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0-1歲 > 嬰兒教育 > 解開孩子語言中多餘的“繩結”

解開孩子語言中多餘的“繩結”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與一些年幼的孩子交流時,發現他們在陳述時有一個共同點:喜歡用“然後”銜接他們的語言——無論是否需要關聯詞、句意是否需要承接。就像一根原本很光滑的繩索,被打了無數個結一般,聽起來疙疙瘩瘩的,很不順暢。

唯一例外的是聽朋友6歲的女兒講故事,雖然情節並不完整,甚至偶爾會出現思維跳躍,但是她卻能做到從頭至尾都用不同的詞語串聯句子,很少重複使用“然後”,這在同齡孩子中是不多見的。我急忙向朋友討教她的教子經驗,朋友很爽快地向我介紹了一些看似平常卻十分有效的做法,具體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方法一:

導語多變

孩子在剛開始敘述故事時,爲了啓發他的思維,大人會在一旁有意識地用語言引導。這時,不少大人都會不自覺地重複使用同一個詞語,“然後”就是使用頻率極高的一個。孩子在大人的反覆薰陶下,自然也會隨口拈來,用“然後”來串連句子。可是,如果大人能夠在平時引導孩子獨立表達時,有意識地使用多變的銜接詞,孩子就不會只知“然後”,而無法用其它短語來銜接語言和緩衝思維了。例如,我們可以試試第一次使用“接着”,第二次用“過了一會兒”,以後再用“突然”、“第二天”、“晚上”……經過長時間的反覆引導,孩子就會逐漸學會多個銜接語的用法,也會習慣使用不同的銜接詞。

方法二:

重複聽說

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可是一些家長認爲孩子聽過了好多次的故事就無須再講。其實,孩子對自己所鍾愛的故事總是百聽不厭,家長完全可以讓孩子每天都聽同樣的故事。但在聽故事過程中我們需要使用一些技巧,比如可以中斷一下,讓孩子回憶其中的情節,說說接下來的內容,或者評價一下故事中人物的做法,還可以讓孩子假設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人物會怎麼做。這樣一邊談話一邊聽,孩子每次都能從故事中聽出不同的內涵來。反覆聽說後,孩子就會模仿大人或播音員講故事的語氣、語法來組織自己的語言。只要我們講故事的範本標準,孩子的語言也會逐漸趨向標準。

方法三:

耐心等待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總說“然後”,是因爲大人在一旁不停催促,孩子爲了緩衝思維而做出的應急反應。作爲家長,在孩子表現出說話的慾望時,一定要顯示出感興趣、有耐心甚至是很期待的樣子。在孩子思維出現停頓或中斷時,始終保持輕鬆愉快的表情,不要用語言催促;在孩子實在無法繼續講述時要懂得暫時放棄,等孩子心理放鬆以後再裝作隨意地詢問一下。如果孩子能夠繼續敘述當然不錯,但倘若孩子已經遺忘,也可選擇別的話題進行深入交談。希望孩子在敘述語言時順暢流利的家長朋友,只要能堅持不懈照上述辦法去做,相信一定會如願的。

解開孩子語言中多餘的“繩結”
點擊進入精彩育兒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