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親子共讀中,你給娃挖過這些坑嗎?

親子共讀中,你給娃挖過這些坑嗎?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親子共讀過程中,也許我們並未意識到,不知不覺就給孩子挖了坑。曾經我也跌跌撞撞走過一些彎路,現在回想起來,正因爲這樣的不完美,才遇見了今天更美好的自己。

所以挖坑並不可怕,能夠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才能獲得更寶貴的經驗和成長。我總結了自己和大部分父母最容易犯的幾個錯誤,希望我的經驗可以借鑑給大家。

1. 越俎代庖,企圖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

在之前的親子共讀的文章中,我呈現給大家的,或許更多的是美好溫馨的畫面。事實上,我和兒子的共讀經歷並非都是一帆風順的,也有過失敗的經歷。

我自己有一個執念,認爲經典的東西既然能經受時間的洗禮,必然是極品。對繪本的喜好,我也偏愛經典。所以幾乎所有榮獲國際大獎的作品,我都不願錯過。

經典必然不能錯過,兒子兩歲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地買了這本書,興致勃勃地拿給兒子讀。

可是我發現,讀過一次以後,兒子再也不願意讀這本書了,每次我想嘗試,他頭搖得像撥浪鼓。當時兒子還不太會說話,我問他爲什麼,他只是說害怕。我仔細看了一下,也沒發現書裏有啥可怕的東西,以爲兒子隨便說說而已。

而我偏執地認爲,經典繪本孩子就必須接受,企圖想方設法改變孩子的主意,結果我的越俎代庖適得其反,就本能地抗拒和牴觸,甚至還哭泣起來,最後我不得不放棄這段失敗的共讀經歷。

後來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我再拿出來給孩子讀,竟沒想到兒子不再排斥了,甚至漸漸喜歡上了這本書。這也證實了閱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和自然發展,而非盲目崇拜經典。

親子共讀中,你給娃挖過這些坑嗎?

2. 不能充分信任孩子的選擇,要求孩子一切聽從自己的計劃和安排

正面管教體系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上方卡,代表你的行爲決策模式。我的上方卡是老鷹,還有一個學名叫做控制型。現在我常常慶幸,多虧自己早早學了正面管教,否則我一定會是一個特愛控制的媽媽。

即便我有自知之明,有時我仍然能覺察到自己的控制慾作祟,總是希望孩子能按照我說的去做。比如,我希望兒子每天都能閱讀英語,所以我會優先挑選英語繪本來讀。但是,兒子顯然更喜歡選擇自己偏愛的中文繪本,有時候我們僵持不下,不免陷入權力之爭。

後來,我想了一個辦法,既尊重孩子的選擇,也達到自己的目的。那就是充分放手,讓兒子決定讀什麼書。讀完以後,我再問他,你還想繼續讀媽媽挑的書嗎?一旦他自己的權力得到滿足,一般兒子都會非常樂意地接受,甚至有時候還會主動提出要讀英文繪本。

我在家裏設置了一個繪本架,當初是爲了管理繪本,方便定期換書。後來,我注意到兒子特別喜歡踮着腳尖,趴到繪本架上,自己挑書讀,自己挑書所帶來的能力感,更激發了他閱讀的興趣。所以,我也學會慢慢放手,共讀的時候讓孩子自己來挑書。現在兒子還會經常自己搭個凳子,從書櫃裏面挑書讀。

剛開始,我確實擔心,兒子會不會只挑自己看得上眼的,而錯過更多經典。後來我發現,兒子的確更喜歡挑他自己中意的書,反覆要求我讀。但是,孩子天生具有探索的興趣,對沒讀過的書,他也往往很快能發現,挑出來給我讀。而且事實證明,孩子的閱讀是階段性的,不同階段孩子的興趣也會漸漸發生轉移和變化。

學會放手,對於父母的確不是那麼容易,這是我一直在學習的課題。但是這三年多來,我真正感受到,帶着愛和信任放手,給自己、給孩子留有一塊自由翱翔的彩色地帶,往往會收穫更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3. 忽略孩子的需求,沒有投入全身心的陪伴

常聽到身邊不少父母抱怨,一天工作下來身心疲憊,回家還要面對各種瑣事,哪有精力和時間陪伴孩子閱讀。

比如我老公,有時候他給兒子讀書,我會忍不住皺眉,用一句方言形容,跟和尚唸經沒什麼區別,顯然在敷衍兒子。有好幾次晚上,我叮囑老公陪娃讀書,等我洗完澡回房間,看到這樣一幕,老公靠在牀上歪着頭呼呼大睡,兒子趴在老公身上喊“爸爸,爸爸,我還要讀書!”

我的想法是,娃小的時候,能與孩子靜靜偎依讀書的時光,如此短暫,孩子長大以後,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們的懷抱。若干年後,孩子回想起來,兒時在媽媽懷裏讀書的記憶,將是多麼美妙的事情,所以我特別珍惜只屬於我倆的共讀時光。

這兩年來,我幾乎每天堅持與孩子閱讀。與孩子的共讀時光,我會毫無旁騖地儘量做到全身心投入,對於兒子讀書的訴求,我也儘量做到有求必應。

但偶爾不免有偷懶或者敷衍的時候,有時心裏在考慮其他事,孩子纏着讀書,便想匆匆敷衍了事,給孩子讀了什麼,合上書自己卻全忘記了。偶爾我會覺得內疚,但心存僥倖,也許一兩次敷衍,孩子應該不會察覺吧。

出乎意料的是,兒子全都脫口而出,每個人想了什麼樣的辦法,乘坐紙飛機,綁在巨大的風箏上或彈弓上,各種嘗試過的方法,他都記得絲毫不差。

我突然爲之前的僥倖,感到自慚形穢。竟沒想到,在孩子眼中,我的陪伴就是他的全部,孩子全然專注地投入,而我卻想匆匆了事。

顯然,我沒有重視兒子的需求,因爲我的敷衍對待,所以我無法真正投入,與孩子建立心靈的連接。這也讓我深深感受到,只有尊重孩子的需求,全身心地投入與孩子共讀的特殊時光,才能獲得更高質量的陪伴。

親子共讀的道路,我們會遇到荊棘,也會邂逅鮮花。只有穿越眼前叢生的荊棘,才能尋得遠方詩意的花香。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