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生活護理 > 孩子哭鬧時,你是怎樣處理的?

孩子哭鬧時,你是怎樣處理的?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6.5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你的孩子不停的苦鬧,你是怎麼處理的?你的處理方式可能對你的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家長麼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哦,讓孩子正確面對哭鬧!

一直想寫一篇文章說一說,我對於如何處理孩子哭鬧的心得和體會。同大家一樣,孩子哭鬧,特別是長時間的哭鬧,是我這個做媽媽的很頭痛的事情之一,更不要說在公共場所哭鬧了。而且,我發現大寶哥哥和二寶妹妹在哭鬧這件事情上的點,完全不一樣。

動筆之前,我一直在想,到底該從哪方面切入去寫這篇文章,直到我最近看到了身邊的兩個媽媽遇到孩子哭鬧時的截然不同的處理狀態,我意識到也許這篇關於哭鬧的文章可以從“家長的狀態”入手。

孩子哭鬧時,你是怎樣處理的?

我把家長處理孩子哭鬧時的狀態分爲5類:

第一類

- 心煩,不願面對 -

孩子一哭,有時我們的第一反應,不是應對,而是“心煩”。誘因多種多樣,比如長期的身心疲勞,工作壓力,家庭關係的壓力等等,使得我們在孩子哭鬧的時候,“粗暴”的不願面對。

但是,細想下來,這是一件避不開的事情,情緒的認知,情緒的宣泄,情緒的引導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必經過程。與其長期“心煩”,不如及早“面對”。

第二類

- 逃避,無限滿足 -

“逃避”也是常見的一種狀態。有時候,我們只求孩子別哭,想怎麼樣都行。但是,長此以往,可能會派生出其他問題。比如,我們終究將無法滿足孩子的某些需求;或者,當孩子慢慢長大,他們的社交也許會遇到更多困難。

第三類

- 糾結,既想盡快平息哭鬧,又怕孩子因此養成習慣 -

大部分的情況下,我是這樣的。既希望能快速平息孩子的哭鬧,滿足往往是最快的解決途徑。但是又怕孩子養成錯誤的情緒表達,和情緒控制的習慣,也怕孩子會因此而個性軟弱。當然,滿足不是完全不可以,取決於不同的場景和對象。

這種糾結就好像,數學老師佈置了很難的課後作業,一下課就做,還是拖到半夜才做,都還是要做。該來的終究會來,要解決的終究需要去解決,區別是,方法不同,所需要的時間不同。

不要強求自己,強求娃,一切慢慢來。每每此時,我就跟自己說,養娃應是場馬拉松而不是短線衝刺跑。

第四類

- 羞怯,過分在意周圍人的眼光和態度 -

做了媽媽以後,我常常覺得我們周圍的世界,大多數時候是不夠寬容的。孩子哭鬧,在多數時候,也並不能被理解。有人嫌棄,有人生氣,甚至有人厭惡。怪不得有人說:人跟人之間最遠的距離是有娃和沒娃。

我一直很認同,公衆場合屬於公衆,尊重他人的權利,是媽媽們從小就應該在處事行爲上教育孩子的。但是孩子在公衆場合哭鬧,似乎是一件必然會發生的事情,不必過分羞怯,每個寶寶的認知程度和發育情況不一樣,每一次哭鬧的緣由也不一樣,放下別人“judge”你的目光。

你要這樣想,孩子哭鬧是給了你一次“表現自己”的機會,處理得很“漂亮”的媽媽,反而會收到周圍人尊重的目光。

還記得頭等艙媽媽在帶小嬰兒上機前,提前給鄰座的一份致歉信嗎?“我一定會盡我所能安撫哭鬧的寶寶,但他太小了,可能還是會影響到你,希望你能諒解。”就是這個道理。

孩子哭鬧時,你是怎樣處理的? 第2張

第五類

- 淡定,並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 -

最近,我還真的碰到了一個這樣的媽媽。我們不是太熟悉,相約談事,她有一個2歲多一點的女寶。前半部分,相安無事,女娃剛吃了早飯,媽媽給了一個她期盼已久的糖果,並告訴她媽媽需要跟一個阿姨談事,你要自己玩一會,並給她了一些她喜歡的玩具

大約半個小時以後,女娃開始圍着我們轉悠,要求她的媽媽離開桌子,去陪她玩,2-3次以後,女娃直接大哭起來。

媽媽放下了跟我的談話,跟我說:“抱歉,她現在需要我,我要去處理一下,大概5分鐘,你介意嗎?”我當然不介意:“正好喝口你煮的奶茶。”然後我就觀察這個媽媽。

她蹲下身子,先是給了女兒一個擁抱,說:“你之前的表現真的很棒,自己安靜的玩玩具,給我跟阿姨提供了安靜的交談的機會,媽媽很爲你驕傲,現在你哭了,是因爲你不喜歡媽媽跟阿姨聊天嗎?”女兒搖搖頭。

“那,你是想媽媽陪你一起玩嗎?”女兒點點頭。媽媽繼續說:“那好吧,媽媽答應阿姨離開5分鐘,現在還有3分鐘,媽媽給你安排一些任務,今天我們中午吃雞肉胡蘿蔔麪條,你能去你的小菜場替媽媽準備一些食材嗎?記住,一定要經過比較和挑選哦。”女兒很高興:“好的。”

