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懷孕 > 孕婦交流 > “陪孩子玩”讓你感覺身體被掏空?來,收好這粒解藥…

“陪孩子玩”讓你感覺身體被掏空?來,收好這粒解藥…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即將要成爲過去的這個暑假裏,我和小乙同學交流最多的一個話題,是我們一而再、再而三、重複好多次地森森感到,不明真相吃瓜羣衆覺得“簡單又輕鬆”的“陪孩子玩”爲什麼就那麼累,我們真的是經常因此感覺身體被掏空啊。

感覺膝蓋已中箭的愛妃們,快平身吧。。。

所有跟我們一樣心有慼慼焉的媽媽們恐怕都知道:

當你辛苦一天回到家,只想趕緊躺平刷微信時,孩子們卻還想下樓再跑幾圈;當戶外暑熱難當,你只想坐在咖啡館吃個點心或是進電影院看場電影時,孩子們卻依然惦記着那隻已經爬到大樹上的蝸牛和那次還沒有完成的捉迷藏;甚至當你只是想安安靜靜發幾分鐘呆,孩子們希望的卻是把已經重複過幾十次的遊戲再重複一次……

要把“陪孩子玩”這件事情做好一點也不容易,而關於“怎麼玩纔是真的好玩”,大人和小孩之間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也早不是什麼新鮮事。

市面上不乏各種試圖彌合分歧,努力想爲家長同志們出謀劃策的書,但今天想要送給所有人的這本書卻如此與衆不同。

它既沒有提供方法論,也沒有拿出實操手冊,而只是用一種尊重生活、還原生活的姿態重現了大人和小孩之間的這種“鴻溝”。當然,作爲一本堅定不移不走尋常路的小書,它講故事的方式如此突破常規,讓人大跌眼鏡。

“陪孩子玩”讓你感覺身體被掏空?來,收好這粒解藥…

怎麼,你不相信?好的,那我們還是來舉個例子——

請看以下對話:

A:(照顧小孩)很簡單!只要時不時給他吃個蘋果,然後和他一起看書就行啦!

……

B:來扮演印第安人怎麼樣?

A:不行,太危險。

B:點個篝火呢?

A:那會有很多煙,煙對人有害。

B:去游泳呢?

A:可能會淹死。

B:看電視?

A:那樣會變成小四眼兒……

很熟悉,很典型,對不對?你是不是已經自動帶入“A”,而將“B”默認爲一個異想天開的小孩?

真的很對不起,在今天這個故事裏,你的設想完全錯誤。

“陪孩子玩”讓你感覺身體被掏空?來,收好這粒解藥… 第2張

剛剛那段對話裏的“B”,是在故事裏負責照顧小孩的那個成年人施尼普先生。喏,就是這位悠閒的年輕人啦

“陪孩子玩”讓你感覺身體被掏空?來,收好這粒解藥… 第3張

而對話中的“A”,卻是一個看起來像被訓練得井井有條的“乖小孩”朱利。喏,就是這個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的小孩

我估計,聽完這種離奇的設定,你的心裏或許又產生了第二個錯覺:哇哦,這個朱利簡直就是個完美小孩有木有?一個只需要給蘋果、陪看書的週末,簡直是媽媽的天堂有木有?

但是……額……你自己看:

“陪孩子玩”讓你感覺身體被掏空?來,收好這粒解藥… 第4張

剛纔還說着這樣的話的朱利,一轉眼就爬上了樹。

而更可笑的是,他竟然還在繼續糾正着施尼普先生:請不要隨便誇一個上樹的孩子“了不起”,這種時候,作爲一個大人,應該說的話是“天吶,不行,你不能這麼做,太危險啦”。

沒有想到你是這樣的朱利……

“陪孩子玩”讓你感覺身體被掏空?來,收好這粒解藥… 第5張

這樣的兩個人在一起,不發生點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卻激動人心的故事也是很困難……

“陪孩子玩”讓你感覺身體被掏空?來,收好這粒解藥… 第6張

看,他們愉快地甩下了月亮、太陽和所有這一切……(注意!圖中太陽&月亮的表情亮了)

說到這兒,相信大家對這個故事在角色和情節設定上接連不斷的“反轉”遊戲已大致能找到點感覺,尤其是某些善於反思的家長同志們恐怕已然有所觸動:就好像那個總是在搗蛋、總是讓人大喊“不可以”的大衛長期以來博得了世界各地小朋友的喜愛一樣,或許在孩子們的世界裏,打破規矩、乾點出格的“壞事”,纔是真真正正的“玩”,纔是快樂的源泉吧?

可是這本小書想要“調戲”讀者的心並沒有到此爲止——

“陪孩子玩”讓你感覺身體被掏空?來,收好這粒解藥… 第7張

當朱利爬到樹上,倒吊着說話時,這是一本需要反過來看的書(並不是印刷事故好嗎,請相信我,真誠臉)

“陪孩子玩”讓你感覺身體被掏空?來,收好這粒解藥… 第8張

當施尼普先生爬上去解救時,這又成了一本需要橫過來看的書

“陪孩子玩”讓你感覺身體被掏空?來,收好這粒解藥… 第9張

額,有的時候,故事幹脆從書裏“逃跑”了(並不是印刷事故好嗎*2)

“陪孩子玩”讓你感覺身體被掏空?來,收好這粒解藥… 第10張

當然,最後它還是回來了……

等一下,爲什麼這裏長這樣?

從此頁開始,所有留白都交給小讀者,只要拿起你的筆,朱利和施尼普先生的故事就立即重新開始……

但是,請放心:這樣一本從封面開始就在不斷刷新你的價值觀的小書,好好讀它,不僅不會增加你的沮喪,不會擴大你和孩子在“玩”這件事情上的分歧,說不定還能幫助你找到一個讓大人小孩都玩出風格、玩出水平的好辦法

“陪孩子玩”讓你感覺身體被掏空?來,收好這粒解藥… 第11張

《來,陪我玩》

洛倫茲·鮑利 & 米莉婭姆·塞德琉斯

譯者:孫藝
洛倫茲·鮑利先生

一個長得很歡快的創作人

這個生於1967年的大叔簡直就是生活裏的“施尼普先生”。

25歲的他,鬼使神差從一枚銀行實習生轉戰幼教行業,後來竟然當起了幼兒園園長。2014年起,他成爲自由作家,寫故事、做廣播劇、爲兒童歌曲填詞,專爲4-11歲兒童服務。在瑞士當地,大家對他的喜愛用一句話就可以形容:“當他站到舞臺上,不僅小孩笑了,就連大人們也笑了”。

已經創作了不少獲獎作品的他,似乎天生是個“語言魔法師”。信奉着“不能讓孩子們感到快樂、不能讓孩子參與進去、無法觸動孩子的書就不是好作品”的他特別提出,請不必把他的作品“正經八百、規規整整地放在書架上,隨便放在沙發或是牀頭,那真是再好不過”。

大叔爲好的兒童作品設立的標準,似乎也觸類旁通地解答了我的疑惑:

不能讓雙方都感到快樂的“玩”、不能讓雙方都參與進去的“玩”,就不是真正的“玩”,而是一種單向的索取和乏味的應付,與其“陪”孩子玩,不如放下你所有套路,琢磨一些新辦法,真正跟孩子玩到一起去吧,哪怕偶爾必須爲此打破一點常規鐵律。

孕婦飲食
孕婦保健
胎教常識
流產胎停
胎兒發育
孕婦疾病
孕期食譜
孕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