。如果是乾熱乾熱的,晚上睡覺還不踏實,則是陰虛火旺,到了晚上還有可能會幹咳。這樣的孩子,不能用寒性大祛火的食物,如果傷着了,反而更難辦。一般可以用滋陰清熱的手法:按揉內勞宮穴1~2分鐘,推涌泉穴200~300次。

便祕的推拿方法

過節期間,寶寶吃的東西非常雜,加上生活不規律,容易便祕,便祕了怎麼辦?

寶寶便祕對於媽媽們來說也非常常見。孩子們正處在快速的成長髮育期,他們的腸蠕動能力差,加上餵養過於精細,或者用藥後導致腸功能紊亂,這些都會引起便祕。其實不規律的飲食和作息習慣也可能導致便祕。

便祕不只是看幾天拉一次,更重要的是看大便性狀是否乾硬,顏色是否發深發暗。有時每天大便的孩子也有便祕的情況,怎麼區分呢?

如果大便顏色深,嚴重時呈一粒粒的“羊屎蛋狀”,即便每天都有大便,我們也要着手按摩了。

1. 順時針摩腹5分鐘。 以肚臍爲圓心,用手掌或者食、中指指端順時針方向在寶寶的肚子上緩緩轉圈。如果可以一邊給孩子講故事,一邊摩腹,你會發現孩子更容易配合,媽媽也不累。

孩子積食、上火、便祕,家長該怎麼辦呢? 第5張

3. 推下七節骨100~300 次。用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上向下從寶寶腰部最低點的凹陷處推至尾椎骨。

4. 揉龜尾100~300 次。用手頂住寶寶尾骨最下端,往上方向按揉,力度適中,不要太輕,但也無需太重。

另外,當寶寶出現便祕症狀時,家長首先還是要從飲食上找原因。純奶粉餵養的寶寶,如果寶寶便祕得厲害,除了考慮換奶粉外,要讓寶寶多喝水。這裏我要特別強調,奶粉再好,都不及媽媽的母乳,母乳裏的營養成分是任何奶粉都不可比擬的。除非真的是萬不得已,強烈建議媽媽至少母乳餵養寶寶到1 歲。

如果寶寶已經能夠吃飯了,飲食的搭配就要豐富一點,想方設法讓寶寶吃一些粗纖維的蔬菜或水果。這裏特別推薦火龍果,火龍果是清涼的水果,它的黑籽能夠加速腸道的蠕動,對於治療便祕也是非常有效的。

對於大便成“羊屎蛋”的寶寶,我會建議大家加上更多泄熱通便、平衡陰陽的手法:退六腑300 次,推三關100 次。

如果便祕時間超過3 個月,這便是長期型的便祕,需要補水。可以想象一下,周而復始的便祕,導致便便在腸內都乾結了,這種情況是無水行舟。這時,光用上面的穴位是不夠的,我推薦加上按揉二馬穴3~5 分鐘。這一手法是專門滋補腎陰、補水的良方。上面這兩個手法很多媽媽都應用過,效果非常好。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