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無需過度關懷學齡前孩子

無需過度關懷學齡前孩子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4.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呱呱落地,媽媽身上的每個細胞似乎都充滿了母性的溫情。媽媽們時刻都在心裏對自己說,一定要盡最大的努力去呵護、關心自己的寶寶,盡到自己最大的責任。

無需過度關懷學齡前孩子

孩子最不需要的100個誤導之“關懷強迫”

孩子呱呱落地,媽媽身上的每個細胞似乎都充滿了母性的溫情。媽媽們時刻都在心裏對自己說,一定要盡最大的努力去呵護、關心自己的寶寶,盡到自己最大的責任。當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看着孩子一天天健康地成長,母親的心中每時每刻都盪漾着幸福和滿足,同時更加盪漾着“滿腔的母愛”。

然而,正是這“滿腔的母愛”,卻給孩子的健康成長帶來潛伏的危機。母愛的理解和表達究竟有什麼規律,讓我們一同來探討。

案例:

兩歲的媛媛不太愛活動,就喜歡安靜地遊戲,喜歡看動畫片,最喜歡看天線寶寶的動畫片了。媽媽覺得女兒這麼喜歡看,乾脆就給心愛的女兒買了天線寶寶的全套光盤,孩子只要想看就看,一看就是一個多小時,甚至兩個多小時,看完之後反覆看也不煩。媛媛爸爸提出來是不是這樣對女兒的身心發育不好,尤其是對眼睛和大腦不好,應該讓孩子多動動。

媽媽也同意爸爸的觀點,但每次一跟孩子商量,就看到女兒眼睛裏含着眼淚,媽媽就不忍心了,願意看就看吧。爸爸見勸不動媽媽,就說你這不是愛孩子,是害孩子,並且表示要強行關電視時,媛媛媽媽在旁邊拼命攔着並很生氣地說:我自己的女兒我知道怎麼愛,我想怎麼愛就怎麼愛。每次媛媛也都站在媽媽的身邊,憤怒地看着爸爸,她跟媽媽也更親了。

可是,媛媛媽媽也許不知道,她已經患上小寶寶的媽媽們經常容易出現的“關懷強迫”了,而患上“關懷強迫”的媽媽們通常自己身在其中卻不知道,也看不出來,而別人卻看得很明顯。這種“關懷強迫”對孩子的身心發育和健康是非常有害的。

比如媛媛這種沒有節制的看電視,對眼睛和大腦健康發育都極爲不利,而且媛媛本身體質偏弱,不愛活動,靜止的狀態不利於活動四肢,不利於神經末梢的發育,也會影響將來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與人交往能力,同時也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因爲孩子的大腦發育是靠全身軀幹和內臟以及小肌肉即手指頭等部位協調操作而刺激成長的,媽媽的這種順其自然、“關愛有加”的做法恰恰把孩子的弱點推向更消極的發展。

所謂媽媽們的“關懷強迫”,既是指媽媽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向孩子提供孩子表面上需要、實際上應該被限制的要求,或者媽媽們向孩子提供根本不需要的關懷和幫助,從而使孩子不能身心健康地發育成長,不能擁有獨自處理問題的權利。

當媽媽的細緻關懷被孩子依賴時,孩子與媽媽情感最深時,媽媽往往也會特別滿足於這份成就與價值,滿足藉此舉獲得的優越感,否則就會有較強烈的自責和痛苦。有些媽媽就是在向孩子提供過多關懷和幫助當中得以滿足,卻在客觀上剝奪了孩子健康成長和獲得生活經驗的條件和機會。

在每個家庭中,“關懷強迫”的表現處處都有:追着孩子穿衣、洗臉、吃飯、收拾玩具等等,把水果削成小塊兒送到孩子嘴裏,孩子害怕時隨時擁抱孩子,代替孩子面對恐懼不安,幫助孩子壘好倒塌的積木,再有,從酸奶的牌子、衣服的挑選、零食的口味到食譜的搭配,從學習音樂、繪畫到運動量的安排,玩具、小夥伴、遊戲的內容、活動的限制……總之,媽媽們全方位地滲透進了孩子的生活。

關心孩子,無論是他們的所思所想,還是一些細枝末節,都是媽媽們在操持着、在安排着,而孩子的想法經常成了泡影。“關懷強迫”的媽媽們反對其他人對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提供任何意見,她們覺得,她們和孩子最近,所以最瞭解孩子,世上只有媽媽好,而最關心孩子的人,無疑也是她這個母親。

可是,患上“關懷強迫”的媽媽們也越來越發現,孩子漸漸長大,越來越不讓她們省心了:你給選好的衣服他偏不穿;你對他的苦心他並不領情,還跟你任性反抗,不再像原來那麼乖了;上幼兒園之後,老師反映孩子的自理能力差,不愛跟小朋友交往,或者容易跟別的小朋友發生爭搶廝打;回家後做事情容易起急,既做不好,卻搶着幹,經常幫倒忙;媽媽想幫幫他,他卻經常一把把媽媽推到一邊……媽媽的心裏開始失落起來。

許多事實證明,對孩子的過度關懷是對孩子的一種心靈侵犯,也是對孩子成長需求的一種忽略,是非常不科學的做法。

這種侵犯和忽略都是對孩子的不尊重,都是對孩子成長權利、精神獨立權利的剝奪。對孩子過度關懷的傷害是從心靈到肉體,然而,卻是以家長付出辛苦的代價,還是以愛的名義。

爲什麼媽媽們會患有“關懷強迫”呢?原因很多,比如很多媽媽們因爲自己童年時,在情感需要上、物質提供上沒有得到滿足,她們要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得到彌補。從這個角度來講,關懷過度不是無私的,是自私的;還有,許多媽媽天性較爲軟弱,受不了孩子爲難的樣子,也切身能感受到孩子內心的“壓力”有多大,於是喜歡代替孩子做事情;再有,媽媽們沒有認真學習小生命的成長規律,沒有意識到過分關懷對孩子的危害有多大。

中國民間有句俗語:“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通常媽媽在過分關懷孩子的同時,是一種不受控制的宣泄的母愛,但不受控制的愛最後導致的結果卻往往是危害無窮的。

而孩子的許多問題都是家長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慣出來的,許多研究結果都表明,過度關心及溺愛型教養風格會造成孩子心理的畸形,自私、反叛、低能,自理能力弱,易於形成依賴性,自主精神和自立能力都差,也缺乏勞動自覺性,交往能力差,既缺少合作精神又缺少競爭能力。

所以社會適應能力差,可能形成孤僻、缺少熱情的個性傾向。並且,這種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差,同時又不容易尊重別人,不遵守規則,自控能力差,任性,情緒不穩定,安全感差,自卑,容易養成大手大腳、不愛惜財物的不良習慣和個性。

育兒4月份熱文排行總榜4月1日-4月30日 準媽咪百問 解讀孕期百種疑問 怎樣在懷孕期間看出男孩女孩呢? 看穿腹中胎寶寶性別的12招 剖腹產橫切和豎切的區別(多圖) 寶寶聰不聰明看睡姿就知道 (圖解)胎兒的發育過程 適合兔寶寶的吉祥好名字 直擊新媽咪產後首次性生活 生男生女的七大決定性因素 怎麼做才最容易生出雙胞胎 334566 223338 183331 161888 128943 119790 115011 95192 87749 49982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