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孩子責任感缺失,家長應該怎麼做?

孩子責任感缺失,家長應該怎麼做?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個人是否有責任感決定了他是否有擔當。而許多家長似乎還沒有意識到責任感對孩子的重要性。如果你的孩子卻反責任感,那麼很有可能會伴隨他一生。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變得有責任感呢?

孩子責任感缺失,家長應該怎麼做?

1、培養責任感,父母的態度是關鍵

有些家長寵愛孩子、控制慾強,從小到大爲孩子包攬各種瑣事,替孩子做選擇、做決定,爲孩子焦慮,替孩子發愁。

更有甚者,孩子犯錯了愛護短、逃避責任,或是替孩子承擔責任。

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就是:“有爸媽在,什麼事你都不用操心!”

久而久之,孩子的責任感消失殆盡,慢慢地,他再也不願對自己的行爲、對任何人、任何事負責任了。

賴牀導致遲到,怪家長早上不多喊他幾遍;

忘帶課本了被老師批評,“都怪我媽沒幫我帶齊”;

課後作業錯誤百出,怪家長沒幫他檢查;

家裏垃圾桶滿了,“那是爸媽的事”;

心安理得看着媽媽忙家務,從來不會主動幫忙······

責任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漸培養起來的。

家長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就不要剝奪孩子承擔責任的機會,儘量去引導孩子自我管理,自主選擇,從孩子學會爲自己負責開始,逐漸延伸到對他人、對周圍的環境負責。

2、讓孩子學會自主選擇、自主管理

其實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表現出各種主動嘗試的願望,都是一種責任感的萌芽。

比如要求自己吃飯、獨自穿衣、自己嘗試洗襪子,家長不要阻攔,應該給孩子鼓勵和欣賞。

另外,不要大大小小的事都替孩子做主,給孩子一定的自主選擇權。

孩子享受到自主選擇的自由,就意味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和後果。

比如,零花錢是一定的,孩子非要買一個很貴的物品,家長可以跟孩子講好,你可以買,但是接下來的日子就要自己承擔沒有零用錢花的後果;你也可以選擇每個月存一點錢,等過幾個月攢滿了再買。

放學後孩子不願意寫作業,家長不必一直嘮叨、監督;提醒幾遍之後,可以告訴孩子,你可以不寫,只要明天能夠承受老師的批評就好,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

當孩子做出不恰當的選擇,面對令他感到難過和挫敗的後果時,必定會產生生氣、失落、沮喪等負面情緒,這時候,家長一定要堅守自己的原則,不要被孩子的情緒所支配,做出妥協。

有些情緒需要孩子自己去體驗、領悟、消化。只有經歷過,孩子才能在一次次的實踐中懂得爲自己做出的選擇負責,逐步學會自我管理。

3、家長捨得讓孩子幫忙

責任感培養從自己到他人,從小事到大事。

家庭是孩子從小感受責任的最佳場所。

生活中,家長要捨得讓孩子幫忙做家務,幫大人跑跑腿。

觀看一些育兒節目時,經常看到,會教育孩子的父母,常常會找到合適的機會尋求孩子的幫助。

做飯時,讓孩子幫忙洗菜、拿盤子、擺放碗筷;媽媽身體不舒服時,讓孩子幫忙去商店買一杯水。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需要,也樂在其中,自我價值感得到增強。

在一次次能夠靠自己力量幫助別人的體驗中,孩子會超越“以自我爲中心”的侷限,開始瞭解自己周圍的世界,懂得關心別人,從而強化自己對他人負責、對周圍環境負責的責任心。

4、讓孩子勇於承擔後果

前段時間,一則熊孩子在電梯撒尿的視頻廣爲流傳,媽媽知道後,沒有打罵孩子,也沒有替孩子逃避責任,而是在業主羣內道歉,並且要求孩子承擔行爲後果:寫下檢討書,主動打掃電梯一個月。

大家紛紛爲孩子媽媽的教育方式點贊,是教育熊孩子的模板。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勇於承擔後果,爲自己的行爲負責,這是孩子人生路上很好的一課。

孩子年齡小,偶爾犯錯是難免的,犯錯是培養孩子責任感的好時機,關鍵在於父母對孩子的引導。

孩子犯錯了,家長重點不是要責備孩子,更不是一味護短,替孩子逃避責任。

而是應該通過實際的行爲,去引導孩子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來彌補和修正自己的錯誤,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

高爾基說:“如果一個人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

這告訴我們,責任感和主動性是連體的,一個人如果被賦予責任,就有了價值感,有了主動性。

例如,同樣是學習,如果孩子是覺得被家長強迫的、催促着,就會比較敷衍,反正不是我情願的,做不好不是我的責任;

但當孩子懂得爲自己的學習負責,他就會多一份主動性,態度更加積極。

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他的一生都將受益無窮。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