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飲食 > 生長髮育 > 超全生長髮育指標,從新生兒到18歲給予全面發育指導

超全生長髮育指標,從新生兒到18歲給予全面發育指導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0-3歲期間生理髮育指標

1月生理指標:

滿月時,男嬰體重2.9~5.6千克,身長49.7~59.5釐米;女嬰體重2.8~5.1千克,身長49.0~58.1釐米。

1月發育指標:

滿月時,俯臥擡頭,下巴離牀三秒鐘;能注視眼前活動的物體:啼哭時聽到聲音會安靜;除哭以外能發出叫聲;雙手能緊握筆桿;會張嘴模仿說話。

2月生理指標:

滿兩個月時,男嬰體重3.5~6.8千克,身長52.9~63.2釐米;女嬰體重3.3~6.1千克,身長52.0~63.2釐米。

2月發育指標:

逗引時會微笑;眼睛能夠跟着物體在水平方向移動;能夠轉頭尋找聲源;俯臥時能擡頭片刻,自由地轉動頭部;手指能自己展開合攏,能在胸前玩,會吸吮拇指。

3月生理指標:

滿三個月時,男嬰體重4.1~7.7千克,身長55.8~66.4釐米;女嬰3.9~7.0釐米,身長54.6~64.5釐米。

3月發育指標:

俯臥時,能擡起半胸,用肘支撐上身;頭部能夠挺直;眼看雙手、手能互握,會抓衣服,抓頭髮、臉;眼睛能隨物體180度;見人會笑;會出聲答話,尖叫,會發長元音。

4月生理指標:

滿四個月時,男嬰體重4.7~8.5千克,身長58.3~69.1釐米,女嬰體重4.5~7.7釐米,身長56.9~67.1釐米。

4月發育指標:

俯臥時寶寶上身完全擡起,與牀垂直;腿能擡高踢去衣被及踢吊起的玩具;視線靈活,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外一個物體;開始咿呀學語,用聲音回答大人的逗引;喜歡吃輔食。

5月生理指標:

滿五個月的男嬰體重5.3~9.2千克,身長60.5~71.3釐米。女嬰5.0~8.4千克,身長58.9~69.3釐米。

5月發育指標:

能夠認識媽媽,以及親近的人,並與他們應答;大部分孩子能夠從仰臥翻身變成俯臥;可靠着坐墊坐一會兒,坐着時能直腰;大人扶着,能站立;能拿東西往嘴裏放;會發出輔音一二個。

6月生理指標:

滿六個月時,男嬰體重達5.9~9.8千克,身長62.4~73.2釐米,女嬰體重5.5~9.0千克,身長60.6~71.2釐米。頭圍44釐米,出牙兩顆。

6月發育指標:

手可玩腳,能吃腳趾;頭、軀幹、下肢完全伸平;兩手各拿一個玩具能拿穩;能聽聲音看目的物兩種;會發兩三個輔音;在大人背兒歌時會做出一種熟知的動作;照鏡子時會笑,用手摸鏡中人;會自己拿餅乾吃,會咀嚼。

超全生長髮育指標,從新生兒到18歲給予全面發育指導

7月生理指標:

滿七個月時,男嬰體重達6.4~10.3千克,64.1~74.8釐米,女嬰體重5.9~9.6千克,62.2~72.9釐米。牙齒2~4顆。

7月發育指標:

會坐,在大人的幫助下會爬;手能拿起玩具放到口中;會表示喜歡和不喜歡;能夠理解簡單的詞義,懂得大人用語言和表情表示的表揚和批評;記住離別一星期的熟人3~4人;會用聲音和動作表示要大小便。

8月生理指標:

滿八個月時,男嬰體重達6.9~10.8千克,身長65.7~76.3釐米。女嬰體重達6.3~10.1千克,身長63.7~74.5釐米.本月可出2~4顆牙。

8月發育指標:

能夠扶着欄杆站起來;可以坐得很好;會兩手對敲玩具;會捏響玩具;會把玩具給指定的人;展開雙手要大人抱;用手指抓東西吃;會用1~2種動作表示語言。

9月生理指標:

滿九個月時,男嬰體重達7.2~11.3千克,身長67.0~77.6釐米。女嬰體重達6.6~10.5千克,身長65.0~75.9釐米。牙齒2~4顆。

9月發育指標:

