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疾病 > 出生疾病 > 新生兒爲什麼時候會患溶血癥

新生兒爲什麼時候會患溶血癥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據相關調查及資料統計得知,新生兒溶血癥的發病率爲11.9%,概率之高讓每位家長都十分的擔憂,那麼新生兒爲什麼時候會患溶血癥呢?是哪些原因導致寶寶患溶血癥?本篇資訊我們就重點來講講這兩個問題。

  溶血寶寶確診要“過三關”

剛出生的寶寶如果黃疸出現得比較早或者程度比較重,那麼就要警惕這個寶寶是不是一個“溶血寶寶”了。不過並不是黃疸的寶寶都是“溶血寶寶”。臨牀上還需要做一系列的實驗室檢查。首先檢查母子ABO和Rh血型,然後進行溶血檢查。此外“溶血寶寶”的確診還需進行致敏紅細胞和血型抗體測定。其中有三個試驗必須做。(1)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即改良Coombs試驗,測定患兒紅細胞上結合的血型抗體。(2)抗體釋放試驗:測定患兒紅細胞上結合的血型抗體。(3)遊離抗體試驗:測定患兒血清中來自母體的血型抗體。

新生兒爲什麼時候會患溶血癥

新生兒爲什麼時候會患溶血癥

  都是夫妻血型不合惹的禍

夫妻間若是性格不合,可能過不到一塊兒去;如果夫妻之間的血型不合,則會造成孩子溶血癥的發生。“臨牀上經常能見到新生兒溶血癥,根本發病原因就是夫妻血型不合。”北京友誼醫院兒科的張大夫在接受採訪時說,“如果母親體內的胎兒與母親的血型不同,母親的身體則會產生排斥嬰兒血型的抗體,抗體結合在嬰兒紅細胞的表面,導致溶血,嬰兒就會發生溶血癥。”

新生兒溶血癥既然是夫妻血型不合造成的,那麼是否每個人都要跟血型相同的人結婚呢?專家表示,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必須血型相同才能結婚。夫妻血型不合現象很普遍,所以新生兒溶血癥也很常見,但是該病一般都能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幾乎都能治癒,不會對孩子未來的健康造成影響。

據介紹,雖然胎兒在母親體內依靠母親供應營養,但是母親和胎兒之間有一道“胎盤屏障”,這道屏障可以保護母嬰血液不會“相互來往”。但是仍有少量的嬰兒紅細胞會滲入母體循環,由此導致了抗體產生,母親的血液也會有少部分血液進入胎兒體內。等到孩子出生之後,嬰兒體內的來自母親的帶有抗體的血液就會在一定時間內代謝耗盡,孩子很快會恢復正常。

  母親O型嬰兒A型最易發病

據瞭解,新生兒溶血癥的原因主要分爲兩種:ABO血型系統不合,Rh血型系統不合。在我國,最常見的是ABO血型系統不合,ABO溶血病患兒的母親多爲O型血,嬰兒多爲A型或者B型。

“ABO溶血癥多在第二胎髮生,但也可部分發生在第一胎。”張大夫解釋說,如果O型血的母親在生育前輸過A、B或者AB血型,或者有過流產史(母親產道破損,被打掉胎兒的血液進入體內),母親被“致敏”後,產生抗A或B抗體。那麼即使第一胎也有可能產生新生兒溶血癥。

“另外,母親是Rh陰性,胎兒是Rh陽性,易患Rh溶血病。”張大夫解釋說,Rh血型不合溶血一般在第二胎以後發生,一胎比一胎加重,母親曾接受過Rh血型輸血可在第一胎髮病。一般說來Rh溶血者重,ABO溶血者較輕。國內以ABO系統不合引起溶血者較常見,其次爲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

“新生兒溶血癥在臨牀上很常見,但是一般都不會出現嚴重後果,尤其是近幾年隨着醫療技術的進步,幾乎從未有過危險病例。”張大夫解釋說,患新生兒溶血癥的寶寶會出現各種症狀,而且有輕有重,嬰兒常於生後24小時以內或第二天出現黃疸,並迅速加重。因爲嬰兒體內來自母親的抗體每天在消耗,所以症狀會逐漸好轉。嚴重嬰兒會出現貧血,甚至“核黃疸”即膽紅素腦病,是由於紅細胞破壞後產生的一種名爲膽紅素的物質進入了大腦所致,這是最嚴重的後果。

專家提醒說,年輕的爸媽們也不用太擔心,一般情況下ABO血型溶血癥狀很輕,孩子出生後大多不需要特殊治療,只要及時進行藍光照射和藥物治療,孩子病情都可以緩解,即使是嚴重的Rh溶血病,若及時進行換血,絕大多數寶寶也都能轉危爲安。

  新生兒溶血癥可防可治

  溶血癥可以預防嗎?回答是肯定的。

“溶血癥往往發生在懷孕初期發生過先兆流產或者懷第二胎的媽媽身上。如果以前有不明原因的死胎、流產、新生兒重度黃疸史的女性打算再要孩子的時候,應該和丈夫提前進行ABO、Rh血型檢查,檢測體內的抗A、抗B抗體情況。這種檢測可以在大型的綜合醫院或是大型的血庫進行。”張大夫再三強調,屬於高危情況的女性懷孕後,應該定期檢測血清抗體數量的多少。如果有必要,醫生會進行孕期干預。如果第一胎Rh血型不合的媽媽,在生育第二胎之前可注射藥物抵抗體內的遊離抗體,避免溶血癥的發生。

按現代醫學的發展,新生兒溶血癥是可以治療的。只要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大多數患兒是可以治好的。具體治療方法可以很多,但總的來說不外乎以下三種:藥物治療、藍光治療、換血治療。

“如果新生兒黃疸明確是由於溶血病所致,可以使用一些抑制母親血型抗體作用的藥物,以減少發生膽紅素腦病的機會等。”張大夫說,如果膽紅素處於脂溶性狀態時很容易進入大腦,當處於水溶性狀態時可經尿排出,通過藍光治療,使膽紅素化學結構發生改變,利於其隨尿排出體外。

“當所有這些方法都未能奏效,或者說當寶寶血中膽紅素水平達到某一個高度時,膽紅素就可能進入腦中形成膽紅素腦病,也稱之爲核黃疸。這時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換血了。”張大夫解釋說,健康人的血有步驟地、反覆分次地與小嬰兒的血進行置換,使寶寶血中的膽紅素水平降下來,膽紅素腦病的發生機會也就隨之減輕了。“一般經一次換血後病情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儘管這個過程也要冒一些風險,但其治療意義卻十分明顯。”

傳染病
呼吸系統
出生疾病
消化系統
皮膚五官
口腔疾病
泌尿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