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備孕 > 生男生女 > 耳聾家族 爲何傳女不傳男?

耳聾家族 爲何傳女不傳男?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江蘇淮安一個偏僻的鄉村,有一個龐大的“耳聾家族”,6代507人中,有137人在幼年或成年後耳聾,迄今爲止,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耳聾家族。

耳聾家族 爲何傳女不傳男?

在人們爲此驚訝和同情的同時,又產生了各種疑慮:是誰給這個家族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是誰發現了這個耳聾家族?人們能否找到這個耳聾家族的致病元兇?能否改變這個家族的命運……近日,江蘇省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的卜行寬教授發表論文,解開了這些謎團。

是誰發現了耳聾家族?

卜行寬教授告訴記者,這項研究是從1983年開始的,而促使研究開展的是寄到相關部門的一封來信,這封來信中稱在江蘇淮安一個偏僻的農村,有一個大家系很多人莫名耳聾,當地一些普通老百姓將其和迷信聯繫在一起,並由此引發了一些糾紛。

當時抱着科學的態度,以卜行寬教授爲首的課題組決定到當地去核實,並試圖找到這個家系耳聾的原因。

這的確是一個偏僻的農村,工作人員同時還帶去了全套的儀器設備,覈實工作開展得很辛苦,而耳聾大家系的情況則更令人驚訝,據卜行寬教授介紹,當時這個大家系有4代人存活,而通過老人回憶追溯到6代人,結果發現,在這個大家系6代507人中,有137人在幼年或成年後耳聾,失去了聲音的世界是孤獨蒼白的,一些人的性格因而發生了巨大改變。

耳聾傳女不傳男?

在研究的最初階段,分子學還遠沒有發展到如今的程度,但專家們經過研究初步診斷這個家系的耳聾是帶有遺傳性的,並且以母系遺傳方式代代相傳,也就是說到男子身上耳聾就可以得到阻斷,而到女子身上則會傳給她的下一代。

與此同時,這個家系的聽力學特徵爲前庭功能正常的雙耳對稱發病的非綜合徵型感音性聾,卜行寬教授解釋說,和一些耳聾患者同時伴有失明、腎臟等問題不同,這個家系的耳聾患者沒有出現其它症狀,僅僅是耳聾。此外,專家們還發現,這個家系聽力障礙程度和發病年齡在代際間及耳聾個體間呈現極大差異性。

家系中母系親屬對氨基糖甙類抗生素高度易感是耳聾的元兇

在上述發現的基礎上,專家們又先後採用候選基因篩查、線粒體全序列分析和全基因組掃描/連鎖分析等策略,對家系的致病基因進行定位研究,結果發現所有母系成員均存在線粒體DNA(mtDNA)12SrRNA基因的A1555G及961insC雙重同質性點突變。卜教授介紹說,在此基礎上,基本闡明瞭該家系成員耳聾發生及對氨基糖甙類藥物遺傳易感的分子機制。

卜教授告訴記者,氨基糖甙類藥物作爲一種抗生素,包括慶大黴素、卡那黴素、鏈黴素等爲代表的常用藥物,這類藥物因爲價格便宜、效果又好,在農村很受歡迎,普通人使用正常劑量的這類藥物可能沒事,但對氨基糖甙類藥物易感的這個家系成員一旦使用此藥物,就可造成無可挽回的後果,那就是耳聾。

不過,卜行寬教授也指出,目前這個家系的耳聾之謎雖然已基本解開,但還有一些疑點需要進一步研究。

干預後耳聾家系發病降低

卜行寬介紹,課題組除從致聾機制進行研究外,還對家系的耳聾開展了一系列有效的干預措施,而在避免使用氨基糖甙類藥物後,家系中新生代先天性聾啞及語前聾發生率由調查之初的28%降爲目前的零。爲保存珍貴的遺傳資源,專家們還成功建立了家系的永生細胞株,以便於以後發病者對比。

截至2005年1月,國際上已經定位了非綜合徵型耳聾基因位點121個,其中42個被克隆。儘管如此,由於聽覺系統結構的複雜性,與耳聾相關的基因估計有數百個之多,因此,努力尋找遺傳聾家系,定位與克隆新的致病基因意義非常重大。

專家指出,由江蘇省人民醫院進行的這項研究所涉及的家系是全世界目前有報道的最大的一個耳聾家系,同時隨訪時間之長在國內外都非常罕見,研究中新發現的mtDNA雙重突變的遺傳學特徵爲該家系所獨有。

研究成果不但爲深入闡明遺傳聾的分子發病機制積累了珍貴的科學資料,同時也具有預期的應用價值:有望大規模用於耳聾的基因診斷以及氨基糖甙類藥物易感人羣的羣體篩查,從而增強此類藥物臨牀應用的安全性,降低藥物性耳聾發生率;可直接應用於氨基糖甙類藥物致聾案例的醫學和司法鑑定。

懷孕準備
孕前檢查
孕前飲食
遺傳優生
生男生女
不孕不育
兩性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