扶物站立,雙腳橫向跨步;拇指和食指能捏起細小的東西;能聽懂自己的名字;能用簡單語言回答問題;會隨着音樂有節奏地搖晃;認識五官;會做3~4種表示語言的動作;知道大人談論自己,懂得害羞;會配合穿衣。

10月生理指標:

滿十個月時,男嬰體重7.6~11.7千克,身長68.3~78.9釐米。女嬰體重6.9~10.9千克,身長66.2~77.3釐米。出4~6顆。

10月發育指標:

會叫媽媽、爸爸;認識常見的人和物;能夠獨自站立片刻;能迅速爬行;大人牽着手會走;喜歡被表揚;主動地用動作表示語言;主動親近小朋友。

11月生理指標:

滿十一個月時,男嬰體重7.9~12.0千克,身長69.6~80.2釐米。女嬰體重達7.2~11.3千克,身長67.5~78.7釐米。出4~6顆。

11月發育指標:

大人牽一隻手就能走;能準確理解簡單詞語的意思;會叫奶奶、姑、姨等;拿指出身體的一些部位;會豎起手指表示自己一歲;不願意母親抱別人;有初步的自我意識。

12月生理指標:

滿十二個月時,男嬰體重達8.1-12.4千克,身長70.7-81.5釐米,女嬰體重達7.4-11.6千克,身長68.6-80.0釐米。頭圍46釐米,胸圍46釐米。出牙6-8顆。

12月發育指標:

不必扶,自己站穩能獨走幾步;認識身體部位三到四處;認識動物三種;會隨兒歌做表演動作;能完成大人提出的簡單要求;不做成人不喜歡或禁止的事;開始對小朋友感興趣,願意與小朋友接近、遊戲。

1-3歲生長髮育情況:

調查顯示,各種營養缺乏症主要發生在1-3歲。這一時期的寶寶,體格和大腦的生長髮育仍然非常迅速。然而,很多媽咪只注重讓寶寶怎樣吃得好、吃得多,常常忽視怎樣吃得合理,吃得符合生長髮育的需求。所以,很多的寶寶在這一時期出現了各種營養問題,如缺鐵、缺鈣、缺鋅、缺乏多種維生素、肥胖症等。

1-3歲生長髮育特點:

1.生長髮育速度仍很快。1-3歲的寶寶,雖然生長髮育的速度比嬰兒時期有所減慢,可仍然非常迅速,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都還很高。加上處於斷母乳,正是離乳食品轉變爲主食的飲食過渡階段。因此,應該更注意保證各種營養素及熱能的供應。不然,容易使寶寶出現生長緩慢、停滯甚至營養不良。

2.胃腸消化功能仍不完善寶寶的牙齒正在逐步長出,2歲時基本出齊,咀嚼和消化能力比嬰兒時期大爲增強。但牙齒尚未完全出齊,咀嚼能力還相對較差。加之胃腸道蠕動及調節能力較低,各種消化酶的活性遠不及成人。因此,消化功能仍還未發育完善,容易發生疾病。

3.身體對蛋白質的需求量大。寶寶的整個身體正在處於各個器官組織建造中,對蛋白質的需求量很大,特別是大腦的生長髮育,不然就會影響到智力發育。身體肌肉發育也較快,特別是下肢、臀部和背部肌肉的發育。

青少年生長髮育規律

兒童少年生長髮育的一般規律包括:階段性和程序性、速度的不均衡性、時間順序性及統一協調性。

生長髮育的階段性和程序性

1.生長髮育的階段性:生長髮育是一個連續過程,由不同的發育階段組成。根據這些階段特點,加上生活、學習環境的不同,可將兒童少年的生長髮育過程劃分成幾個年齡期;嬰兒期、幼兒期、童年期、青春期和青年期。

2.生長髮育的程序性:生長髮育有一定程序,各階段間順序銜接。前一階段的發育爲後一階段奠定必要基礎;任何階段的發育出現障礙,都將對後一階段產生不良影響。

胎兒和嬰幼兒期發育遵循"頭尾發展律".從生長速度看,胎兒期頭顱生長最快,嬰兒期軀幹增長最快,2~6歲期間下肢增長幅度超過頭顱和軀幹。因此,兒童的身體比例不斷變化,由胎兒2個月時特大的頭顱(佔全身4/8)、較長的軀幹(3/8)、短小的下肢(1/8)發展到6歲時較爲勻稱的比例(頭佔l/8強,軀於佔4/8弱,下肢佔3/8)。從動作發育看,兒童會走路前必須先經過擡頭、轉頭、翻身、直坐、爬行、站立等發育階段。手部動作發育的規律性更明顯,新生兒只會上肢無意識亂動;4~5個月開始有取物動作,但只能全手一把抓;10個月時纔會用手指拿東西;2歲左右手的動作更準確,會用勺子吃飯;手部精細動作(如寫字、畫圖等)要到6~7歲左右才基本發育完善。

