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後 > 產後哺乳 > 寶寶一哭就能餵奶嗎?

寶寶一哭就能餵奶嗎?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一哭就能餵奶嗎?對於寶寶哭,寶媽瞭解到寶寶的需求嗎?“親愛的麻麻,每次我一哭,你們就讓我吃奶,其實,其實....我只是拉粑粑啦!”來來來,一起來傾聽理解寶寶的語言——哭,讓你育兒更從容!寶媽,請別一哭就餵奶,聽聽我在說什麼吧?

哭聲是嬰兒的第一語言,用來傳達不適和尋求照顧者的幫助。嬰兒哭聲的分貝水平高於街道噪音,比正常語音高20分貝。

早產兒的哭鬧方式與足月嬰兒不同,有不同的節奏,停頓和吸入-呼氣模式。他們的哭聲比足月兒高出八度。哭泣對於早產兒來說需要更多的力量,這會造成壓力和降低血氧水平。

哭是寶寶爲了引起照顧者的注意!他在說——"我需要你... ..."

而爲了迴應嬰兒的哭聲,母親的心往往跳得更厲害了,血壓升高,乳房溫度升高了。

父母對哭聲的反應

“崩潰”

新手父母想象着一個微笑的、咿咿呀呀的、擁抱着的嬰兒,而不是一個挑剔的孩子,老是煩躁和哭鬧。

因此,當寶寶老是在哭鬧時,他們會擔心是否自己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對。特別是有其他人盯着哭鬧的寶寶,父母可能會感到失去控制或被判斷,自己沒有表現出人們所期待的爲人父母應該的樣子,而感到焦慮、沮喪、崩潰... ...

寶寶一哭就能餵奶嗎?

錯誤的“建議”

“不要抱,讓他哭出來”

父母經常被建議不要抱起哭鬧的嬰兒,並受到鼓勵要讓孩子“哭出來”。

然而,實際上,哭是寶寶最強有力的溝通方式。嬰兒用哭這種語言,來引起父母對此的反應,滿足自己的需要,同時也增強了嬰兒對父母的依戀,更容易發展信任感,從而減少了哭泣。

相反,當嬰兒反覆獨自哭泣,無人理睬,會認爲他的需求不會得到滿足。

不理解嬰兒及嬰兒的反應,會使增加照顧的無效性,破壞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最初的萌芽關係。

“奶水不夠,要加奶粉”

通常,媽媽會在寶寶哭鬧倍感焦慮,首先懷疑自己哪裏做的不對,懷疑自己的乳汁不足、質量不好,導致寶寶沒有吃飽而哭吵,並以添加奶粉來作爲解決方案。

而那些對寶寶發出信號積極迴應的母親會有較長時間的母乳餵養。

哭泣是一種嬰兒與世界、與家長溝通的方法,不要因爲寶寶哭就輕易否定自己而過早放棄母乳餵養。

哭對嬰兒的影響

哭會增加新生兒的心率和血壓,相應的增加顱內壓。

血流量大幅波動,使腦血容量增加,含氧量減少而導致呼吸困難。

在代謝上,哭泣會導致葡萄糖消耗增加。

哭泣也增加了脹氣。

此外,哭泣會提高嬰兒的皮質醇的水平。持續壓力激素水平的升高被認爲是導致嬰兒疾病的原因之一。

一直哭的嬰兒在母乳餵養上會發生困難。他們常常不能在哭之後的一段時間內組織行爲。

因此,作爲父母當熟悉自己的孩子後,會學會分辨不同哭的類型,弄清原因。嬰兒的哭聲通常表示某種形式的身體不適。嬰兒的哭聲可能表明飢餓、疼痛或對外部環境的反應。

飢餓的哭

在出生後的最初幾周,寶寶需要頻繁餵養,每次睡眠很短暫,經常醒來。媽媽要學會識別寶寶的飢餓信號,如:煩躁的手腳亂動、咂嘴、頭偏一側尋找,及吃手等,而不是等哭了再餵奶。

新生兒可能在餵養後大約1~2小時就又餓了而哭鬧,這在晚上更爲普遍。因爲,嬰兒很容易在傍晚時聚積他們的食物。媽媽不受限制的積極響應寶寶,使寶寶得到滿足,哭泣更少。而那些嚴格控制餵養時間的家庭,會忽視嬰兒的哭聲。

不舒適的哭

原因一:尿片溼了、感到太冷了或太熱了,皮膚不適

父母總是擔心新生寶寶受涼而給他們穿上過多的衣服,其實健康的、足月的嬰兒可以穿和成年人一樣的衣服。

即使溫度被控制,嬰兒脫衣服時也會因爲失去了溫暖、安全的衣服和毯子而哭泣。

對於一個特別敏感嬰兒,襁褓對他們有時會是有效的。接觸寶寶的毯子衣服要柔軟。熱皮疹或尿布疹可能是嬰兒哭泣的原因之一。

肌膚接觸會讓寶寶得到安慰。父母親可以與嬰兒在牀上或浴缸裏與寶寶進行肌膚接觸。

原因二:脹氣不適或過度餵食

嬰兒可能因脹氣不適而哭泣,持續煩躁的嬰兒需要使用技巧來幫助腸內氣體的排出,使其舒適。

餵食過多:當寶寶餵了比其所能承受的還要多的乳汁導致過度進食,胃腸道的壓力增加。

給嬰兒足夠長的哺乳時間在一側乳房,再換另一個乳房,這有助於避免攝入過量。

原因三:因外部刺激而哭

寶寶可能會因突然的動作、觸碰、嗅覺、光線、噪音或過度的護理等而驚慌和哭泣。

柔和、舒緩的聲音,平穩的搖動是一種舒適的措施,以重新創造感覺像呆在子宮裏的環境會給寶寶帶來安慰。

父母要明白,

嬰兒的哭鬧是因爲他們有需要,

而不是因爲父母的行爲導致。

一個敏感的寶寶

會對周圍環境非常警覺,

不要憂心忡忡地認爲

寶寶難養育或被寵壞。

他們只是在用哭的方式

與周圍進行着良好的溝通,

積極的迴應

有助於識別寶寶哭的原因,

滿足他的需求吧!

產後飲食
產後保健
產後恢復
產後疾病
產後避孕
產後哺乳
產後食譜
哺乳期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