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娩 > 產前準備 > 自然分娩要不要側切?孕婦必備的分娩知識

自然分娩要不要側切?孕婦必備的分娩知識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3.3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核心提示:如今不少準媽媽摒棄了人類最自然的分娩方式,轉而去選擇剖宮產除了擔心分娩時的陣痛之外,害怕在分娩時作會陰側切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關心的分娩側切問題,記者採訪了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產科主任、廣州重症孕產婦救治中心副主任李映桃醫師,她指出側切並非那麼可怕,醫療干預就是爲了避免在自然分娩過程中造成更大的傷害,側切與否要看個人情況同時也要有側切適應症。

自然分娩要不要側切?孕婦必備的分娩知識

側切,就是分娩過程中,在陰道口能夠看見胎頭的時候,於陰道口的左側方,傾斜45度剪開一個開口。剪開的部分包括皮膚、肌肉和部分的陰道黏膜。開口長度約4~5釐米。側切並不是用一般的手術刀或剪,醫生會用特製的“側切剪”進行側切。

關於自然分娩是否需要側切網絡上一直爭論不斷,有人認爲反正直接生陰道口也會撕裂,不如直接側切有利於傷口痊癒,有人則認爲側切違背自然規律,甚至有人踢爆“側切”爲業內潛規則,關於這個問題,李映桃主任有自己的看法。

“醫療干預就是爲了避免在自然分娩過程中造成更大的傷害,我們關鍵還要評估這個胎兒能不能完全自然分娩。”李映桃說,“首先要評估媽媽的因素,如果說由於會陰較緊、會陰體長、胎兒巨大兒等原因,估計分娩過程可能會造成嚴重撕裂的,那麼肯定還是側切好;其次要評估寶寶的因素,如果第二產程發現胎兒宮內缺氧了,爲了讓胎兒更快地生出來或需要陰道助產的,那肯定需要進行側切。”

李映桃強調說,所有的醫療救助都是建立在模擬正常人體生理的基礎上的,醫生的責任是發現病例狀況後,經過恰當的醫療干預來確保母體和胎兒的健康。據瞭解,目前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分娩手術中大概有40%~60%的側切率,需不需要側切還是強調個體化同時還有適應症。

側切適應症有哪些?

1、會陰有炎症。當孕期有陰道炎沒有治癒,炎症使得會陰和陰道充血水腫,組織脆性增加,缺乏彈性,要側切。

2、會陰體短,也就是自陰道口到肛門的距離過短,一旦發生裂傷,會累及肛門括約肌和直腸,爲避免此類事情發生,預防性的做側切,以避免嚴重的裂傷。

3、胎兒過大,陰道口相對於較大的胎頭通過有一定困難,要側切。

4、當胎頭已撥露,宮縮時胎心下降,發生胎兒宮內窘迫,爲儘快讓胎兒脫離缺氧的危險,需要側切。

5、當胎頭已達盆底,因爲胎兒宮內窘迫或宮縮乏力,需要使用產鉗或胎頭吸引器助產,故給與側切,以免裂傷。

6、當母親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徵、心臟病等合併症,爲了免於母親長時間用力,故採取側切縮短第二產程,減少對母兒的傷害。

7、當第二產程延長時,爲儘快娩出胎兒,以免胎兒在陰道內長時間受壓,故需側切。

會陰側切的切開時間一般選擇在兩次宮縮之間,胎頭在陰道口露出直徑3-4公分左右,在會陰阻滯麻醉下於會陰體左側行45度切開,長約4-5公分。可以防止產後盆底鬆弛,避免產後膀胱膨出、直腸膨出和尿失禁。一般切開四層:陰道黏膜、肌肉(會陰淺橫肌、部分提肛肌)、會陰皮下脂肪、會陰皮膚。在胎兒分娩和胎盤娩出後,經過助產士仔細檢查宮頸、陰道壁和會陰側切傷口,給與逐層縫合,恢復原本的解剖關係,層層對合,有些助產士用埋藏縫線的方法縫合傷口,有些助產士用外縫絲線的方法縫合皮膚,縫合完的皮膚完好如初。

產前準備
分娩方式
早產難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