兒童期、青春期發育遵循"向心律".身體各部的形態發育順序是:下肢先於上肢,四肢早於軀幹,呈現自下而上,自肢體遠端向中心軀幹的規律性變化。青春期足的生長突增最早開始,也最早停止生長;足突增後小腿開始突增,然後是大腿、骨盆寬、胸寬、肩寬、軀於高,最後是胸壁厚度。上肢突增的順序依次爲手、前臂和上臂。手的骨骺癒合也由遠及近,順序表現爲指骨末端一中端一近端,掌骨一腕骨一橈骨、尺骨近端。

生長髮育速度的不均衡性

整個生長期內個體的生長速度有時快,有時慢,是不均衡的。因此,生長髮育速度曲線呈波浪式。從胎兒到成人,先後出現兩次生長突增高峯:第一次從胎兒4個月至出生後l年;第二次發生在青春發育早期,女孩比男孩早兩年左右。身長在胎兒4~6月增長約27.5cm,佔新生兒身長的一半左右,是一生中生長最快的階段;體重在胎兒7~9月增長約2.3kg,佔正常新生兒體重的2/3以上,也是一生中增長最快的階段。出生後增長速度開始減慢,但生後第一年中身長增長20~25cm,約爲出生時的40%~50%;體重增長6~7kg,約爲出生時的2倍,都是出生後生長最快的一年。生後第二年,身長增長約l0cm,體重增長約2~3kg.2歲後至青春期前,生長速度減慢並保持相對穩定,平均每年身高增長4~5cm,體重增長1.5~2.0kg,直到青春期開始。青春期開始後生長速度再次加快,身高一般每年增長57cm,處在生長速度高峯時一年可達l0~12cm;男孩增幅大於女孩。體重一般每年增長約4~5kg,高峯時一年可達8~l0kg.青春期突增後生長速度再次減慢,約在女17~18歲,男19~20歲左右身高停止增長。男孩突增期增幅較大,生長持續時問較長,故進入成年時其大多數形態指標的值高於女孩。

各系統生長模式的時間順序性與統一協調性

根據不同組織、器官的不同生長髮育時間進程,可將全身各系統歸納爲四類不同的生長模式。

1.一般型:包括全身的肌肉、骨骼、主要臟器和血流量等,生長模式和身高、體重基本相同,先後出現胎嬰兒期和青春期兩次生長突增,其餘時間穩步增長。青春發育中、後期增長幅度減慢,直到成熟。

2.神經系統型:腦、脊髓、視覺器官和反映頭顱大小的頭圍、頭徑等,只有一個生長突增期,其快速增長階段主要出現在胎兒期至6歲前。由於神經系統優先發育,出生時腦重已達成人腦重的25%,而此時體重僅爲成人的5%左右;6週歲時腦重約l200g,達成人腦重的90%。頭圍測量在評價學前兒童(尤其3歲前)神經系統發育方面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3.淋巴系統型:胸腺、淋巴結、間質性淋巴組織等在出生後的前10年生長非常迅速,l2歲左右約達成人的200%。其後,伴隨免疫系統的完善,淋巴系統逐漸萎縮。體檢時對兒童的淋巴系統狀況進行評價,不應以成人標準來衡量。

4.生殖系統型:生後第一個十年內,生殖系統外形幾乎沒有發展;青春期生長突增開始後生長迅猛,並通過分泌性激素,促進機體的全面發育成熟。

綜上所述,機體各系統的發育既不平衡,又相互協調、相互影響和適應。這是人類在長期生存和發展中對環境的一種適應性表現。任何一個系統的發育都不是孤立的,而任何一種作用於機體的因素都可對多個系統產生影響。例如,適當的體育鍛煉不僅促進肌肉和骨骼發育,也促進呼吸、心血管、神經系統功能水平的提高。

