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健康 > 懷疑寶寶食物過敏,查個過敏原就行了嗎?

懷疑寶寶食物過敏,查個過敏原就行了嗎?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7.0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以爲,食物過敏就是靠查過敏原檢查來診斷的,事實上這個問題絕不是這麼簡單。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談談食物過敏的診斷問題。

什麼是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指的是由免疫機制介導的食物不良反應,簡單說就是進食某種食物之後,由於食物中的某種成分調動了體內的免疫系統而產生的不良反應。

引起過敏的往往是食物中的特定成分,最常見的就是蛋白類,這些成分被人體的免疫細胞識別後可以激發免疫反應,從而出現過敏相關的一系列症狀。除了進食之外,接觸、吸入致敏的食物也可能引起過敏反應。

食物過敏有哪些症狀?

根據免疫機制的不同,食物過敏可以分爲三類:IgE介導型、非IgE介導型以及混合型。不同類型的食物過敏,表現出來的症狀是不同的,比如進食某種食物之後出現的急性蕁麻疹,這就是典型的IgE介導的食物過敏。

而非IgE介導的食物過敏則更多表現爲胃腸道的症狀,如食物相關的小腸結腸炎、直腸結腸炎等。由於臨牀表現不同,因此醫生在懷疑食物過敏時也會有一個初步的傾向,從而選擇不同的診斷方法。

食物過敏如何診斷?常常有家長問:“我們能不能抽血查一下是什麼過敏?”事實上,無論是哪種類型的食物過敏,都不是簡單地抽個血就能確認的,而是需要經過綜合分析後才能得出的診斷。過敏原檢查在某些情況下可以起到輔助診斷的作用,但並不能僅僅依據單獨的檢查結果來確診食物過敏。

懷疑寶寶食物過敏,查個過敏原就行了嗎?

大家通常所說的“抽血查過敏原”,其實指的是血清的食物特異性IgE抗體檢測。從名稱也能看出來,這個檢測查的是IgE的水平,因此它只針對IgE介導的食物過敏,對非IgE介導的食物過敏是沒有意義的。

更重要的是,IgE檢查只是一個篩查試驗,它提示的只是食物過敏的可能性,而不是確診的依據,這是因爲IgE檢測存在一定數量的假陽性和假陰性,例如有的人可以檢測出IgE升高,但實際進食相應的食物後並沒有症狀出現,這種情況他有可能只是處在致敏狀態而不是真的過敏,因此不能直接診斷,需要進一步分析確認。

同樣地,臨牀表現高度懷疑過敏,但是IgE是陰性,這就有可能存在假陰性,也需要進一步確認。一般來說,特異性IgE的水平越高,存在食物過敏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最終的判斷仍然需要結合臨牀表現,只有臨牀表現與IgE檢查的結果都支持才能診斷食物過敏。

與特異性IgE相類似的還有另一個篩查方法,叫做皮膚點刺試驗,同樣是針對IgE介導的過敏,同樣存在假陽性,並且在嬰幼兒中也存在假陰性的可能性,因此結果的判定一樣需要結合臨牀來分析,只有臨牀表現和陽性結果都支持的時候才能診斷。

真正能夠確診食物過敏的只有食物激發試驗。簡單解釋一下“食物激發試驗”,就是醫生根據病史初步判斷出可疑的食物,之後的一段時間內給孩子完全排除飲食中的可疑成分,在排除之後症狀改善或者消失,這時可以高度懷疑症狀與該食物相關,接下來再逐漸少量地加回可疑食物;如果同樣的症狀重新出現,那麼可以確診是該食物過敏。

前面講的篩查試驗結果與臨牀表現不符合的情況,往往都需要經過食物激發試驗才能最終診斷。需要提醒的是,食物激發試驗有一定風險,需要在醫生的建議和指導下完成。

以上都是IgE介導的食物過敏的診斷方法,對於非IgE介導的過敏,目前還沒有相應的檢查,但是同樣可以通過食物激發試驗來診斷,其中一些特別複雜的病例,甚至需要內鏡檢查,經過粘膜活檢才能確診。

