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健康 > 解惑:寶寶爲何會“口吃”?

解惑:寶寶爲何會“口吃”?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看着別的寶寶都流利地背誦着唐詩宋詞,而自己的寶寶卻憋得小臉通紅,半天才擠出一句:“牀、牀、牀前明、月、月、月光”,爸爸媽媽都十分着急,甚至希望自己和寶寶能換張嘴,爸爸媽媽該如何面對口吃寶寶呢?


  看着別的寶寶都流利地背誦着唐詩宋詞,而自己的寶寶卻憋得小臉通紅,半天才擠出一句:“牀、牀、牀前明、月、月、月光”,爸爸媽媽都十分着急,甚至希望自己和寶寶能換張嘴,爸爸媽媽該如何面對口吃寶寶呢?

口吃,就是人們日常生活中說的“結巴”,是一種語言障礙,多見於2~5歲的寶寶。當原本說話流暢的寶寶突然變得口吃起來,許多爸爸媽媽以爲寶寶是在鬧着玩,或是跟別的小朋友學的,或是比較愛緊張,並沒有意識到口吃其實也是一種病,如果不及時帶寶寶就醫,就容易耽誤病情。

解惑:寶寶爲何會“口吃”?

口吃對寶寶的身心健康都極爲不利,患了口吃的寶寶,如果意識到自己與別人的不同,往往容易產生羞愧心理,引起心理障礙,並陷入“越說越說不清楚,越說越結巴”的怪圈當中,影響正常語言交流和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另一方面,口吃的寶寶往往會受到譏諷和嘲笑,而使寶寶不願說話、性格孤僻、具有攻擊性,對寶寶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不利。

面對已經患上了口吃的寶寶,爸爸媽媽要仔細分析,瞭解寶寶口吃的成因,對症下藥。

口吃行爲與語言中樞神經有關,而神經系統又是人體最爲複雜的結構,因而口吃被認爲是世界上“最奇怪、最複雜”的疾病之一。

通常,寶寶口吃與以下幾方面因素有關:

模仿

語言學習階段,是寶寶模仿能力最強的時期。強烈的好奇心導致寶寶經常模仿別人的行爲,在語言方面也是這樣。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在電視或電影場面中,當出現有口吃情節時,在強烈的好奇心和模仿興趣的驅使下,寶寶便會模仿和學習。

護理關鍵:

爸爸媽媽應儘量避免寶寶與口吃患者接觸,看電影電視時有口吃情節應儘量跳過。對於寶寶已經習慣性的模仿口吃,切勿急躁,更不應該責罵,而是要耐心地疏導。

壓力

現在的父母對寶寶的期望通常都很大,幼兒園就要開始學外語、學音樂,如果寶寶在這些方面表現得不如人意的話,有的家長或老師就會採用懲罰、打罵等手段,這些都會增加寶寶的心理壓力,從而導致口吃。

護理關鍵:

儘量避免給寶寶太大的壓力,儘量讓寶寶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寶寶說話、做事時不要大聲催促、呵斥,不要和別人家的寶寶攀比,不要過於嚴格地要求寶寶,要時常鼓勵寶寶。

緊張

有些寶寶天生性格內向、害羞,不願與人交往,與人交流時會手足無措,緊張導致語無倫次,便會出現口吃。

護理關鍵:

寶寶的性格一般不容易改變,也不必過於強求。一般這種原因導致的口吃都不嚴重,比較容易矯正。只要平時儘量帶寶寶出去見見大場面,多給予寶寶適當的表揚和讚美,幫助他建立自信心,就能使寶寶很快治癒。

生理原因

幼兒時期的寶寶,在語言表達時口腔肌肉運動的能力還未達到可隨心所欲、應用自如的程度;語言表達能力雖正處於發展過程之中,但卻是人生中語言發育最爲迅速的關鍵時期,這時的寶寶用於語言表達的詞彙逐漸豐富起來,面對周圍五彩斑斕的世界、新奇的環境、有趣的事件,他們試圖通過用自己的語言來準確地去描述,遺憾的是:這時他們大腦所想的、心裏想說的話和實際語言所能表達的東西往往不能同步,故而容易出現口吃。

另外,口吃與遺傳有關,如果父母有口吃的問題,那麼寶寶也有可能出現口吃。

護理關鍵:

給寶寶創造一個寬鬆的環境,正常與寶寶對話,教寶寶唱一些兒歌,增強寶寶說話的連貫性。口吃的最佳治療時期通常在6歲之前,因此,矯正寶寶口吃越早越好。


  受到驚嚇

寶寶頑皮時,有的父母就對他們厲聲地呵斥。寶寶的語言發展有快有慢,有的未滿週歲就能說出簡單的語言,也有的兩歲後還不能找到適當表達方式。有些爸爸媽媽過於心急和敏感,當寶寶學話時,作過多的矯正,或進行斥責、嘲笑。尤其是在寶寶說錯了某些話時,父母突然地大聲呵斥“怎麼又這樣說了,不是告訴過你這樣不對嗎?”突然受到驚嚇,也容易使寶寶突然口吃。另外,寶寶時常處在受驚嚇的環境裏,如父母間的吵鬧,也有可能導致口吃。

護理關鍵:

適當地寬容,不要太過於糾正寶寶的錯誤行爲,因爲隨着年齡的增長,寶寶在幼兒園通過和小朋友的接觸、或在遊戲的過程中,有一些小錯誤很快就能通過模仿而自己糾正過來。爲寶寶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儘量不要製造緊張氣氛,從而使寶寶在一種平和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除此之外,以下幾種情況也可能導致寶寶口吃,但通常都是階段性或暫時的。

