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懷孕 > 孕婦交流 > 保胎防流產安全知識釋疑

保胎防流產安全知識釋疑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薇很喜歡小孩子,結婚後就盼着能早一天做個幸福的寶貝媽。果然,結婚2個月以後自己的例假就沒來,興沖沖地到醫院做了檢查確定已經有孕在身了。

保胎防流產安全知識釋疑

可這個週末郊遊回來後有三天少量的出血。小薇很焦慮,到醫院檢查。起初醫生在B超上沒看到什麼,後來又開始有些暗色的出血,小薇不放心又查了2次HCG(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血液檢查,醫生最後確定她流產了,並且擔心她的流產還可能不徹底,又給她開了米菲司酮吃了三天的藥。

一週後複查時醫生說沒事了。這次流產事件讓小薇體會到爲人母從第一天起就多麼不易。

安全知識釋疑

妊娠時發生自發流產十分常見,在國內,一般指懷孕不足28周時胎兒及胎兒附屬物全部或部分被娩出,有時胚胎已經超過500克。不過,不是每個早孕媽咪發生出血都是流產。

大約有20%以上的早孕媽咪都會有出血現象,可能是因爲胚胎像種子一樣在子宮內壁上種植時發生了局部的破損。出血量一般不大,有的可能有腹痛。

自發流產一般發生在懷孕早期(不足12周)。

懷孕前1/3時期自發流產的風險是50%,中間1/3時期風險就降低到20%~30%,後1/3時期的風險只有5%~10%。有些多胞胎的媽咪可能出現一個胎兒的流產,其他胎兒可以存活下來。這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不良影響

流產引起出血會造成母親不同程度的貧血,醫生通過血液檢查就可以判斷是否貧血或感染。

母親血液中的β-hCG成分會在流產時減少,說明母親體內支持寶貝生長的激素水平不足。另外,超聲波也是幫助醫生判斷早孕媽咪懷孕情況的重要手段。

流產引起持續而嚴重的出血會威脅到母親的生命。發生流產時懷孕時間越長,母親的出血就會越嚴重。

感染、宮腔粘連、不孕症等都是流產的併發症。爲了解決不完全流產而採用的人工吸宮手術還可能引起子宮穿孔,甚至傷及腸管和膀胱。

常見原因正爲新的小生命滿懷期望的年輕父母卻得知發生流產時,那種驚訝而沮喪的心情可想而知,有時甚至會引起不必要的相互猜忌。其實導致流產的原因很多,高齡母親流產風險大。其他的因素也會導致流產,比如過去流產的次數、曾經生育過畸形或基因缺陷的寶貝等等。另外,父母中有染色體異常或疾病也會增加自發流產的可能性。不過,還有很多自發流產的原因不明,可能由於感染,或發育缺陷,或內分泌異常,或免疫因素,或者母親有全身性疾病等等。

流產分類

每個流產媽咪的情況差別可能很大,醫生對於寶貝的命運也態度不一,這是因爲流產時的孕囊情況不同。流產也分許多種,例如:

先兆流產:指懷孕不足28周子宮出血,可能會有子宮收縮,但宮頸口沒有擴張。孕囊或胎兒被完全娩出時稱爲完全流產,部分娩出則是不完全流產。一般都會感到腹痛,出血也常常會持續而嚴重。完全流產後即使不再腹痛,出血仍然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難免流產:指懷孕28周之前子宮出血,雖然沒有孕囊或胎兒娩出,但宮頸口已經擴張。這時,流產已經在所難免,保胎的意義已經不大了。可能會有腹痛和腰背痛的症狀;

過期流產:指胎兒已經在子宮內死亡,但沒有被娩出;

感染性流產:子宮內的胎兒發生了感染,有時胎兒周圍的組織也會發生感染;

習慣性流產:指連續3次或更多次懷孕不足28周都發生流產。

應對措施

有些母親通過保胎可以防止流產,比如婦科保健、充分治療母親的疾病(如糖尿病或高血壓)、環境危害的防護和避免感染等。只有及早診治才能提高保胎的成功率。醫生會進行全面體檢,瞭解病史,血液檢查和婦科檢查。

1、如果醫生確定是先兆流產,孕媽咪就需要好好地臥牀休息,減少活動。一旦出血或絞痛消失了,保胎的希望就比較大。假如還有持續和明顯的出血,醫生可能會建議做人工流產,保證母親的健康了。

2、如果醫生認爲是難免流產或不完全流產,就會採用人工流產的方法將子宮內的胚胎等取出。只要手術及時和徹底,早孕媽咪可以完全康復。

3、如果醫生診斷是完全流產,那麼就會進一步觀察出血情況,特別檢查排出的胚胎等是否完整。與難免流產和不完全流產一樣,早孕媽咪也能完全康復。

4、如果超過了懷孕前1/3時期發生流產,就需要住院治療了。醫生會採取措施減少出血,增加促進子宮收縮的藥物,促進胎兒組織的娩出。

5、對於習慣性流產,目前的醫學認識並不一致。習慣性流產可能與染色體異常或子宮形態異常有關。其他引起流產的因素,如感染、母親全身疾病、環境因素或免疫因素也是導致習慣性流產的風險因素。高達50%的習慣性流產原因不清楚,雖然這些女性的流產風險高,但其中大部分以後仍然可以成功懷孕。

流產確實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不過需要放寬心,如果寶貝出生後不健康,那麼做父母的會更痛苦。珍惜身體,尊重科學,相信你一定能夢想成真!

安全小測試:

以下哪些因素與流產有關?

A、 母親的年齡B。 感染C。 胎兒的染色體異常D。 環境污染E.母親和胎兒的免疫不合

孕婦飲食
孕婦保健
胎教常識
流產胎停
胎兒發育
孕婦疾病
孕期食譜
孕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