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不爭不搶的孩子纔不是好孩子

不爭不搶的孩子纔不是好孩子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7.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做一個不爭不搶的孩子,其實很痛苦!有時明明自己想要的東西,卻不敢說,甚至因爲道德綁架或者不好意思,把自己的心愛之物拱手讓給他人!

不爭不搶的孩子纔不是好孩子

浩浩是個3歲的小男孩,經常跟涵涵一起玩兒。每次涵涵想玩浩浩手裏的玩具時,他媽媽總是一把搶過來,然後說:“你是男孩子,應該讓着女孩子!”全然不顧浩浩那不情願的眼神,還要補刀似的誇獎浩浩這種“被迫分享”的行爲,卻不知道孩子根本不想要這樣的誇獎。

我阻止過很多次,但那時浩浩媽還是覺得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對的。

直到後來,浩浩上了幼兒園,別的小朋友從他手裏搶東西時,他會很膽怯地給人家,雖然看起來很不情願,很委屈。但就是不敢說,更別說搶回來了。

我們熟人給他東西時,即使他很想要,也不敢伸手去接。非得他媽媽拿過來給到他手裏,然後才如釋重負開心地笑起來。

因爲在跟小朋友的交往中,屢屢受挫,一味退讓或許讓浩浩感覺很累。所以,他在幼兒園總是不主動找別的小朋友去玩兒。根據老師的說法是既想玩,又害怕!

我們大人因爲礙於面子,強迫孩子分享就會導致孩子長大後成爲一個不爭不搶的孩子。當然,主動去搶奪東西的孩子,也不是個好孩子。那怎樣才能找到二者的平衡點呢?

不爭不搶的孩子纔不是好孩子 第2張

給足孩子安全感

很多不爭不搶的孩子,都是因爲缺乏安全感,纔不敢去表達自己的真實意願。

比如很多老人帶的孩子,孩子爬高,趕緊說“會摔”;孩子摸水杯,趕緊阻止說:“會燙”;孩子不走尋常路,他會硬拉回來說“會傷”;孩子進入某個環境,不停地提醒孩子“會丟”……

彷彿這個世界,到處都充滿了危險,一不留神就會萬劫不復的樣子,導致孩子戰戰兢兢,害怕陌生的環境,害怕陌生的人,極度缺乏安全感,更別說去表達自己真實內心需求了。

這一點,涵涵媽在《你替孩子避開的風險,生活會如數奉還》裏面有講過。

所以,面對風險,與其嚇唬恐嚇,讓孩子變得沒有安全感,倒不如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不爭不搶的孩子纔不是好孩子 第3張

給足孩子愛和自由

母親,是連接孩子和世界的紐帶。3歲前,給孩子的愛越充足,那麼孩子就越會有安全感。

所以,這就需要母親能夠給予孩子充足的陪伴,如果因爲各種原因沒辦法給予,那也要提高陪伴的質量。

從生命最初的哺乳,到渴望時刻看到母親,聽到母親的聲音,得到母親的關注,再到痛苦時得到母親安慰,無助時得到母親幫助,從而讓孩子覺得這個陌生的世界是安全的。

在此基礎上,孩子會將他和母親的關係、從母親那裏體驗到的安全感,延伸到母親之外、家庭之外的環境中去。

特別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媽媽給予孩子的愛應當是無條件,但有規則的,只要在孩子沒有觸犯規則的前提下,請堅定地站在孩子那一邊,不要在乎面子和被道德綁架,強迫孩子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

你從小教會孩子說“不”,他長大了纔不會因爲時刻顧及別人,而不停地傷害自己的內心。

不爭不搶的孩子纔不是好孩子 第4張

人際交往敏感期的正確引導

3-5歲是孩子人際交往的敏感期。這個時期的孩子覺得自己需要朋友,不再過分的依戀媽媽,但他又不懂得如何去找朋友。

起初他會通過分享食物獲得友好,再到分享玩具吸引同伴來玩,最終摸索出原來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才能成爲真正長久的“好朋友”。

而這整個過程,是在與人交往和交流中才能獲得的成長。

孩子們在一起的玩耍當中,他們的人際關係逐漸建立起來了,他們平等地交往着,他們學會了承受委屈和失落;判斷哪些人可以成爲自己的好朋友;懂得了如何與人說話;怎樣表達自己的需求;甚至如何揣摩別人的心裏,這奠定了他們人際交往的基礎。

這段時間對於孩子們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他們需要大人的理解,更需要大人有技巧的幫助。如果我們一味地教孩子去“無私地分享”,不但會把孩子教養成一個不爭不搶的人,還不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人際交往觀!

所以,有時不爭不搶的孩子,並不是他不渴望擁有,而是“被教育”使然。

我們不能培養一個不受歡迎的孩子,但也沒必要去委曲求全地去培養一個人人都喜歡的“好孩子”!

孩子在不斷地成長,我們爲人父母也需要在學習中成長,這樣才能真正觸摸到孩子內心的需求,不至於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去教育他,改變他,讓他成爲一個不敢表達內心需求的人。從而人生之路上,充滿很多委屈和無奈!

所以,作爲一個媽媽,我希望我的涵涵得體大方,不斤斤計較,但卻不希望她“不爭不搶”!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