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生活護理 > 在愛中談“娃生病”這件事

在愛中談“娃生病”這件事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談起“娃生病”這件事,媽媽們基本都是焦慮、擔心,甚至是恐懼、無力。

其實,這些情緒會加重孩子的病情,影響孩子的免疫系統!

相由心生,病也由心生

人們常說:“相由心生”,你的外在真的取決於你的心理狀態。

當一個人開心、快樂的時候,他的一些身體反應和狀態,跟整天愁眉苦臉的人是完全不同的。不同溝通狀態下的人,也會產生完全不一樣的病。

在愛中談“娃生病”這件事

指責型的人,經常會肌肉緊張,後背很疼。

指責的人是付出最多的,所以他覺得自己腰板很硬,經常會挺直腰板,跟你在觀點層面上爭論。他們還會有其他一些病症,比如緊張性頭疼、高血壓、中風、心臟疾病、氣喘、關節炎等。

討好型的人,經常會消化道不適、頭痛,心律不齊,然後會有一些皮膚疾病。

討好型的人是被壓抑的,不像指責型的人那麼外放,他的情緒垃圾會影響到他的免疫力,包括各種過敏,都是非常明顯的一個症狀。

我們的孩子在小的時候,最擅長的也是討好。因爲對於孩子來講,他是沒有力量的,所以他就會用討好的方式,讓爸爸媽媽開心。

超理智的人,會得比較重大的疾病,比如癌症、心臟疾病等。

超理智的人跟指責型的人比較相似,非常理直氣壯,但他們往往失去了與人的連接,所以他會得很多這種重大的疾病。我們也發現,什麼樣的父母就造就什麼樣的孩子,孩子很容易繼承父母的溝通方式,一旦繼承了,就會在身體上有各種各樣的體現。

打岔的人容易得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疾病。

打岔的人會冷戰、摔門就走。現在很多孩子有酒癮、網癮、毒癮,也是一種對生活打岔的狀態。

有的孩子會在精力集中這方面出現問題,有的不合羣,還有一些會在身體協調方面出現偏差。

所以,如果身體有任何異樣,首先要從我們的內在、我們的心去找原因。

在愛中談“娃生病”這件事 第2張

孩子成長需要哪些心理營養?

我們可以用一棵大樹來比喻心理營養這個概念和對孩子的影響。我們每個人就像大自然裏的一棵樹,孩子實際上就是這棵樹的種子。

作爲一顆種子,它的生長需要很多資源:水、空氣、土壤、陽光、營養都具備才能讓種子發芽,並且能夠根深葉茂地成長。那孩子從出生到長大,都需要哪些心理營養呢?

對於三個月之前的孩子,他需要無條件的愛和接納。他沒有辦法相信如果媽媽不在了,他還能活下來,所以在那一刻,他需要的就是無條件的愛和接納。

到四個月的時候,他會意識到:其實我跟媽媽是兩個人,在心理上覺得要跟爸爸媽媽分離,然後建立自我,這個過程是既依賴又獨立的,他需要一份安全感。這份安全感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第一是母親的情緒要穩定;

第二是爸爸媽媽的關係要和諧;

第三是養育環境要穩定。

其實很多媽媽會發現:三週歲之內的孩子還是很好帶的,只要媽媽在身邊或者在家庭系統中,他就會有很多安全感,在情緒方面、溝通方面都會比較順暢。

接下來是4到5週歲的孩子,他們一般都有記憶了。他們會問:“我是誰,我可愛嗎,我的存在是否有價值呢”,這個時間的孩子最需要的是肯定、讚美和認同。

有很多心理學家說:如果孩子的安全感是來自於母親,那麼孩子的價值感就來自於父親,所以這時候爸爸的角色就顯現出來。

在這期間,如果父母對孩子多一些讚美,多一些肯定,他的價值感就會持續一輩子,因爲他覺得自己足夠好。

對於6到7歲的孩子,他是處在學習和認知以及模仿大人的階段。這時候,父母就成了家庭的模範,我們遇到什麼樣的問題,以什麼樣的心態來解決,孩子就會耳濡目染,所以我們經常說“身教大於言傳”,就是這個道理。

那麼7歲到18歲的孩子需要的是什麼呢?就是自由、信任和尊重。

我們也可以把它分成兩個階段:7到13歲,13到18歲。7到13歲的孩子已經學到一些東西並在生活裏去實踐;13到18歲的孩子基本已經形成了這一生的溝通方式。

所以,父母如果想影響孩子,只能選在18歲之前,18歲之後對他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

在愛中談“娃生病”這件事 第3張

生病除了吃藥、穿衣,還能怎麼辦?

很多媽媽跟我說:老師,我們家孩子總是病,總是病,總是病。你也在用一個方式對待他,就是吃藥,吃藥,吃藥,或者是穿衣,穿衣,穿衣,或者其他的一些方式,但依然不管用。那我們就可以換一種方式,也就是我要介紹的“5A+1C”工具。

Awareness 覺察

第一個A是覺察。因爲每個家庭都是不同的,每個孩子也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對於情緒對身體的影響、不同年齡階段心理營養的滿足,都需要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進行評估。

Acknowledge 承認

覺察、評估之後,你會發現孩子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你需要承認這個事實。當你承認它的時候,你才能夠去面對它。

Acceptance 接納

第三個A就是acceptance,接納。我們承認並接受了自己現在已有的狀況,然後就要看看如何去改變。

Action 行動

第四個A是action,面對現在的情況,你有什麼樣新的選擇和新的行動來改變嗎?比如和孩子有更多的溝通,讓他能夠得到關注,能夠感受到被接納、有價值感。

Appreciation 感謝

最後一個A就是感謝,感謝所有的一切,包括孩子帶給我們的一些成長契機。我覺得孩子給了我很多的人生思考,我要做的就是先覺察自己,然後承認、接納,最後在行動層面去改變,所以我很感謝發生的一切,也感謝我自己。

這五步很容易記,但在實踐過程中是非常難做到的,我們需要把5A在心裏默讀,然後去練習它。

Curiosity 好奇

最後的C就是Curiosity好奇,我們在知道“5A”之後,要對生命、對我們的家人、對自己有一份好奇,那份好奇來自於我們對生活的熱愛,來自於我們能夠跟家人和孩子很好地溝通,然後保持一份正能量的心態,這樣會給孩子很多的正向影響,讓他在樹根的部分越長越深,越長越粗壯。

當我們用“5A+1C”來評估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時,評估我們自己愛孩子的方式時,我們就會看到:真正的愛是從內心生髮出來的,並且能夠傳遞給孩子。這樣孩子纔會非常健康,他的成長也會一帆風順。

作爲父母,最重要的是給孩子生命力的滋養,讓他有價值感,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自愛、自尊與自信。

我們的養育目標也不應該是要孩子非常優秀或者成功,而是希望他們熱愛生活,充滿愛。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