講到這裏,大家一定已經發現了,在食物過敏的診斷過程中,臨牀表現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的輔助檢查手段都要根據臨牀表現來分析,因此,其實在就診初期,醫生對病史的詳細瞭解纔是最關鍵的,根據詳細的病史,能夠初步分析出可疑的食物以及可能的免疫類型,然後才能制定出下一步檢查的方向。

因此,如果一個醫生沒有仔細詢問和分析病史,沒有同你分析可疑的食物,而只是開出一張化驗單讓你去查查有什麼過敏,拿到結果之後只憑化驗單上的陽性結果就告訴你孩子對某種食物過敏,那麼請你忽略他的話,換一個醫生重新看診。

“食物不耐受檢測”又是個什麼鬼?臨牀上,很多媽媽跟我諮詢過敏原結果的時候,帶來的除了前面講的IgE的化驗單,還有另一個“食物不耐受檢測”的化驗單,這個又是什麼呢?

要說清這個問題,首先就要說什麼是“食物不耐受”。前面講了,食物過敏是由免疫機制參與的食物不良反應,而食物不耐受其實就是另一些由非免疫因素導致的食物不良反應。比如,由於乳糖酶缺乏而導致的不能耐受牛奶,或者由於對咖啡因的興奮作用過於敏感而不能耐受咖啡,這都是比較典型的食物不耐受的例子。

從這兩個例子也可以看出,不同的食物不耐受,其發生機理差異很大,並沒有太多共性。而這個“食物不耐受檢測”與真正意義上的食物不耐受並沒有什麼關係,它實際檢測的是食物特異性的IgG抗體,IgG抗體曾經被認爲可能與某些類型的食物過敏相關,但是目前主流的觀點認爲,血清的食物特異性IgG水平並不能提示患者是否存在這種過敏。2014年歐洲變態反應與臨牀免疫學會的食物過敏指南已經明確指出這項檢測不能用來診斷食物過敏。

在檢索這個問題相關的資料時,我意外地發現,加拿大過敏與臨牀免疫學會曾經在2012年時專門發出過一個針對這個問題的共識聲明,其中提到食物特異性IgG檢測在加拿大也有濫用的情況,帶來的後果是不必要的醫學隨訪 、不必要的飲食限制和生活質量的降低,以及額外增加的花費,而事實上,這項檢測的臨牀意義並沒有得到證實。因此,聲明中以非常強烈的語氣反對使用這項檢測來診斷或者預測食物的不良反應,同時也強調,在診斷和治療食物不良反應相關的問題上,任何形式的血檢都不能取代專科醫生的分析。

時隔四年,不知道加拿大如今的情況怎麼樣,但是很遺憾的是,這項檢查在國內的很多醫院依然在開展,醫生對於IgG抗體陽性的解釋仍然是過敏,而由此導致的就是孩子會有多種食物被限制,甚至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前幾天一位媽媽的諮詢則更加讓我震驚,這個原本就沒有必要進行的檢查,竟然被社會上一些所謂的保健機構利用,大肆宣傳,誇大其意義,檢查費用更是高達數千元!

小結:

1.“食物過敏原檢測”只是一種篩查試驗,不能僅憑此項檢查就確診對某種食物是否過敏;

2.請牢記,詳細的病史在食物過敏的診斷中意義重大;

3.“食物不耐受檢測”沒有實際的臨牀意義,不能憑此作爲過敏診斷的依據。


如果再有人建議用“過敏原檢測”或者“食物不耐受檢測”來判斷寶寶的過敏情況,你們知道該怎麼辦了吧?

參考資料:

I Food Allergy and Anaphylaxis Guidelines: diagnosisand management of food allergy. Allergy.2014 Jun 9.

I Position statement on the testing of rgy Asthma Clin Immunol.2012 Jul 26;8(1):12.

3.嬰幼兒食物過敏診治建議.中華兒科雜誌,20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