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疾病 > 口腔疾病 > “小爛牙”不治或埋大隱患

“小爛牙”不治或埋大隱患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4.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5歲組兒童乳牙齲齒患病率高達66%,齲齒患病率居世界高位

“小爛牙”不治或埋大隱患

●家長應爲孩子的口腔維護樹立榜樣,堅持每日刷牙、定期檢查

●兒童每天吃零食次數越多,患齲齒的危險性就越大。建議家長在進行安慰性給糖時一定要把握好次數和時間,控制小孩睡前不吃糖和零食等

據專家介紹,於近年完成的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5歲組兒童乳牙齲齒患病率高達66%,齲齒患病率居世界高位。

專家臨牀觀察發現,齲齒的出現跟孩子牙齒的質地、口腔內致齲細菌的數量以及吃甜食的頻率三大因素密切相關。如果三個因素都存在,一般齲齒患病率都會比較高。而長有“小爛牙”的小朋友若未及時治療和適當護理,除了局部咀嚼功能降低、恆牙萌出時間和順序易改變並引起日後牙列不齊、形態不佳、口腔黏膜軟組織易損傷之外,也可對全身的發育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特別是齲齒轉化爲根尖周炎仍未及時治療的孩子,會增大患心血管疾病、腎病等多種全身性疾病的風險,應引起家長重視。

 現象:5歲孩子爛幾顆牙很常見

每到節假日或週末,廣東省口腔醫院兒童口腔科經常早早就預約滿了。候診區經常可見捂着腮幫子喊痛的小病號,或是一笑就露出幾顆黑牙的“爛牙仔”、“爛牙妹”。

“你們可能都想象不到,現在五六歲孩子爛七八顆牙的很常見。有的孩子甚至滿嘴找不到一顆好牙,20顆乳牙全都患齲病了。”廣東省口腔醫院副院長黃少宏告訴記者,2008年公佈的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5歲兒童人羣組的齲齒患病率高達66%,齲齒患病率居世界高位。

調查發現,全國72%的5歲兒童每天進食含糖食品,有11%的兒童經常在睡前進食含糖食品。這些食品除了糖之外,最常見的是各種飲料,有些孩子基本將飲料當水喝,睡前或半夜醒來口渴也照喝不誤。而在口腔清潔方面,這類小患者平時刷牙基本都馬馬虎虎,甚至很不情願,有意無意地“忘記了”,父母也不太理會。同樣以5歲兒童人羣組爲例,3歲以前開始刷牙的僅13%,每天刷牙兩次的僅22%。還有20%的5歲兒童不刷牙。一般拖到出現難忍的疼痛症狀而不得不上醫院處理時,孩子一張開口,經常都可以看到明顯的“牙洞”,牙齒早已齲壞了。

 解讀:三大因素導致齲病爲禍

據黃少宏介紹,臨牀觀察發現,齲齒的出現跟孩子牙齒的質地、口腔內致齲細菌的數量以及吃甜食的頻率三大因素密切相關:

1.牙齒質地是致齲的“先天因素”:一般乳牙的發育是從母親懷孕第4~5周時開始,第14周時開始發生鈣化,出生後1年內釉質完全鈣化。胎兒在發育的過程中,母體鈣、磷、氟、蛋白質和維生素A、C、D缺乏以及低氧等,均可對乳牙鈣化造成影響。而天生釉質發育不良的牙齒,更容易使菌斑附着在其表面,使之成爲齲病的易感因素。

2.變形鏈球菌是致齲主要“兇手”:人的口腔中基本都有變形鏈球菌,它是導致齲病的主要細菌。但有些人口腔中變形鏈球菌數量多,有些人數量少,口腔中變形鏈球菌數量多的人牙齒較容易受其“禍害”。

3.含糖食品是致齲菌的“營養源”:大多數患齲病的孩子都喜歡含糖食品,而這類東西正是致齲菌賴以在口腔中生存和繁衍生殖的營養來源。有糖有營養,細菌生長繁殖快,細菌數量自然增加,產生的代謝產物酸也多,牙齒就遭殃了。

“所以,牙質較軟、對致齲菌較敏感的孩子一定要少吃含糖食品,以阻斷其‘糧食供給’,讓它無法發展出足夠大的‘實力’在口腔中‘興風作浪’。”黃少宏表示。

 提醒

  “小爛牙”不治或埋大隱患

“不少家長對齲齒危害性認識不夠,常以乳牙遲早要換掉、工作忙、治療齲齒麻煩、小孩怕痛爲藉口,沒能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檢查和治療。”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口腔科主任醫師景向東指出,甚至有些家長在就診過程中,將自己對看牙的恐懼或疑惑也帶給小孩,使更多兒童不能配合醫生的診治。而一旦有了不愉快的經歷,孩子也會能忍則忍,選擇逃避治療。

對此,黃少宏提醒稱,長“小爛牙”的小朋友若未及時治療和適當護理,除了局部咀嚼功能降低、恆牙萌出時間和順序易改變並引起日後牙列不齊、形態不佳、口腔黏膜軟組織易損傷外,也可對全身的發育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特別是齲齒轉化爲根尖周炎仍未及時治療者,會增大患心血管疾病、腎病等多種全身性疾病的風險。所以,建議家長要及早引導孩子保護好牙齒,而一旦出現“小爛牙”,千萬莫掉以輕心。

  建議

  安慰性給糖

  把握好次數和時間

認識到“小爛牙”可能帶來種種健康隱患,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特別是學齡前寶寶)防治齲病?景向東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做好榜樣:兒童口腔健康行爲的學習過程被認爲是兒童模仿家長行爲的過程,開始於嬰幼兒期,其效果可持續到青少年期。所以,大人首先要爲孩子的口腔維護樹立榜樣,堅持每日刷牙、定期檢查。兒童心理恐懼及不配合也是不能及早預防、早發現和早治療齲病的一個原因,建議家長可以利用圖片、故事、遊戲等方式讓兒童認識齲齒的危害,以自身或他人檢查治療經歷,正面鼓勵小孩接受治療。

2.及早干預:牙齒一旦萌出,可由父母用消毒棉紗布繞指蘸清水輕輕擦洗牙面。待較多牙齒萌出後,父母可用小的軟毛牙刷給孩子刷牙,指導幼兒規範刷牙程序,餐後、睡前刷牙,糾正不正確的刷牙姿勢。

3.加強監督:要經常檢查孩子刷牙的效果,使刷牙時間和力度都有保證。另外,要合理控制孩子的甜食攝入量和方式。其實,與齲病有直接關係的是含糖食品的攝入頻率,而不是其總量。孩子每天吃零食的次數越多,患齲齒的危險性就越大。因此,家長在進行安慰性給糖時,一定要把握好次數和時間,爲孩子養成睡前不吃糖和零食的習慣。

4.定期檢查:家長應帶領兒童定期檢查口腔,要求兒童每半年檢查一次,適時進行窩溝封閉,早期發現齲齒,早期治療。同時,早期檢查可避免齲齒、牙髓炎等引起的疼痛、腫脹不適,減少兒童首次看牙恐懼和不愉快經歷,有利於以後進一步治療。

傳染病
呼吸系統
出生疾病
消化系統
皮膚五官
口腔疾病
泌尿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