最後,媽媽又跟女兒說:“寶貝,下次我們遇到不高興的時候,我們用其他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意見,可以嗎?同樣的,如果你再大哭,媽媽可能就不會很快明白,不能滿足你的要求咯。”女兒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整個過程,我都想給這個媽媽點個贊。她沒有半點指責和批評女兒的意思,卻很好的化解和引導了女兒的這次小情緒。

說完家長們處理哭鬧的狀態,再回過頭來說說方法。我們小的時候,很多父母是不允許我們哭的。他們覺得哭是軟弱而無能的表現,他們中有些人,往往也不問孩子哭的原因,就是一個原則:“不許哭”。

我有個朋友說她小的時候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回家跟媽媽哭訴,媽媽會再“揍”她一頓,告訴她以後不允許因爲這事回家哭。(。。。。。。不知道這樣的經歷會不會也戳中其他人)

以下是對於孩子哭鬧的基本認知:

一、孩子哭鬧,可能是情緒上的一種無力感

“想要的得不到,不被滿足時就哭鬧”,在很多人看來是孩子不懂事,但是在孩子的世界裏,並沒有那麼多“大事”。這樣的事件就足以把他們弄哭了。

哭是一種情緒的表達,每一次的表達,都一定是希望被理解的。此時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對孩子的這種哭鬧錶示理解,並用語言向孩子表達出你的理解。

孩子哭鬧時,你是怎樣處理的? 第3張

比如,你說:“寶貝,你哭是因爲你不能得到這樣玩具嗎?媽媽知道你很難過,是嗎?....”。這樣一來,寶寶會知道,哦,媽媽理解我的意思了,他纔會信任你。不要敷衍,寶寶往往比你想象的要敏銳,能察覺出,你是真的理解我了,還是隻是想我別哭了。

這種無力感一來是源於情緒認知不夠豐富,二來是大腦負責情緒認知和控制的神經並沒有發育完全,從兒童基礎心理學角度可以看到,這樣的認知有一個成長髮育的過程。

平時我們可以多帶領孩子閱讀相關的繪本,代入故事中人物的情緒,幫助孩子認知更多的情緒,促進這部分大腦神經的發育。

二、孩子哭鬧,可能受限於情緒表達方式的單一性

別說孩子,就算我們自己,我有時候覺得,我們只是把情緒表達的點擡得很高,而真正的情緒表達的技巧和方式,並不夠多也不夠好。在孩子身上,這一點表現得特別明顯,做不到,會哭;生氣了,會哭;不想吃飯,也哭。

所以解決哭的方式,不是告訴孩子如何“不要哭(不表達情緒)”,而是要告訴他們,你瞭解他們哭的緣由以及你處理這件事情的原則,同時教會他們更好的情緒表達的方式。很多媽媽都知道的:“立場要堅定,態度要溫柔。”

我想我跟兒子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哭是你情緒的宣泄,但是並不能解決你所面臨的問題。你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將孩子的注意力進行適當的轉移,從情緒轉移到解決方案,是比較有效的方法之一。

三、孩子哭鬧,可能是源於某項技能和本領上的無力感

積木堆高到一般就倒了;想把兩塊積木拼插在一起,卻總是不成功;想要小朋友手裏的玩具玩一下,別人卻不答應。這個事情,孩子的哭鬧不僅像父母表露了情緒表達上的單一,更像是在跟父母說:“我做不到,做不好,請你幫幫我。”

這個事情光表示理解是不夠,需要細心觀察,並從孩子的視角和理解角度出發,教給孩子真正能解決問題,幫助他們提高某項技能的方法。

相比告訴寶寶,“不要哭,你這麼大本來就不會搭積木的,以後就會了”不如手把手,教會他們“挑選平坦的地面,將積木有序的疊起,後續的積木輕拿輕放”來得有效。

孩子得不到玩具,不如教他們學習跟小朋友嘗試:交換玩或者輪流玩,此類的繪本也有不少。

總之,孩子能自己“解決問題”,纔是真正能解決“哭鬧”的根本方法。

四、孩子頻繁哭鬧,可能是家庭給了他不安全感

我遇到過一個情緒特別敏感,特別愛哭的孩子。後來我大概瞭解了一下,她媽媽身居公司要職,最近工作很忙,工作上很多事情讓她媽媽焦頭爛額。

孩子的爸爸,最近查出來心臟出了點問題。這個孩子本身腎臟存在先天的水腫(醫生本來建議終止妊娠的,但是那個時候孩子已經開始有了胎動,媽媽堅持冒險生下了孩子,目前情況雖然沒有惡化),但也一直在持續監測和治療中。

孩子的哥哥,最近在學校被大孩子欺負,回家後情緒低落。所以這一切的一切,都將情緒上的壓力和不安全感,傳遞給了家中年幼的孩子。

所以,有的時候,孩子超乎尋常的哭鬧頻次,可能來自於家庭環境和關係帶給他們的不安全感。值得父母重新審視自己爲孩子提供的家庭環境和氛圍。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