新的環境產生的壓力:

寶寶的口吃現象在這種情形下經常發生,例如當寶寶開始上學的時候,他換了一個全新的環境,而這種新的環境容易讓寶寶產生壓力,口吃現象也就很容易發生。

語言遲緩:

那些說話遲緩的寶寶更傾向於出現口吃現象。

提早地講話:

那些提早講話的寶寶,特別是如果他們在壓力下去“表現”自己,展示自己的語言能力,這些寶寶除了容易出現口吃現象外也更易受其他因素的影響。

強行糾正“左撇子”也容易導致寶寶口吃

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人們常常把控制說話能力的腦半球稱爲優勢半球,習慣於使用右手的人優勢半球在左側,習慣於使用左手的人優勢半球在右側。如果父母、幼兒園老師強迫左手優勢兒童(俗稱“左撇子”)用右手拿筷子、拿剪刀等,就有可能使大腦在形成語言優勢半球的過程中出現功能混亂,從而導致寶寶口吃。

男寶寶口吃現象要比女寶寶更普遍

男寶寶更有可能出現口吃的現象是女寶寶的4倍,儘管如此,沒有人知道這是爲什麼。這種情況在不同的文化中和不同的社會羣體裏都有發生。而那些能夠講兩種語言的寶寶出現口吃的現象也是很普遍的事情,這很可能是因爲寶寶能夠同時講兩種語言的緣故。

我們能幫助寶寶做些什麼?

● 如果寶寶口吃現象很嚴重的話,父母可以讓寶寶適當做一些身體的運動(例如跑動和攀登)因爲這樣的活動能夠讓寶寶放鬆。

● 父母和寶寶說話的時候要放慢速度,給寶寶更多的時間接受信息。這樣,寶寶就能眼看着你從容不迫地說話了。

● 父母要有意識地在家庭成員中進行輪流式的談話,給每一個人說話的機會,任何家庭成員都不要打斷講話人,有人講話時,大家都要靜靜地聆聽。

● 一週大概要有3次,至少要用5分鐘的時間全心投入在寶寶身上:和寶寶做他想玩的遊戲,和寶寶談論他想談論的話題,要懂得表揚寶寶。

● 讓寶寶按照自己的說話速度說話,決不迫使寶寶迅速說完他正在講的話。

● 在寶寶面前要表現出自己對寶寶說的話很感興趣,而不是很在意寶寶是如何表述的。當寶寶說話的時候要看着寶寶,這樣會讓寶寶覺得他自己是被你所關注的。

● 做父母的講話時儘量使用短的、簡單的句子,也儘量鼓勵寶寶這樣做。

● 在寶寶說話的時候,父母不要告訴寶寶慢點兒說,讓寶寶重新說一遍或者讓寶寶深呼吸。這些的做法只能讓寶寶有意識地注意自己在如何說話,並且使寶寶說話時更加不自然、感到很難爲情的樣子。

● 要對寶寶一直有耐心,有信心。寶寶語言表達的進步是需要時間的。


  你的寶寶其實與正常寶寶沒有什麼不同,即使有點小口吃,也不要特別強化它,否則引起他的特別注意後,就更加不好矯治。寶寶說話時,儘量不要催促他:“快點說”、“再重新說一次”;而應耐心地引導他:“彆着急,想好了再說”,千萬不要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更不要突然打斷寶寶的話,如果你感覺寶寶很緊張,當寶寶說完一句話後,你就柔聲地跟他先講講別的有趣的事情,當寶寶完全忘記緊張後,再鼓勵他繼續表達。

也許說了看了很多理論上的知識之後,你想知道那些跟你一樣,有一個口吃寶寶的父母是怎樣做的。

口吃,就是人們日常生活中說的“結巴”,是一種語言障礙,多見於2~5歲的寶寶。當原本說話流暢的寶寶突然變得口吃起來,許多爸爸媽媽以爲寶寶是在鬧着玩,或是跟別的小朋友學的,或是比較愛緊張,並沒有意識到口吃其實也是一種病,如果不及時帶寶寶就醫,就容易耽誤病情。

口吃對寶寶的身心健康都極爲不利,患了口吃的寶寶,如果意識到自己與別人的不同,往往容易產生羞愧心理,引起心理障礙,並陷入“越說越說不清楚,越說越結巴”的怪圈當中,影響正常語言交流和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另一方面,口吃的寶寶往往會受到譏諷和嘲笑,而使寶寶不願說話、性格孤僻、具有攻擊性,對寶寶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不利。

面對已經患上了口吃的寶寶,爸爸媽媽要仔細分析,瞭解寶寶口吃的成因,對症下藥。

口吃行爲與語言中樞神經有關,而神經系統又是人體最爲複雜的結構,因而口吃被認爲是世界上“最奇怪、最複雜”的疾病之一。


  語言治療醫生通常這樣幫助你的寶寶:

當寶寶由家長帶到醫生面前時,醫生會根據寶寶做遊戲的狀態判定。醫生在寶寶做遊戲的時候願意邀請寶寶的家庭成員也參與到其中。醫生通常會希望父母能提供一些線索,比如什麼情況下寶寶說話不口吃,什麼情況下寶寶口吃。這樣能夠幫助父母確定寶寶在什麼情形下說話困難,並且清楚應該在怎樣的情形下減少對寶寶的壓力。醫生隨後會給父母佈置一些特殊的任務,例如醫生要求父母每天花半個小時給寶寶進行一對一式專心的傾聽等。