生長軌跡現象和生長關鍵期

在外環境無特殊變化的條件下,個體兒童的發育過程比較穩定,呈現一種軌跡現象(canalization)。該軌跡有動態的、複雜的調控系統,其中遺傳基因起關鍵作用。它盡力使正在生長中的個體在羣體範圍中保持有限的上下波動幅度。一旦出現疾病、內分泌障礙、營養不良等不利現象,會出現明顯的生長髮育遲滯;一旦這些阻礙因素被克服,兒童會立即表現出向原有生長軌道靠近和發展的強烈傾向。這種在阻礙生長的因素被克服後表現出的加速生長並恢復到正常軌跡的現象,稱"趕上生長"(catch-upgrowth)。

並非所有的疾病恢復過程必然伴隨趕上生長。患兒能否出現趕上生長,能否使生長恢復到原有正常軌跡,取決於致病的原因、疾病的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如果病變涉及中樞神經系統和重要的內分泌腺,或病變較嚴重,或體液的內環境和代謝平衡過程長期得不到恢復,就不能出現趕上生長。

許多重要的器官和組織都有"關鍵生長期".此時的正常發育受干擾,常成爲永久性的缺陷或功能障礙。換言之,一旦不能抓緊時機治療,這些器官、組織即便出現趕上生長,也往往是不完全的。例如,從胎兒中後期到出生後6個月,是腦細胞數量大量增加的腦組織生長關鍵期。此時若發生嚴重的蛋白質-熱量營養不良、缺氧、產傷等現象,細胞的分裂、增殖速度會急劇減慢;即便以後進行各種積極干預,趕上生長也不能完全實現,腦細胞數量不能恢復到應有水平,患兒智力將受到較嚴重影響。青春早期是長骨組織的關鍵生長期。各種阻礙生長的因素若作用於該階段,會使骨細胞數量減少,骨骼生長受阻。若不採取積極治療措施,則伴隨骨的幹骺癒合,長骨將喪失繼續生長的機會,兒童的體格就無法達到其遺傳潛力所賦予的水平。

影響寶寶生長髮育的食物

(1)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構成人體組織的基本單位是細胞,蛋白質是細胞的重要構成物質,因此也是生長髮育的重要物質基礎。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來源包括動物性食品和豆類及其製品。如蛋類食品富含卵磷脂,能夠改善腦組織代謝,可促進兒童智力發育。在蛋類中以鵪鶉蛋含的磷脂類物質尤爲豐富,對於處在生長髮育期的兒童,每餐加一個鵪鶉蛋,有良好效果。此外,酸奶含乳酸菌,能分解乳糖產生半乳糖,有助於兒童腦及神經系統的發育,同時還能提高鈣、磷、鐵的吸收利用率。

(2)富含鐵的食物

營養調查計算往往指出,攝入鐵量已超過供給量標準,但因非血紅素鐵多,血紅素鐵少,故吸收率低。因此,防治缺鐵性貧血時必須注意此點。嬰兒應儘量及時添加含鐵輔食與斷奶食品;2歲以後應多用含鐵多的食物如肝臟、動物血、瘦肉、禽、魚、木耳、海帶、芝麻等等。

(3)富含鋅的食物

此類食物如牡蠣、海魚、蛤貝等海產品與肉類;精製米、面中鋅含量低,不宜長期用精白米麪。人乳中有含鋅的配位體,故嬰兒應儘量多攝人母乳,還要矯正兒童的偏食習慣以便能攝人較多鋅。由於大量的鈣和鐵可妨礙鋅的吸收,故食用加強鈣或鐵的強化食品時更要注意鋅的供給。

(4)富含鈣的食物

奶和奶製品是鈣的主要來源,其含量和吸收率均高。蝦皮、魚、海帶、硬果類、芝麻醬含鈣量也高。豆類、綠色蔬菜(如甘藍菜、花椰菜)因含鈣豐富含草酸少也是鈣的較好來源。

(5)其他

蝦皮富含鈣、碘及其他成分,海藻類食品富含鈣、磷,是促進兒童生長髮育的良好食品。銅元素缺乏會產生少年白髮或貧血,貝殼類、動物內臟、豆類食品含銅豐富,常食有益。錳與腦垂體代謝有關,小兒缺錳會造成智力低下。母親缺錳,會殃及胎兒。如兒童出現各種皮炎、白髮、體重下降要想到缺錳。多吃水果、蔬菜和粗糧可補其不足。

嬰兒食譜
幼兒食譜
學前食譜
兒童食譜
母乳餵養
人工餵養
輔食添加
寶寶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