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你家寶寶有“坐位意識”嗎

你家寶寶有“坐位意識”嗎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家寶寶有“坐位意識”嗎

在學校的教室裏,學生的座位是老師根據身高排定的,孩子本人幾乎沒有什麼選擇的餘地。可在別的許多場合,“座位意識”是很重要的,不知道家長是否意識到這個問題?你帶孩子外出參加一些活動時,會選擇什麼樣的位置呢?

方法A:無所謂,坐在哪裏都一樣。

方法B:最好坐在不引人注目的位置上,比較輕鬆自由。

方法C:

說起座位,我們也許都會想到“梁山英雄好漢排座次”——在一個組織單位中,座位名次意味着權力、責任和等級,什麼人坐什麼位子,是有嚴格講究的,絕對馬虎不得。

其實在我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座位也很有講究。

當你參加一個活動時,你會選擇什麼位置的座位呢?

如果你選擇類似中心的主要位置,說明你對這個活動很積極,有很強的認同感,也有自信,願意成爲中心,渴望引起關注以及爭取更多的機會;相反,如果你隨便地選擇邊緣的位置,潛意識中,說明你對這個活動抱有消極的態度,或者是不自信,不準備積極發言參與,不希望引起別人的注意,甚至還有隨時開溜的想法。

有心理學家說:擺上一排座位,請你進門隨意坐下,我就可以從你選擇座位的舉動中看出你的性格。

我自己把這種潛意識的心理活動稱之爲“座位意識”。

我們上大學時,大家都沒有固定的座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往往搶佔前排中心的座位,而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基本上是搶佔後排靠過道、靠門窗的座位:可以看窗外的風景,可以悄悄地做與課程無關的事情或溜走。從上課的座位分佈上,老師基本就可以判斷出學生對這門功課的學習態度。

上課其實是一個老師與大家互動的過程,當你選擇了中心位置、積極參與進取的時候,老師也會注意到你的表現,他的情緒也會被你帶動,你又會被他感染,你的思路會緊跟着課堂內容高度活躍,注意力也高度集中——同樣的一節課下來,你的收穫要比別人多。

有這樣一個著名的例子:

20世紀30年代,英國一個不出名的小鎮裏,有一個叫瑪格麗特的小姑娘,從小就受到嚴格的家庭教育。父親經常向她灌輸這樣的觀點: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力爭一流,永遠做在別人前頭,而不能落後於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車,你也要永遠坐在前排”。父親從來不允許她說“我不能”或者“太難了”之類的話。

對年幼的孩子來說,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後的年代裏被證明是非常寶貴的。正是因爲從小就受到父親的“殘酷”教育,才培養了瑪格麗特積極向上的決心和信心。在以後的學習、生活或工作中,她時時牢記父親的教導,總是抱着一往無前的精神和必勝的信念,儘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難,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爭一流,以自己的行動實踐着“永遠坐在前排”。

瑪格麗特上大學時,學校要求學五年的拉丁文課程。她憑着自己頑強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內全部學完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試成績竟然還名列前茅。

其實,瑪格麗特不光在學業上出類拔萃,她在體育、音樂、演講及學校的其他活動中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學生中的佼佼者之一。當年她所在學校的校長評價她說:“她無疑是我們建校以來最優秀的學生,她總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正因爲如此,40多年以後,英國乃至整個歐洲政壇上纔出現了一顆耀眼的明星,她就是連續四年當選保守黨領袖,並於1979年成爲英國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壇長達11年之久,被世界政壇譽爲“鐵娘子”的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

孩子雖然小,但潛意識中也有“座位意識”。

在學校裏,我女兒因爲個子高,幾乎從上學第一天起,就一直坐在後排,這沒有辦法。但在課外輔導班上,我就一直鼓勵她坐前排——當然,這些輔導班上孩子一般都不太多,她也不至於擋着後面的孩子看不見黑板。

在我陪她上奧數課時,一開始我就發現女兒喜歡挑選後面或邊上的座位。這一方面是她在學校的習慣,另一方面也說明當時她對這些課程沒有什麼信心。上課的過程中也很少舉手要求發言,在老師挑選同學回答問題時,經常低頭回避老師的目光。

這種情況非常容易陷入惡性循環:對自己沒有信心,坐在偏僻的角落裏——老師很難注意到你,不重視你——態度不積極,情緒不高昂,思維就不活躍——思維不活躍,就跟不上老師的節奏和思路——聽不懂,思想上就容易開小差,反正你坐的位置很偏僻,老師不注意你——這一堂課落下了,下面新的內容更難跟上——繼續選擇更靠後的位置……

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我慢慢地開導女兒。我問她:“我們來這裏幹嗎?”

女兒說:“上課唄。”

我說:“你看,我們大老遠地跑到這裏來上課,給人家學校交了那麼多錢,咱們爺倆還得搭上這麼多時間,來回路上開車燒汽油,就爲了聽老師講課,學習知識,要是不好好聽,沒有學到知識,是不是很傻啊?”

女兒說:“我認真聽啦,差不多學會了。”

我說:“我知道你認真聽了,可還不夠,因爲我沒有看見你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不積極回答問題,就說明你的思路還沒有跟上老師的節奏,注意力還不是很集中。”接着,我就跟她講關於“座位”的道理,要求她下一節課必須強迫自己坐到老師的眼皮底下,爭取每一次老師提問都舉手,回答錯了也沒有關係,沒有人認識你,不丟人,關鍵是積極舉手,就證明你認真聽了,老師喜歡的就是多舉手的學生——人家老師那麼辛苦地講半天,你們沒有反應,老師能高興嗎?

當然,另外一方面,我幫助女兒及時複習和預習,讓她逐漸樹立起必要的信心。慢慢地,女兒終於習慣了坐前排,並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了。

讓我高興的是,在2009年暑假的幾個輔導班上(我和愛人都要上班,家裏沒有人看孩子,只好給她連着報了幾個班),女兒每天回來都興高采烈地給我彙報:今天回答了幾個問題,得了幾分或幾個貼片(老師根據學生表現給予的獎勵),最厲害的一次是她一個人拿到了幾乎全班三分之一的獎勵……

人的潛能是無限的,而且越開發越多。也許這一切,都跟看似不起眼的座位有關係。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